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机会谱构建与应用价值探讨
2019-09-18赵国栋王艳婷
鲁 琳,赵国栋,王艳婷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成都611130)
现今户外休闲游憩已成为城市居民锻炼身体、舒缓压力、开拓视野、科普教育以及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重要方式。郊野公园因其适当的距离、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户外游憩的场所选择。然而,目前我国郊野公园因受城市扩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当、无序开发等问题,如何合理地管理游憩环境,创造和配置游憩机会,是该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游憩机会谱(The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ROS)是指根据游憩地的自然、社会与管理特征,形成能代表游憩机会综合条件的因子体系,再将游憩地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游憩机会类别,加以规划和管理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手段[1]。游憩机会谱理论最早应用于美国西部大面积公共土地游憩资源的规划与管理上,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被证明能有效指导游憩资源的调查、规划和管理,其应用范围已涉及森林[2]、滨水[3]、城市公园[4]、社区[5]与旅游用地[6-7]等游憩场所,并不断向外延伸扩展。本文将广泛应用于户外游憩空间规划与管理的游憩机会谱理论引入郊野公园的研究中,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郊野公园中的构建与应用,以期能够拓宽游憩机会谱的应用范畴,完善游憩机会谱的构建方法,为今后郊野公园游憩环境的管理与游憩活动的合理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1.1 成都市郊野公园发展概况
早在2004年,成都市就规划建设了城市十大郊野公园,以满足居民的休闲游憩需求。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郊野公园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北湖公园现已荒废;金沙遗址公园现阶段位于市中心区域,故已不属于郊野公园的范畴;名都公园与两河森林公园现已转型成为商业地产;青羊绿舟森林公园已分为青羊绿舟总部经济产业园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两部分,其中前者已不对外开放。现阶段以郊野公园形式存在的仅有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幸福梅林景区、十陵青龙湖公园、江安河生态公园、滨河公园和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现存的郊野公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早已融入到成都人的生活中,成为主城区及周边地区人群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本研究以现存的6个郊野公园为对象,对其进行游憩机会谱的构建与应用价值探讨。
1.2 成都市现存郊野公园概况
(1)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成都市北郊斧头山,占地约94 hm2,集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科研繁育、保护教育、旅游观光、文化建设等功能为一体。基地内模拟大熊猫野外生存的山野环境打造,建有湖池、溪流,栽种竹林和观赏林带,建立了大熊猫博物馆、熊猫活体与环境展示场、熊猫魅力剧场等游憩场所。
(2)幸福梅林。位于成都市成龙路西段,占地约36 hm2,是三圣花乡景区的“五朵金花”之一。幸福梅林充分利用自身腊梅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打造冬季旅游景观,重点开展市民休闲和观光旅游。园区设有游客服务中心、观赏与生产区、乡村休闲区、生态湿地区,拥有梅香湖、梅花知识长廊、伊藤纪念樱花园等景点。
(3)青龙湖公园。位于成都市成洛大道,现占地约407 hm2。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游憩资源,园内存有明蜀藩王家族陵墓群等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历史沉积;其湿地面积广阔,被誉“成都之肾”。公园现阶段仅建成一期,园内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完善。
(4)江安河生态公园。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江安河畔,占地约20 hm2。全园依托川西地域文化特色,规划建筑配套设施,并配置丰富的植物景观。但目前因修建城市地铁的影响,公园环境被破坏侵蚀严重,现仅残存部分饭庄、露天茶座、健身器械与临时的儿童活动设施。
(5)滨河公园。位于成都北门晓初滨河路,占地约4.3 hm2,依附东风渠呈带状线性分布,游憩环境面积较小,现有法制广场、钟楼广场、十二生肖广场为游客提供集散娱乐的场所。广场内配备有体育锻炼器械、茶座、长廊等运动休闲设施,人们可在此进行棋牌、跳舞、唱歌等游憩活动,
(6)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位于成都市光华大道二段,占地约118.7 hm2。原为青羊绿舟森林公园一部分,现已分开独立发展。公园以非物质遗产文化为主题,集非遗文化保护传承、非遗产品生产性开发、科普教育、会议会展、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规划了世纪舞、西城事、时空旅、五洲情四大核心区域。
2 游憩机会谱理论在郊野公园范围适宜性验证
目前,游憩机会谱理论尚未应用于郊野公园领域,当其应用于一个新的环境背景下时,应对构成游憩机会谱理论基本逻辑的3个假设进行验证,并且这种验证的必要性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8-9]。这3个假设包括:(1)游憩体验受到游憩环境的影响;(2)游憩环境由自然、社会和管理条件组成;(3)自然、社会和管理条件的不同组合可以创造多样的游憩机会序列。
对于假设(1)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各郊野公园游憩者对游憩环境重要性的直接感知程度,按“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怎么重要”、“完全不重要”进行选择,每个公园发放100份问卷,共发放与回收问卷600份(过程中如发现无效问卷,则在清除后进行补发)。在所调查的600位郊野公园游憩者中,有41.3%和42.3%的游憩者认为公园的游憩环境是“重要的”和“非常重要的”,会影响到自己的游憩体验;仅有10.8%和5.6%的游憩者认为“一般”和“不怎么重要”;没有调查者认为游憩环境完全不重要。这表明郊野公园游憩者普遍认同游憩环境对游憩体验具有重要影响,意味着游憩机会谱理论具有应用于郊野公园系统的基础。
其次,由多数研究对郊野公园的定义可知[10-12],郊野公园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呈现自然状态,经过规划与开发,可为人们提供户外游憩、休闲运动、科普教育等活动,同时具有生态、保育、防灾等功能的绿色公共开放景观区域。由此看出,郊野公园游憩环境具备自然、社会和管理三大要素,三种要素的不同组合可形成休闲、运动、科普等多样的游憩序列。间接对假设(2)和(3)进行了检测。
综上,郊野公园能够满足游憩机会谱理论的3个基本假设,可以在郊野公园这个新的领域中能够应用游憩机会谱理论。
3 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机会谱的构建
由游憩机会谱的内涵[1]可知,一个游憩机会谱包括了场地的游憩环境因子与游憩机会类型两部分,其中环境因子是作为分类指标参与对机会类型的划分。因此,对游憩机会谱的构建也从这两方面着手。
3.1 游憩环境因子确定
目前,游憩机会谱环境因子的确定多通过研究总结[13]、实地调研[14]与问卷调查[15]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进行筛选,过于简单的指标筛选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游憩机会谱构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本文拟采用多重复合的筛选体系,引入定量评估的方法,对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机会谱的环境因子进行确定。
3.1.1 灰色统计法环境因子初选
查阅相关研究者对影响公园绿地游憩环境指标的确定,从构成郊野公园游憩环境的自然、社会与管理要素出发初选取30个评价指标,采用李克特评分法,分7个等级,邀请5位专业教师以及23名相关专业硕博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经验确定每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
根据灰色统计原理[16],对所有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的重要性程度进行白化函数数据处理和灰类统计计算。将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设为高、中、低三个灰类,构造出各个等级的灰类白化函数,计算灰类决策系数,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灰类决策向量由3个灰类的决策系数{η低,η中,η高}构成,根据决策向量中的灰类系数最大值所对应的类,只选取重要性程度为“高”类的评价指标,最终初步筛选出19个评价指标(表1)。
3.1.2 因子分析法环境因子确定
将初步筛选的19个指标,制成问卷调查表,采用李克特评分法,设5个等级对各郊野公园的游憩环境进行评分,选项设置分别为10很好、8较好、6一般、4差和2极差。调查对象为6大郊野公园的游憩者,参考《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17]中建议,确定每个公园发放样本量为100份,共600份样本问卷。
将问卷获取数据应用SPSS 18.0进行分析,首先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信度系数Cronbach'sα值为0.867,说明整个量表信度“理想”[18]。对调查的20项游憩游憩环境变量进行KMO统计量分析和巴特勒球形检验,KMO=0.920>0.7,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4 827.946,P=0.000<0.05,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游憩环境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本文的因子分析过程采用主成分法和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萃取公因子,并利用最大方差法对所抽取的公因子进行直交转轴,以利于公因子的解释。发现声环境与景观美景度指标因子载荷较小,达不到要求,需要删除后再进行新的因子分析。本文通过多次因子分析,选取因子载荷值大于0.5的变量,最后保留了17个指标,提取出4个公因子(表2),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约为62.64%>50%,符合社科类调研的要求,并可认为保留下来的因子通过了结构效度检验。
表1 灰色统计法指标筛选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index screening by GST
表2 因子分析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factor analysis
为了方便对各因子进行更有效的命名和解释,对表3加以适当地修正调整,将因子F1分解成2个指标,各自独立包含同一属性的环境变量,得到最后的5个因子。这5个因子能集中解释郊野公园游憩环境构成的核心方面,可以看作是游憩者一般感知到游憩环境组成的主要部分,因此可以将它们作为郊野公园游憩机会谱的游憩环境因子,参与对游憩环境类型的划分。根据每个因子内部的环境变量及其组合特征,分别赋予该因子以合适的名称,最终确定了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环境因子体系(表3)。
表3 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环境因子体系Table 3 Evaluation criterion layer of recreational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in country park
3.2 游憩机会类型划分
对于游憩机会类型的划分,现阶段存在着划分标准模糊,划分依据单一,划分方法过于主观的问题,因此本文参照龚岚等[19]、吴后建等[20]对郊野公园与湿地公园的划分方法,基于各郊野公园游憩环境的评分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类型划分。
根据评分结果,分别计算出每个郊野公园各变量指标的均值得分,在此基础上得出各环境因子的得分均值(表4)。由于环境因子是作为分类指标参与对游憩机会类型的划分,所以选择以各环境因子的均值得分作为变量因子对6个郊野公园进行聚类分析。在SPSS中,采用Q型欧式距离平方作为距离测度,以离差平方和法进行层次聚类,得出相似距离系数矩阵,结果如图1。
表4 各郊野公园游憩环境变量指标与环境因子评分均值Table 4 Average score of country parks on index layer
从聚类图谱(图1)看出,在距离系数等于4.5时,可以将6个郊野公园分为3大类。结合郊野公园的特点与功能等,将其分类为:滨河郊野型(第Ⅰ类)、湿地郊野型(第Ⅱ类)、主题郊野型(第Ⅲ类)。其中湿地郊野公园为青龙湖公园,主题郊野公园包括幸福梅林、国际非物质遗产博览园与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滨河郊野公园包括滨河公园和江安河生态公园。
图1 郊野公园系统聚类图Fig.1 Cluster analysis of country parks
3.3 游憩机会谱构建
根据美国林务局游憩机会谱的理论框架,结合郊野公园游憩环境因子的评分结果与游憩机会类型的环境特征,最终确定出游憩机会谱,并在此基础上对各郊野公园适游对象与游憩活动进行调查补充,完善游憩机会谱的构成(表5)。
表5 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机会谱Table 5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of the country parks in Chengdu
4 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机会谱的应用价值
(1)提供游憩机会信息。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机会谱的构建,是建立在对场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管理环境特征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因而通过游憩机会谱,可以向使用者提供郊野公园游憩机会类型的分布、不同游憩机会类型所能提供的游憩活动、适游对象类型以及游憩环境现状等信息,可以让游人依据自己的偏好需求,选择合适的游憩环境参与活动。
(2)清查游憩环境问题。根据构建的游憩机会谱可知,现阶段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环境主要存在三大问题:①游憩机会类型有限。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机会类型仅有三类,每种机会类型所包含的游憩资源有限,所能提供的游憩活动不多,已不能使用满足需求。②游憩活动特色不明。成都市部分郊野公园所能提供的游憩活动集中在散步、遛狗等日常休闲类项目,这类活动与郊野公园的功能定位与使用者的游憩偏好有所偏差,会造成郊野公园吸引力下降与游憩功能弱化,影响公园的发展。③游憩环境质量不佳。通过对游憩环境评分,可以发现成都市郊野公园各环境因子的评分总体不高,缺乏高质量的游憩环境。
(3)提出经营管理建议。通过构建游憩机会谱,可以对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环境形成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进而能为游憩环境的管理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针对现阶段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下差别化的经营管理建议,以合理优化游憩环境,同时减少不当措施对游憩地的伤害:①以江安河生态公园与滨河公园为主的滨河郊野公园建议转型升级,逐步向社区公园转变,环境优化的重点在于加强河道的治理;②唯一的湿地郊野公园——青龙湖湿公园建议以保护优化为主,在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科普宣教和生态文化传承与展示等功能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可供活动的场所与服务设施;③针对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幸福梅林、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这类主题郊野公园,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强化景观主题,增强展示与宣传功能,并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提升其管理服务水平。
5 结论
本研究运用灰色统计法与因子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划分出了游憩机会类型,根据游憩机会谱的理论框架,最终构建起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机会谱,并提出可将游憩机会谱应用于游憩信息编制提供、游憩环境问题清查与提出经营管理建议上,为郊野公园游憩环境的优化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