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与DR影像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2019-09-18罗绍军
罗绍军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鼎盛医院放射科 678700
肋骨骨折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绝大多数胸部损伤患者可伴有肋骨骨折,目前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主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手段,明确肋骨骨折部位、数量对医师拟定临床治疗方案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由于胸廓肋骨呈弓形,X 线检查中易出现伪影,不利于医师发现较为隐匿的肋骨骨折[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22 例肋骨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与DR 影像检查结果,从而探究肋骨骨折诊断中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与DR 影像技术诊断应用优越性,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22 例肋骨骨折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2 例)女(10 例)比例为6:5,年龄在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67岁,中位年龄为(45.12±1.12)岁,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 值大于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有胸部外伤史,患者均意识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行多层螺旋CT扫描与DR 影像扫描。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认知障碍、意识功能障碍患者。(2)排除合并严重精神系统疾病患者。(3)排除抗拒本次研究影像学检查患者。
1.3 方法
1.3.1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
本次研究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自患者锁骨上缘至髂骨翼上缘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电压为120kV,层厚O.5mm,螺距为1mm,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时均取仰卧位,检测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指导缓和闭气,扫描完成后将相关扫描数据上输至工作站,借助三维重建技术获得影像资料。
1.3.2 DR 扫描技术
采取DR 扫描设备对患者胸部进行扫描,正位片扫描后对患者疼痛部位做切线标记,而后以摄片为中轴线,对疼痛部位进行扫描,在扫描摄片时患者应屏气。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2 例肋骨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与DR 影像扫描结果,检出率等于肋骨骨折检出例数与总受检例数的比值,确诊率等于肋骨骨折具体部位检出处与总肋骨骨折处的比值。
1.5 统计学处理
结果中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1.0 软件系统处理,(%)表示的数据用χ2检验,百分比检验后所得P 值,若低于0.05 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比较22 例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与DR 影像扫描结果,具体情况(见表1),参与本次研究的22 例肋骨骨折患者共有54处肋骨骨折,其中第1-3 肋骨处有4 处,第4 肋-10 肋骨处有42处,第11-12 肋骨处有5 处。多层螺旋CT扫描肋骨骨折检出例数以及肋骨骨折检出处均多于DR 影像扫描,其中多层螺旋CT扫描肋骨骨折检出例数以及肋骨骨折检出处分别有21 例、52 处,DR影像扫描肋骨骨折检出例数以及肋骨骨折检出处分别有18 例、45处,多层螺旋CT扫描检出率明显高于DR 影像扫描(95.45% VS 81.82%),经χ2检验5.812,P<0.05。
表1:肋骨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与DR 影像扫描结果[n/%]
3 讨论
DR 扫描技术为数字X 线摄影技术,该技术与传统X 线扫硬技术相比直接将扫描数据转化为图像,实现了传统模拟向数字化影像技术的发展,其操作简单,通过DR 扫描技术医师即可判断肋骨骨折部位[2]。但是DR 扫描图像与多层螺旋CT成像相比属于二维图像,难以立体化呈现胸廓,胸廓属于“圆桶样”三维立体结构,二维扫描中可应肩胛骨、锁骨以及其他软组织对肋骨造成重叠与遮挡,从而降低肋骨骨折部位检出处[3]。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肋骨隐匿性骨折辨析程度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多层螺旋CT扫描可呈现肋骨生理解剖结构,对不同骨密度的分辨率高,从而有利于医师发现肋骨较为细微的骨皮质骨折[4]。本次研究显示22 例肋骨骨折患者中DR 影像学检查共检21 例、多层螺旋CT共检出18 例,多层螺旋CT检出率明显高于DR,多层螺旋CT第1-3 肋骨处有4处,第4 肋-10 肋骨处有40 处,第11-12 肋骨处有5 处,DR 影像第1-3 肋骨处有3 处,第4 肋-10 肋骨处有38 处,第11-12 肋骨处有4 处,第4 肋-10 肋骨骨折发生率高,这主要是由于第4肋-10 肋骨曲度较大,且缺乏组织保护,当胸部受到外力损伤后,在外力影响下即可出现骨折,且第4 肋-10 肋骨骨折较为严重,第11-12 肋骨骨折发生率低,这主要是由于该处肋骨处于游离状态,因此不易发生骨折。
综上所述,DR 肋骨骨折影像学扫描技术经济实惠,操作方便,但是结合多层螺旋扫描可提升肋骨骨折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