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键上的晋韵

2019-09-17马婷

北方音乐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主题

【摘要】姚恒璐教授创作的《钢琴创意曲5首——为山西“祁太秧歌”主题而作》,取材于山西晋中地区,是探索山西民间音乐多声部创作的作品之一。本文从创作源泉、创作技法及演奏教学等方面诠释这部作品,为致力于民族民间音乐创作与传承的工作者略尽微薄的帮助,并为广大的钢琴爱好者提供初级阶段中国复调作品的演奏提示。

【关键词】姚恒璐;钢琴创意曲;创作技法;“祁太秧歌”主题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盛夏,第一次在中央音乐学院见到姚恒璐教授,之后有幸师从姚老师学习了两年作品分析法。在学习的两年间,笔者第一次接触到申克分析法、现代作曲技法、20世纪先锋派音乐等。这些知识对我完成硕士毕业论文起到了至深的作用,让我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涉猎的广泛度提高了一大截。在一次与老师的研讨中,老师谈起他曾写了一小套钢琴创意曲,主题选自山西的“祁太秧歌”。初听名字便非常有兴趣,熟知老师的朋友都知道老师曾就读于山西大学音乐系,在大学期间曾为祁县文化馆整理民歌,毕业之后还在大同艺术馆工作一段时间,对山西有着深厚的情感。不仅仅这样,笔者是老师的山西籍学生,并且身为晋中人,老师写到笔者身边的音乐,非常的兴奋与激动。欣赏完之后,更加喜欢,主题旋律一次次勾起笔者的共鸣。向先生讨来作品,细致分析,书写拙文与广大音乐、作曲、钢琴爱好者一同品读。

一、作品简介

祁县、太谷县位于山西省腹地晋中市范围内,是山西省著名的“祁太秧歌”诞生地。“祁太秧歌”主要发源于祁县,繁荣于太谷,是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老师在作品的介绍中谈到:“祁太秧歌的曲调优美婉转、调式色彩丰富、节奏动感引人、结构形态多样。”作品《钢琴创意曲5首》选择了“祁太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五首,分别为《送樱桃》《开花》《补凉袜》《看秧歌》《卖元宵》(如表格1)。在这里要提一下第二首《开花》这首小曲儿,此曲儿是五首作品中唯一一首左權民歌。左权隶属晋中市,左权县也称“民歌县”,左权民歌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这首《开花》也是左权民歌中开花调的代表作品。

二、作品的创作技法

(一)调式调性

5首小创意曲的原民歌调式调性各有不同,老师也很巧妙地按照“五声性调性布局”排列顺序,分别为宫、徵、商、羽、角。(参看表格1)。5首创意曲本身也是按照“五声性调性布局”来排列,作品调式分别如下:G宫—A徵—C商—D羽—G角。老师曾自己说道:“将5种民族调式在不同的调性色彩上陈述,彼此之间又有着内在联系的渊源。在宏观调域方面,也将民族习惯贯彻始终,在整体构思方面形成了一个五声音阶的框架,而调式则按照五度循环的方式安排。”(谱例1)

在谱例1中可以明显的看出,5首作品分别为五种不同的民族调式,按照五度循环的关系巧妙结合,并且形成了G—A—C—D—(E)—G的一个五声音阶框架。老师在作品调式调性中的精妙安排,与原民歌调式调性又如此契合,即发展又不失本味;其次在《看秧歌》作品中,设计了D-#D-D的远关系转调,突出了作品的情绪对比,加强了秧歌的戏剧性冲突。

(二)五声性和声的运用

5首创意曲的创作中,在对位技法的基础上,较为广泛地使用了五声性和声,使作品更加民族化,其中运用了加入二度音、四度音、六度音及小二度碰撞等多种五声性和声形式。

在作品《送樱桃》的尾声运用了加入二度音的五声性和声(谱例2)《开花》的尾声运用了加入四度音的无声性和声。而《补凉袜》的结尾则运用了小二度碰撞,增加音乐色彩。《看秧歌》的结尾和弦特别有意思,是把偏音当做六度音,寻求音响上的新意(谱例3)。

(三)主题的发展手法

创意曲是来自欧洲比较古老的器乐体裁,主要是以模仿为主的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在这5首创意曲中也是运用了传统的对位手法进行作品的发展,如《送樱桃》《开花》都用了下行4度模仿的手法来发展,《卖元宵》(谱例4)运用了倒影的模仿手法进行创作。

(四)主题的贯穿与重复

5首创意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依靠主题来划分结构,老师就是运用这种传统的方式,加之各种重复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加深对主题的记忆。作品《卖元宵》中的A段,主题就重复出现了3次(谱例5)。这样的创作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本身的凝聚力,使音乐材料和音乐结构更为丰满。

三、教学提示

(一)手位的适应

钢琴教学在我国已有百年历史,也取得了各方面的进步与提升。但是现今主流的钢琴基础教材还是以西方教材为主,或者中国作品用西方作曲手法改编来进行教学。弹奏中我们的双手更多记忆了西方传统和声、调式、旋律的演奏。在演奏我国传统五声性作品中,首先需要对五声性的旋律、和声等方面进行手位的熟悉与适应;其次在演奏多声部音乐中,要注意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手指,层次分明,让每个声部都能完美地诠释出来。

(二)触键与音色控制

触键方式决定音色,音色则是弹奏作品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想把每个作品不同的音乐形象表达完整,就需要有用不同的触键达到理想的音色。《看秧歌》第一段音色要求柔美富有歌唱性,连线断句要明显,就需要演奏者尽量用指肚柔性触键,使声音达到完美的效果。而第二段不论音色还是织体上都有了明显对比,需要演奏者有敏捷的触键,颗粒感的音色达到和第一段的对比,同时期待再现的回归。

四、总结

通过分析这5首钢琴创意曲,使我受益匪浅。重温了复调作品的创作技法,加深了对复调作品演奏的理解,对家乡山西晋中的音乐与文化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同时,也对当今钢琴教学的现状有了一定的思考。老师的这套小作品为我国初级钢琴基础教材中的中国复调作品曲库添砖加瓦,让孩子们可以在新的时代用我们新的母语来诠释钢琴艺术。这也激励着我们后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参考文献

[1]姚恒璐.原始的音迹[M].北京: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

[2]姚恒璐.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作曲技术理论综合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呼婷婷.姚恒璐钢琴组曲《雁北印象》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4]丁玲.民族风格的现代诠释—论姚恒璐钢琴组曲《北京童谣五首》的音高组织特点[J].人民音乐,2014(6).

作者简介:马婷(1982—),女,硕士研究生,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讲师。

猜你喜欢

主题
主位理论与篇章理解
服务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让主题与环境结合,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新诗发生“差异说”:现代汉诗的一个身份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