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彪西《夜曲》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

2019-09-17袁咏歆

北方音乐 2019年16期
关键词:夜曲德彪西

袁咏歆

【摘要】克洛德·德彪西是法国伟大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他开启了20世纪的音乐之路,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并被认为是極具革命性的作曲家。本文以德彪西著名的管弦乐作品《夜曲》为例,从和声进行、和弦结构和调式音阶三方面对作品的和声及调式调性特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德彪西;夜曲;和声特点;调式调性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和声进行

(一)平行和声

作品《云》的第14至16小节(见谱例1),弦乐组是平行的大九和弦向下进行,以二度级进或三度小跳的方式滑动。这原本在古典主义中是被禁止的,而德彪西则打破繁琐的规则,致力于塑造和弦独立的音响效果。在和声的平行进行中分为严格平行和非严格平行,严格平行是指在进行过程中和弦的结构不发生变化,只有音高或节奏发生改变,如谱例1则是严格平行进行,和声结构始终为大属九和弦。

同样,《云》中第11至12小节则是自然音和弦的平行进行,由于诸和弦之间结构不同,且每个声部都向同一方向进行,因此这是和声的非严格平行。11至12小节是《云》主题的再现,德彪西将主题旋律抬高八度并叠加了八度的和弦,从音响效果上比两个声部的单音形成的八度音程更加厚重,也比四五度平行的音程在旋律线条上更清晰。

(二)削弱和声功能性

“功能性”和“色彩性”同时属于和声内部的因素,且两者是相互制约的,若强调其一,另一方只能被削弱。在传统和声体系中,对于功能性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和声的功能性占主导地位,色彩性通常不被强调。而德彪西的作品色彩性极为强烈,对功能性的强调会阻碍他对音响效果的塑造,因此,他在作品中屡屡削弱功能性,使和声的色彩增强,而属功能组是和声调性的支柱,因此,对属功能进行改造就是削弱其功能性的手段。古典和声中时常以I—IV—V—I的功能进行,根音通常为四五度的跳进,调性功能十分明显,而德彪西善用根音二度、三度的进行。

在传统的和声体系中终止式的功能为K46—V—I,在《云》的结尾(见谱例2),终止式由VI7的GBD#F进行到以B为主音的I主和弦。

二、和弦结构

(一)高叠和弦

德彪西在《夜曲》中多次使用了七和弦、九和弦,其中大属九和弦极为常见。大属九和弦是由属七和弦和半减七和弦组成的,所以,属七和弦和半减七和弦在乐曲中常以大属九和弦子集的形态出现。如《节日》第9至10小节(见谱例3),和弦音高为大属九和弦以三连音的方式密集出现渲染背景,先是二度的级进上下行,随后是减四度的跳进,音响效果的对比逐渐增强。

(二)复合和弦

高叠和弦大多为三度叠置的和弦,而复合和弦则是非三度叠置的和弦,复合和弦中含有和弦外音,且无需解决。在功能性上复合和弦功能较弱,而色彩性却较强。例如《云》42至48小节(见谱例4):

上述谱例是五度与二度叠置的和弦,第一个和弦的和弦内音为E、G、B,和弦外音为#C;第二个和弦的和弦内音为G、B、D,外音为F,均为和弦的附加二度音,增强了和声的色彩。

三、调式音阶

德彪西突破了以巩固调性的传统大小调体系,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五声调式、中古调式、全音阶等来模糊调式调性,从而使其音乐更加具有模糊性和色彩性。

(一)五声调式

五声调式本身带有东方特色,德彪西深受爪哇族音乐风格的影响,对东方音乐元素极为热爱。五声调式皆为全音构成,音程关系由大二度和小三度组成。第一首《云》的第64至66小节(见谱例5),德彪西以五声音阶作为乐曲的第二主题,此五声音阶由#F、#G、#A、#C、#D构成,调式为#F宫。

(二)全音阶

全音阶是一种人工调式,它使各个音级处于平等地位,没有主次之分,并削弱了每个音之间的倾向性,也没有稳定与不稳定的区别。全音阶的音程种类只有大二度、大三度和增四度,由于缺少纯音程和小三度,音响效果会趋向模糊。全音阶同时具有“调性音乐”和“无调性”音乐两种性质,若在全音阶中强调某一个音使其成为主音,则为调性音乐;反之,若平等地运用音阶中的每个音,则为无调性音乐。

德彪西在《夜曲》中对全音阶的运用见谱例6,《节日》中第15至18小节大提琴演奏的旋律。

音高为D、E、#F、bA、bB、C(见谱例7),音程关系均为大二度,乐句结束在E上,由此可见,这一乐句是以E为主音的有调性的全音阶。

在随后的第19至22小节,如谱例8大提琴提高小二度演奏,是对谱例6的模进。

旋律音高为bE、F、G、A、bC、bD,乐句结束在F上,因此乐句是以F为主音的全音阶。

(三)中古调式

中古教会调式起源于欧洲古代基督教堂的赞美诗,是传统大小调的先驱。在德彪西以前的古典和浪漫乐派已经有作曲家在作品中运用中古调式,例如贝多芬在他的《a小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三乐章中运用利地亚调式来表达自己对上帝的感恩之情,感激上帝让他大病初愈。而德彪西运用中古调式旨在减弱和声的功能性,突出音色间色彩的对比,如《节日》的第3,4小节(见谱例18)。

谱例10  第3,4小节的中古音阶

由单簧管演奏的第一主题,旋律音高为F、G、bA、bB、C、D、bE(见谱例11),音阶呈自然小调性质同时升高第VI级,还原D表明了作曲家运用的是F多利亚调式。

在《夜曲》中德彪西大量运用中古调式,在《海妖》中,第一主题旋律所在的第1.2小节,圆号和单簧管共同演奏的旋律音高排列为:#C、#D、#E、#F、#G、#A、B,根据调号和音程关系可以看出此音阶为F混合利底亚调式。作曲家运用细碎的节奏织体和中古调式,显然是为了增添乐曲的色彩性。

同样,如果从纵向上看,音高之间的碰撞,例如第1小节第4拍的#C和#A产生的纯五度音程关系,也塑造了中古调式独特的音响效果。

参考文献

[1]S·普耶·金梅.论德彪西管弦乐曲《夜曲》中的和声[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8.

[2]刘文平.论大属九和弦在德彪西《夜曲》中的结构地位和作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

[3]刘笑笑.浅析德彪西三首《夜曲》的创作风格[J].黄河之声,2015.

[4]贺达.从《牧神午后》《大海》《夜曲》看德彪西的管弦乐队写法特点[D].西安音乐学院,2016.

猜你喜欢

夜曲德彪西
月夜曲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美丽的邂逅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快乐新年
新年快乐
关于拉威尔《水的嬉戏》与德彪西《水中倒影》的情感比较分析
印象派音乐中管弦乐的语言形成分析
快乐新年
午后的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