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7王文昭
王文昭
摘 要:《互联网银行》课程是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互联网银行》课程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考核内容不够,全面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方向应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努力探索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互联网银行》课程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银行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b)-0122-02
《互联网银行》课程是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继《互联网金融》课程基础上的一门专业能力深入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理解和掌握传统商业银行和纯网络银行如何通过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把握市场方向,为未来从事相关行业奠定业务基础。
1 《互联网银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与互联网银行相关的课程,如《电子货币与网络银行》《网上支付与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等,雖然名称不一,但是课程的内容、目标和培养方向大多是相近的,多是以传授传统银行如何通过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为主,从课堂教学上看多是借助多媒体的理论式教学为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银行》课程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善。
1.1 教学内容滞后,缺乏时代感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互联网公司和民营资本开始进入银行业,发展出纯网络经营的互联网银行。纯网络运营的互联网银行因缺乏政策支持,并且没有线下物理场所,无法远程开立银监会要求的交易结算账户,无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吸储能力较弱,获客成本较高,因此,纯网络银行大多以发行理财产品和发放小额贷款产品为主要的盈利手段。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银行》课程多以传授传统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为主,而缺少对纯网络银行运营模式、理财产品开发及小额贷款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1.2 教学方法单一,缺少趣味性
“教材+PPT+板书”是目前《互联网银行》课程大多采取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以老师讲授为主,实训内容作为点缀的传统课堂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在互联网发展中成长起来的00后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都有了巨大的转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单向的讲授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等教育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传统教学技术向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如何创建信息化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依然变成目前教育教学关注的热点。互联网银行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更应该实现信息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1.3 考核方式单一,缺乏全面性
高职院校《互联网银行》课程的考核一般都采取试卷方式,题型以选择、判断、问答和论述题为主,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并不相符。对于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来说,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只能培养出应试教育的学生,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也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一门课考前学,下学期全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
2 高职院校《互联网银行》课程改革的探索
高职院校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提升。《互联网银行》课程基于互联网思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互联网条件下银行业务的变化和特点,把握市场的最近动态,具备从事互联网银行岗位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单纯的背下几个概念而是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互联网银行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体验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式教学等教学方式都应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实践—总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针对以上目标,《互联网银行》课程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2.1 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根据目前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状况及笔者学校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对互联网银行相关知识的要求,将《互联网银行》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分为互联网银行导论、互联网银行业务、互联网银行产品、互联网银行征信、互联网银行风险及监管、互联网银行典型代表、互联网银行的安全技术及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8个章节。在“互联网银行导论”中加入了互联网银行两种模式(商业银行互联网化和纯网络银行)的比较和分析;在“互联网银行产品”一章加入了理财产品开发和小额贷款产品设计的内容;在“互联网银行征信”一章加入了大数据征信以及百行征信的内容;在“互联网银行风险及监管”中加入了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等内容;在“互联网银行典型代表”中加入了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纯网络银行的优秀案例。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丰富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完全的知识讲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互联网银行》改革采取了多元化实践的教学方法体系,将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入课堂,运用“云课堂”实现网络教学管理,运用互联网金融实训软件实现翻转课堂教学,从传统的“PPT+板书+教师讲解”转变为“学生实践+互动+反思”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最终营造出开放的互联网银行教学环境,实现互联网银行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2.2.1 “云课堂+教学”
互联网时代,单一的课堂讲授、单向的知识传输已经满足不了当代学生的需求,生动的课堂形式、丰富的课堂内容是大势所趋,MOOC、微课、SPOC成为教师和学生互动教学的有力支撑。一方面,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内容和更自由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单向的知识讲授变成双向的互动式教学。《互联网银行》课程运用“云课堂”APP,将课堂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部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翻转课堂的新模式。
课前,教师通过“云课堂”发布任务,学生通过手机APP自主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微课、相关案例等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发布问卷调查、讨论、测验等互动内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中,教师针对学生在线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难点、重点的讲解,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还可以通过在线提问、小组PK、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加深知识技能内化。
课后,教师在“云课堂”发布课后安排,并可以通过APP对学生给予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测验”模块,学生通过手机APP参与测验,加深对知识的巩固,教师也可以通过测验结果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给予个性化指导。
2.2.2 体验式教学
在《互联网银行》课程教学中,我们加入了多个互联网金融实训模块如互联网银行、互联网理财、互联网借贷等,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通过自己上机操作,体验现实岗位中的业务以及操作流程。通过“学习—实践—总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认识到感受,从发现到创造,将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做中学的目的。
2.2.3 任务驱动教学
在《互联网银行》课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如调研报告、产品设计、虚拟投资等,学生可以通过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根据教师对任务的具体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学生可以增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了解學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改变教师“大水漫灌”试的教学方法。
2.3 考核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教师掌握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起着积极的作用。传统的考核机制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核为辅,期末考试采用试卷笔答的方式,平时考核以出勤作业形式为主,考核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互联网银行》课程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注重实训操作,在考核方面也应该有所创新。在学生评价方面,可以采用“云课堂”考核体系,从出勤状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上课互动情况、课堂实训情况等多维度进行考评,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3 《互联网银行》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
《互联网银行》课程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课堂学生参与程度低,互动少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实训作业,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也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云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依托手机APP和电脑软件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三课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中有针对性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课后通过测验巩固知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最后,通过制定合理的评估机制,教师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互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敏.基于“云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银行会计实务》为例[J].高教学刊,2018(15):118-120.
[2] 易娇艳.高职《商品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品牌研究,2018(S2):235-237.
[3] 杨存典,党斌,黄向向.“互联网+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0):138-139.
[4] 李红艳.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1):29-33.
[5] 彭静.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创新实践——以《互联网金融营销技能》课程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4-58.
[6] 程未.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探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