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浅论

2019-09-17王艳

新课程·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表达能力

摘 要:在汉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成语无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用语精炼,结构严谨,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学习成语从小学生做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孩子们从小体会到祖国语言的优美丰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成语教学;语文素养;表达能力

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是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多数为四个字,也有个别成语不止四个字,成语来源很多,有的来自历史事实,有的来自神话故事,有的来自寓言故事,有的来自古典诗文,经文人引用,遂为成语。它凝结了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传统文学的重视,成语越来越显示出独有的魅力。由于成语结构紧密,言简意赅,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充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语言掌控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在成语教学方法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也尝试了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下面简单地谈一谈。

一、情景表演法

学习成语不可枯燥讲解,死记硬背,这会让学生因为乏味而失去学习成语的兴趣,小学课本里选入的成语大都故事性强,老师何不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故事表演出来呢?这个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比如我在讲《将相和》一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的理解,我决定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听了兴致很高,迫不及待地分小组准备,连午休时间都在排练,忙得不亦乐乎。到正式表演的时候,真令人叹为观止,几乎每个组都有让人称道的地方,有的学生查找了资料,用文言文表演。《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构成。在选入小学课本时改编成了白话文,这里以蔺相如话语举一例,课文为:(蔺相如)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与之对应的原文为(蔺相如)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事毕,相如使其从者,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学生以文言文表演这段对话时,情辞慷慨,大义凛然,观看的同学好似在朝堂之上,屏息凝神。表演结束时大家都争相传看原句。从白话文到文言文,认识了二者的区别,加深了成语的理解,即完璧归赵乃原物奉还之意,感受到了相如的有勇有谋,提高了语言感悟能力,一举多得。除此之外,让我和同学们都大饱眼福的是,有的小组在设计道具方面别出心裁,有的组学习了古代君臣礼仪,在表演时也体现出来了,如朝堂上君臣间敬礼,使臣觐见时跪叩之礼,迎接使臣时中门开,朝臣出,鼓乐奏等。还有的学生运用神态、动作、语言表演出了人物精神,如廉颇的勇,蔺相如的智……成语故事的表演,激发了学生无限的潜能,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成语的无限乐趣。我也投其所好,以后在学习成语时,只要能表演出来,就让学生表演。比如:表演捧腹大笑,学生就捧着肚子哈哈大笑,表演前仰后合,学生又将身子前倾后倒地笑一番,表演垂头丧气,他就低了头叹气,表演捶胸顿足,孩子们就懊恼地拍胸脯跺脚……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一经表演的成语再难忘记。

二、归类识记

并非所有的成语都能表演,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还得识记成语,但学而有道,死记硬背是最愚笨的方法,语文课本将有共同特点的成语放在一起让学生识记,也启发了老师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记忆。比如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有四组成语:(1)四面八方、七嘴八舌、成千上万;(2)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3)结结实实、零零星星、郁郁葱葱;(4)大惊小怪、异口同声、南辕北辙。在学习这组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自读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第一组词都含有数字,第二组词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相同,第三组词前两个字相同,后两个字相同,第四组词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相同。抓住这些特点,我进行教学补充,请同学们也说一说这样的成语,这时,同学们调动大脑记忆功能深入思考,将平时积累的成语进行筛选,说出了一干二净、不伦不类、口口声声、左顾右盼……而且在说的过程中他们又发现前两个字相同的成语(翩翩起舞)和后两个字相同的成语(白雪皑皑),进而发现前两个字相反的成语(远近闻名)和后两个字相反的成语(无足轻重),还有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相反的成语(积少成多)。真是奇妙无比,孩子们每每有发现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如此一来,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是从成语的结构上分析,从构成语素上来说有的成语含有动物(鸡犬不宁),有的成语是形容人的品性的,其中又有褒贬之分(见利忘义、舍生忘死),有的成语是写景的(层峦叠翠)。为了便于学生识记,课本对这些词也有归类,如四年级上册练习五形容人有学识的成语: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有一种分类,是从成语的由来上划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题意是请你从下列成语中找出哪些是历史故事,哪些是神话故事,哪些是语言故事,或者有的题不用找直接让学生写出来,这种题常常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出错率很高,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是就事论事,反问学生:谁说掩耳盗铃是历史故事?闻鸡起舞怎么可能是寓言呢?学生听了马上将题改过来,可是下一次还是出错,老师继续质问,甚至动怒,但问题没有解决,冷静分析一下,这类题其实考查的是成语的来历,我们知道成语的溯源有历史故事,它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的真实事件。比如卧薪尝胆讲的是勾践灭吴的故事,焚书坑儒讲的是秦始皇的文化统治政策。图穷匕见是讲荆轲刺秦一事。千金买骨说的是燕昭王求贤才的事……神话故事,它是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寓言故事,它往往借一个简单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其中的人(物)、事只是用语借喻的手段,并非真有其人其事。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多假托人物故事,或喻或讽,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这样给学生讲解,学术概念较浓,小学生受年龄限制不易理解,个体间又存在差异,仅个别学生能分析归类,大多数学生还是犯迷糊,我想了一个通俗的讲解方法,近乎大白话,可学生一听就明白了,我对他们说历史故事就是真事儿,一般有确切的时间,具体的人名。神话故事就是故事里有神仙的比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里分别有女娲、精卫、后羿、夸父各路神仙。而寓言故事就是假的,写出来教育人的,不会真有那么蠢的人,比如囫囵吞枣,有谁见过会将大红枣子整个儿吞下去的人?这样一讲,任谁也明白,以后再无学生将题做错,这是真的。掌握了这些特点学生不仅知道了成语的来历,而且从盲目学习变成了有意学习。

三、看图学习

儿童对色彩、线条、形状比较敏感,形象生动的画面,能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兴趣。所以看图猜成语符合学生特点,能帮助学生形象记忆,是益智、高效的学习方法。记得有一位老师,他画技很好,经常给班里的学生画成语故事,并把图贴到教师里,引得其他师生都去观赏。我效仿他,也试着画一些。有一次,我画了一堆鸡蛋,颤巍巍地码在盘中,好像很危险的样子,学生一看就猜到了累卵之危。还有一张图画了一个人,爬到树上去找鱼,有一个学生猜出这个成语是缘木求鱼,其他学生看了,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觉得可笑,反问我:“老师,树上怎么会有鱼呢?这个人真笨呐。”我说:“是呀,他找错地方了。”学生一下就明白了缘木求鱼指做事方法不对或方向不对,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又一张图,画了一个女子,甩着长长的袖子在跳舞。学生猜不出来,我便让他们描述图画,有一个学生说:“她的袖子好长呀。”我说:“对呀,她的长袖子可以使舞姿更加优美,这就叫长袖善舞。比喻有所依靠,事情容易成功。”后來,有个学生找到我办公室,说他画了一个成语故事,叫我猜猜看。我展开图一看,他画着一群鸡,当中立着一个高个的鸡,我说是因为实在看不出来这只鸡长得像鹤,当然他画的意思是鹤立鸡群,但为了鼓励他,我故作若有所思状,然后问他是鹤立鸡群吗?他说对了,脸上流露出喜悦之情。学生离开了,我想,既然孩子们也喜欢画,干脆在班中来一个看图猜成语的比赛。消息一公布,学生都跃跃欲试,在那次比赛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许多成语知识,还收获了许多快乐。

四、多媒体学习

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比如看图猜成语就有局限性,一是抽象的事物不好表达,二是老师的专业素养受到限制。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并非一个好的画师。那么,利用多媒体,就能取得理想效果。画不出的就视频播放,如有一个学生的寒假作业写元宵佳节家人聚餐的情景,但他将这一其乐融融的场面比喻成了鸿门宴,由于鸿门宴讲解起来比较复杂,若用图画出来,也不过是几个人在吃饭有一个人在舞剑。若这样,这其中的惊心动魄怎能表现出来?所以有必要播放电影《鸿门宴》片段,视频中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场面肃穆,暗藏杀机,再加上紧张的音乐,学生明白了原来这是一场不怀好意的宴会,是贬义词。再看一组成语:大街小巷、人头攒动、风驰电掣、车水马龙、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巧夺天工。这八个成语都是描写繁华的都市里众人欢庆、热闹的场面。对于我们处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这些场面很难亲身经历。因此只有借助电教媒体,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当时的场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几词的意思。教学时,我先播放了一段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焰火晚会中的一些场面,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边看边提示: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的意思。看完录像后,启发学生展开讨论: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象?我们看到的是城市里条条街道、巷子,这可以用大街小巷来形容;你们看来参加焰火晚会的人真多啊,他们挤在一起,只看见他们的头在动,这就叫作人头攒动;街道上车来车往,连续不断,这就叫作车水马龙;你们看,夜幕刚刚降临,广场上、街道上的各种各样的霓虹灯发出各种各样的色彩,绚丽的烟花在空中不停地绽放,这种景象我们就可以用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来形容。这样,运用播放录像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避免了枯燥的讲解,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了成语的意思。走出课堂,学生还可以观看电视节目学习成语,比如,中央一套播出的中国成语大会。虽说大部分成语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至少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汉语言中成语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学习成语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等到课本上要求学才去学,更不是在老师的逼迫下被动学习,它应该是长期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多学多用,厚积才能薄发。

参考文献:

胡明扬.语言学概论[M].语文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王艳,1985年2月出生,女,汉,甘肃省兰州市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职称),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表达能力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