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探讨
2019-09-17李玉林
李玉林
摘 要:历史是一门集人文与社会于一体的学科,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就初中生的发展特点而言,这一阶段的学生充满着好奇心与求知欲,但也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教师有精心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在对历史学科缺少重视的农村地区更应如此。在分析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学生管理
当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其中教师的教学以及对学生的管理将直接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农村地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着对历史学科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技能有待提升,课堂学生管理工作散乱等问题,这使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帮助初中历史教师走出教学和学生管理的误区,从而提高农村地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与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陈旧单一、教学过程缺少趣味性等问题。在大部分农村初中学校,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缺少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味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堂枯燥无趣,也难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以至于无法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其次,部分教师表现出教学设计欠科学、提问不当的问题。对于任何一名教师而言,提问是其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但部分农村初中教师受专业能力、工作态度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欠佳,较难依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控制问题难度,以至于问题设置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问题过于简单,使得学生不爱思考,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一种是问题过于复杂,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这让大部分面对问题开始退缩,进而自我放弃对历史的学习。
2.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受传统教学与学习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和学生将历史当做是“副科”,特别在农村地区这种错误的认识更加根深蒂固,以至于历史学科不受重视,进而影响到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对学生缺少管理。有调查显示,某农村初中历史课堂中,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堂氛围较差,缺少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其原因有历史学科枯燥沉闷、课堂纪律较差等问题;有约70%的学生认为历史老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时间在3-5分钟;有约3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管理不够民主,此外部分农村初中历史老师自己也认为课堂学生管理效果较差,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学生管理也存在着困惑。因而总体来看,农村初中历史课堂中对学生的管理效率较差。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及管理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1.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
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权威观念较重。但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教育理念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提出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承担的应当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思考、创新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应当被教师的权威所限制,良师益友,沟通交流,教学相长才能营造更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农村受地域、经济、待遇等因素的限制,缺少吸引和留住优质教师的条件,以至于现有的大部分农村初中教师存在专业不对口、教学经验不足、专业基础较差等问题。其中部分青年初中历史教师,虽然专业对口,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掌握得并不扎实,缺少教育教学经验,也不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填充自己,以至于在处理教材及课堂问题时显得无从下手。而部分中年教师,常年使用的教学设计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创新意识,使得历史课堂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此外,由于部分农村地区初中教师人员紧张,所以一名教师担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以至于只图完成教学任务,缺少对教学质量的关注。
3.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当前,农村初中历史课堂管理效率较低,除了学生因素之外,教师自身的学生管理能力也有待提升。其中部分青年教师,由于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经验有限,在进行学生管理时缺少对管理方法科学性的认识,这是直接导致课堂学生管理工作散乱的原因。例如,为了保持课堂纪律,部分青年教师强制学生接受严苛的规章制度,一旦出现违反现象便对其进行惩罚,不追问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更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此外,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追赶教学进度,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散乱问题进行忽视等,这都不是处理课堂学生问题的有效方法,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可见农村初中历史课堂的管理工作还任重道远。
三、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管理效率的策略
1.加强教师对初中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学科,读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规划未来,还能陶冶情操,认识真善美,完善我们的品格。但是受当前功利主义思想侵袭,历史被部分人束之高阁,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也忽视。因此,为了加强历史学科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自身应当对历史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擺正历史学科的位置,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带领学生走进历史,爱上历史。
2.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与管理理念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教育理念也应随之转变和进步。新课程提出,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还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那么如何做到“以人为本”?首先,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坚持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管理学生的方法不只惩罚,适当的鼓励教育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尤其是面对正处于叛逆时期的初中生,应当强化学生的优点,多给予学生正面、肯定的评价。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也需要以身作则,处理课堂问题应当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不偏心“好学生”,也不用有色眼镜对待学困生;此外,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与管理效率,教师应当在课外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现阶段孩子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提升历史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想要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除了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首先,认真钻研课标与教材,结合学情制订适应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历史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还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适宜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更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实施,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三者紧密相连。当然,对于部分新手教师而言,找准教学目标定位还相对困难,这需要教师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从而制订出更符合学生培养与发展的教学目标。
其次,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单一讲解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更适宜的教学方法,使历史内容的呈现更为新颖、生动、有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例如,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编写历史事件年表、利用教材上的小故事编写历史话剧、就历史问题进行辩论大赛等等,通过类似的方法与活动,帮助学生揭开历史的神秘感,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此外,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课堂导入也是教学重难点的铺垫,教师更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如采用利用故事导入、游戏导入,又或者是当下一个与内容有关的热点话题,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最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自我反思。因此,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价或是他人评价,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身本缺乏教学经验,更需要通过不断的反思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通常自评或他评的内容可考查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问题的设计是否明确有层次;学生的反应如何等,从而为下一次课堂教学做准备。
4.提升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能力
(1)增加学生管理知识,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常规
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首先需要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自身的管理知识,将学生的问题行为“扼杀”在摇篮里,即做好预防工作。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学常规。传统的课堂常规就是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做什么,听从教师安排就是遵循课堂纪律,但是高尔顿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应当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自制,是学生自己做决定来约束个人的行为。因此,课堂常规的制订需要学生的讨论参与,只有让学生自己成为常规的制订者、修正者,当问题行为发生时,才能自愿接受相应的惩罚。同时,这惩罚的形式和程度教师也需要与学生进行商讨,其形式可以是为班级做服务,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等,形式可以多种。此外,常规的制订不应只有对问题行为的禁止及相应的惩罚,也应对课堂表现突出的行为进行奖励,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受到更多的肯定。
(2)妥善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一节课四十分钟,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且学生性格特点、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各有差异,很难保证一堂历史课中学生不出现问题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对整堂课进行综合把握,对于对课堂表现好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与肯定,对于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一般教师常用的问题行为解决办法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注意力转移。其中包括可以移走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事物;关上门或者是窗户来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在教室中移动位置吸引学生注意力;变讲解为联系来调整学生学习状态等等。第二种,暗示性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眼神关注、走进该学生、适宜的身体接触、叫学生回答问题或读一段问题等方式来处理学生做小动作的行为。第三种,直接糾正问题。该方法是学生问题行为较明显时,教师直接使用礼貌且建议性语句指出学生应该改正的行为,如“某某,老师希望你能尊重同学的发言”。此外,当学生表现出的问题行为已经影响到教学的有序进行时,教师应尽量将问题留在课后与学生独立进行交流,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
参考文献:
[1]杨利芳.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杨红军.浅谈中学课堂人性化管理[D].贵州师范大学,2007.
[3]杨滢.美国新任教师课堂管理技能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08.
[4]刘勇.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