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研究

2019-09-17罗健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

罗健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是提高单位运行效益,提升单位公共服务效率的一项管理工作。2019年我国全面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引入了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权责发制度的全面应用,能提高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的效率,但在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出现了相关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基于此,就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时所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就如何使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信息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权责发生制的全面实行以及加强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信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2-0107-02

权责发生制在新《政府会计制》中的应用,对提高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效率、减少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以及改进单位会计信息管理结构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实行过程中,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信息在绩效管理中存在应用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相关绩效管理体系不够合理,以及考核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接下来将就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介绍几种促进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的方法。

一、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信息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运行中的意义

1.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相关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资源,权责发生制可以通过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的相关情况后,通过对其相关会计交易信息的确认来對事业单位运行成本进行准确的评估,具体可表现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以及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权责发生制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评估时,会对单位用地以及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的长短对其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机器设备等,通过与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市场的相关行情对其的使用价值及自身实际价值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而对于使用年限较短的机器设备,则会充分了解其相关部件的损耗情况,根据其损耗的程度对其进行摊销,但在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过程中,相关制度只是对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当时的价值进行评估,并不能够使评估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相关机器设备使用年限的增长,其使用价值和自身实际价值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耗,这也就使得其他制度不能够按照其使用年限等相关情况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而权责发生制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情况[1]。

2.使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管理以及资产运行、负债规模情况得到充分的反映。权责发生制相较于收付实现制来说,其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情况得到准确而直观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负债的归属期确定更加科学合理。权责发制的会计核算,以应承担负债的责任产生的时点作为基础来确定负债的归属期,而不以款项的实际偿还支付为基础确定归属期。由此在进行运行成本绩效管理考核时,就算管理层调动,也不会出现考核责任转嫁的情况。二是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对负债的反映更为全面。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核算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但需要对显性债务进行核算,还需要对隐性债务、或有负债进行核算。负债信息的全面反映,使得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能够从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从而有效提升绩效管理与考核的科学与合理性。

二、基于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信息的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权责发生制的政府财务会计信息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还不成熟。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行的双基础政府会计制度在2019年才开始全面推行,目前还处在应用的推广阶段。而对于新政府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以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则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而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对于权责发生制的政府财务会计信息的挖掘与价值利用还处于研究欠缺状态。政府会计信息的内容分析与价值挖掘方法或手段的不成熟也使得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信息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存在不成熟的情况,需要更多的研究。

2.相关制度要求不够成熟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信息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具体的制度要求做基础。只有在完善或者成熟的制度要求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信息才可真正地为单位的绩效管理合理利用。2011年财政部印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绩效管理与评价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角度提供了总体与原则上的制度要求。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必定会对绩效管理的方法与手段产生新的影响,合理科学利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信息开展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需要在制度层面进行规范。

3.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体系不够合理。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体系的不合理性也是造成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虽然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工工资等相关绩效管理上做得相对靠前,但仍然有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层或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运行成本绩效管理对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与职工的沟通协商以及绩效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相关单位只是在绩效工资上制定了相关奖励规定。但运行成本绩效管理不仅包括职工工资绩效,还应该包括职工工作态度以及事业单位形象等相关环节。所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运行成本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当前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信息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4.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有关绩效考核标准不够准确。造成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出现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相关运行成本绩效管理的标准不够准确,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对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信息正处于初始阶段,从而对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缺乏一定的基础以及经验,也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绩效管理考核标准无法按照不同工作人员所在的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特别是对于高科技技术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来说,其大部分都是从事脑力劳动,而其所进行的脑力劳动无法通过制定的相关标准来进行运动量的衡量。另外,对于团队工作来说,对于整个团队中的相关个人绩效考核也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因为在团队中,每一个人都会对团队工作有所贡献,对其贡献大小的衡量缺乏一个确定的标准。因此,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运行成本绩效管理的考核标准不够准确,缺乏具体的考核标准[2]。

猜你喜欢

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
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应用分析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浅探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难点及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