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 快乐识字
2019-09-17李文青
李文青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到:“小学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其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和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息息相关,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此,本文主要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6-0183-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爱上语文文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将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这是低年级识字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条件、努力对学生的识字能力进行培养,更应注重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增强识字教学趣味性。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学习生字,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当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兴趣后,学习积极主动性便更高,他们便能自觉地把诸多困难有效克服,努力把所有机会抓住展开识字教学,同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识字过程十分枯燥,所以要想改变识字的此特点,就将其变得趣味化。情境创设也就将识字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相关教学情境,其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并在情境中实现识字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教师在情境化教学中,还要重视和学生展开良好互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最大化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汉字魅力的感受,进而增强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以“乌鸦喝水”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乌、鸦”等九个生字,教师在课前可以识字环节为基础,借助网络探寻诸多与其相关的汉字图片。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乌、鸦”二字,教师首先把乌鸦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同时在学生观看的时候讲述“黑乌鸦”的故事,借助小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黑乌鸦”的由来。借助创设故事情境,学生对“乌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乌、鸦”二字的印象,更为之后课文的讲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使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二、创编儿歌,快乐识字
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喜欢儿歌,儿歌除了语言言简意赅之外,同时节奏欢快,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小。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把一些儿歌引入,以给予学生帮助,使其更好地展开识字学习,甚至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改编儿歌。要想加深学生对识字儿歌的了解,教师应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一些儿歌,然后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再以班级为单位展开交流互动。当学生把儿歌牢牢记住后,教师可以将儿歌所唱的漢字写在黑板上,之后针对自己对汉字的记忆方法与同学展开交流,或全体学生一同吟诵儿歌,谈一谈自己在哪里搜集的儿歌,相互交流自己所认识的汉字,以有效巩固识字学习。
以“州”字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编一首儿歌:川字中间三滴水,神州大地同河美。又如,在教学“真”和“直”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两字的写法,教师可以创编儿歌:有脚真高兴,无脚直犯愁;区分“买”和“卖”,可以创编:有十个就卖,没十个就买。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氛围中把更多的汉字掌握到。
三、开展小组合作,使识字教学多元化
在识字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地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听地昏昏入睡的现象。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可以很快认识生字,但一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便难以掌握生字。新课标倡导和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识字教学中同样如此。
以《黄山奇石》一课为例,本文中涉及了十四个生字,具有较大的识字量,但一些生字并不形象。如“尤”、“区”字。教师一一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识字,各小组之间展开比赛,哪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均掌握了生字,哪个小组便获得胜利。胜利的小组可以选择一名同学为小老师,在讲台上进行领读,带领其他同学识字。如此,不仅让学生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又将团体合作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基于此情况,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和帮助,识字效果十分理想。此外,还可以借助词语接龙、小组擂台赛等,促进学生自主、合作识字兴趣的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认知特点相结合,将其识字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拓宽识字途径,对学生的识字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使其发自内心地喜欢汉字,在自主识字中将识字效率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英.感性·灵性·个性——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策略[J].教师,2017(16):33.
[2]李辉英.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激趣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v.19;No.203(0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