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引领未来
2019-09-17林艳华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而各国之间的竞争背后就是科技的竞争,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文章简要概述创新及科技创新的概念,分析科技创新的特点,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以期为我国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及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竞争;科技创新;特点;策略
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其经济的支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科学技术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归根结底,各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就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不可否认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一些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我们历史的教训,要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以提高我国的竞争力,以此富国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涵义
(一)创新
“创新”这一概念最早是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來的,他把 “创新”当作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因此 “创新”一词最早是一个经济学并又不仅限于经济学的词语。从其影响、存在范围来看,创新活动始终贯穿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科技实践等诸多过程当中。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类的文明史、进化史也就是人类创新活动的记录史。
如今,创新更为广泛的被定义为用一种新思维、新路线或新技术来处理或发明“新事物”的过程,它是人类除旧获新的能力。创新又可分为几类,它包括:(1)发现已有理论或存在的事物不能满足当前需求、不能解决当前问题时,以此去“更新”;(2)抛开现有知识基础去而在未知领域、未知方向“创造”出一种新的理论与事物,即无中生有;(3)“船到桥头自然直”,创新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当人类有了新的需求,当现有法则不能解决问题时自然会有改变、有创新,例如纸币代替铜币。
(二)科技创新
因为科学与技术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人们习惯性的将科学与技术简称为“科技”,但它们又有一定的区别。科学就是揭示客观规律,反映事物本质与现象的理论体系;而技术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发现、学习、累积的,它是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科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是科学创新的适度延伸。简言之,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如同理论与实践一般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科技创新的特点
科技创新于世界、于国家或个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创新成果的取得并不是一蹴而就或容易实现的事。科技创新活动与其他活动一样具有自身的特点,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高度的探索性、创造性
当代的科技创新活动大多都是指向一些未知或未有领域,它的目标就是想取得一些新成果:新发现、新发明。然而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没有一条相对平坦的道路,因为未知领域没有方法与规律可循,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有依靠科学家们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不断的探究和摸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往往会不断失败、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有望在未知领域实现新创造的目标。
(二)高度的综合性、复杂性
科技创新不论在科学理论还是技术手段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它要求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既能专、又能广。包括工程、艺术、数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但又不能只是各领域知识的简单组合,而是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等要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科技创新时需要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它对科研人员的要求也较高,既要求知识面、知识结构及其交叉与渗透,又要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高度的密集性与智力性
从不同的层面来看,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常运行需要内外部因素的高度密集与配合。同时,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智力性活动,而我们通常又把智力称之为智能。从某种方面来看,科技创新的过程其实就是科研人员充分发挥和运用智力功能的过程。因此科技创新活动就要求科研人员要有较高的智能水平。
三、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也都体现在人才、科技的竞争上,创新型人才成为各个国家极力培养的第一资源。综合来看,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兴趣、毅力的培养
科技创新就是一个发现或发明新事物、新理论的活动,其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同时,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中,往往会失败无数次,会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又不断发现新问题,甚至最后或终其一生都没能得到想要的成果。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家庭教育,我们都不应磨灭孩子的好奇心和各种兴趣,反而要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去培养他们对于科技创新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理解、喜爱科技创新活动。此外,要教育他们不论在科创还是生活当中,要勇于面对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挫折,学会越挫越勇。只有始终饱含兴趣、能一直坚持下去的人才能获得最后丰硕的科创成果。
(二)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加深学科知识的交融
一般而言,科技创新活动都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单就知识方面来看,它需要专而深,广而博的各学科理论知识。因此,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就需转变成为双向式、交流式和启发式教学,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注重强化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例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就吸收了STEAM理念开设STEAM班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生物多样性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学科竞赛等项目来达到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等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通过这种教育理念,更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好的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在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意识,为其终生发展做准备。同时,该校开设各种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比较关注的领域,例如生物组的打破日常伪科学、国酒果醋制作等课程,由此可让学生选其所好、发其所长。
(三)有效的制度支持、资金投入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中小学阶段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地带,学校或地方只有很少、甚至没有专门用于科技创新的项目资金,因此,即使有想法也会受一定因素的限制。国家对自主科技创新的制度支持应该是全面而有效的,这就包括有效的项目评估和资金支持体系、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明智的产业政策、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金融系统等。只有各方面合理、有效的安排人們才能有条件、有兴趣、有信心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才能加快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更有力地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四)建设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团队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很少甚至没有专门的科技辅导员,大多数学校都是由其他科任老师兼职代理。科任老师除了上好自己的单科外,还要花更多时间去研读有关科技创新类的书籍或文献。而人的精力与时间都是有限的,这样只能造成师生俱疲、效果不佳。因此,国家应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争取建立优秀的科技辅导员的队伍。只有有时间、有精力的专门科技辅导员,才能更好的指点、指引学生。
(五)加强合作、创新共享
为了紧跟、顺应科技创新的全球化趋势,应该加强国际之间科技创新的交流与合作。科学无国界——应尽量做到资源共享,及时掌握科技创新的前沿发展与动向,世界是大家的,责任也应属于大家,大家应联合攻克国际难题。同时,还可以通过选派学生出国学习、吸引异国人才等多种方式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四、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例如天宫、蛟龙、天眼、悟空等的问世。在某些领域我国已位居世界前列,科技实力得到明显提升与肯定。但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彻底改变,科技基础不够牢固、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不多等都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但随着我们的科教兴国战略、高考的改革以及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终将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丁娟.创新理论的发展演变[J].现代经济探讨,2002(06):27-29.
[2] 李颖.我国科技创新现状与创新能力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5(05):650-655.
[3] 常东坡,赵国杰,王树恩.当代科技创新的特点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04):67-69.
作者简介:林艳华(1978.02- ),女,云南建水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 生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