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细目表制作“点、线、面”三步法
2019-09-17彭小彬
摘 要:目前很多教师对于质量检测的要求并不明确,导致质量检测水平不佳,教学效果不佳。借助双向细目表可以帮助教师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检测水平。双向细目表的制定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命题和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要利用双向细目表,首先要学会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以双向细目表制作“点、线、面”三步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双向细目表;制作;三步法
《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以下简称《通知》)中指出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①《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及依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办学行为的要求等开展质量评价。对于目前操作性还不强的评价标准要积极研究探索,通过监测跟踪、积累数据等方式,逐步调整充实和完善。②根据《通知》与《意见》的精神解读,质量检测将会是学生评价的常态。同时质量检测不同于以往只重视对知识的记忆与应用,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在学习之后所获得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质量检测的要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而现在很多教师对于质量检测的要求并不明确,导致质量检测水平不佳,教学效果不佳。借助双向细目表可以帮助教师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检测水平。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④双向细目表的制定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对命题和教学具有指导作用。综上,学会制作双向细目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以双向细目表制作“点、线、面”三步法进行阐述。
一、找“点”
因为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所以明确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就非常重要。在制作双向细目表中查找相关知识点和能力点是第一步。找准知识点和能力点是双向细目表是否有效的保证。
其一,在双向细目表纵向列出知识点。双向细目表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将知识点进行模块整理。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要以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用书为依托。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提出了教学指导意见。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学与检测提供了大方向的指导。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媒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媒介,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用书则是对每一课教学的实施建议,更为具体。同时,分析试卷与练习也是编写双向细目表,正确把握知识点的必需过程。通过分析试卷,找出哪些知识点经常作为考点,通过试卷检验所列知识点是否疏漏。借助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以及试卷等准确罗列知识点。
其二,在雙向细目表横向列出能力点。每个知识在各个阶段对学生掌握的要求的不同的,也称为能力点。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布鲁姆的学习水平分类系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由于数学学科和内容的特点,我们分为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过程目标我们分为“经历”“体验”“探索”等。布鲁姆的学习水平分类系统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要实现后一目标,必须在前一目标的基础上,比如必须经历了“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知识进行“运用”,即达到“运用”这一目标包含了对知识点的“了解”和“理解”。根据学科的特点列出能力点。
本文以三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为例,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能力点的选择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厦门市的双向细目表制作的要求,选择了“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的目标。
二、连“线”
如果说找准知识点和能力点就像给制作双向细目表指明了方向,那么找到每个知识点所要达到的能力点,使之形成一条线,就给制作双向细目表铺设了轨道,让列出的知识点和罗列的能力点不再孤立地存在于双向细目表中。在这一过程中,再次借助课程标准和教师用书帮助我们正确把握知识点与能力点之间的关系。
在把握知识点与能力点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知识点与能力点不匹配的情况,一是因为教师教材解读不到位,对能力点无法精确判断;二是因为教师对各个能力点本身的理解不到位,造成判断不正确。正确解读教材,需要将解读教材与解读课程标准,教师用书结合。在解读教材过程中,关注教材每个环节,包括情境、算式、插图、人物对话等。特别是人物对话,往往被教师忘记,但其中总是藏着很多重要信息。关注教材的每个环节,结合教师用书读懂教材的各个环节的意图是关键。同时,可以结合备课组的力量一起研读教材,正确把握教材要求,精确判断能力点。在此之前,教师本身要理解各个能力点的概念以及针对相对应的每个能力点,学生所要达到的要求。教师可以参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选定合适的能力点。并且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各个能力点的含义,以及理解各个相对应的能力点,学生所要达到的要求。
以三年级图形与几何双向细目表为例,三年级为第一学段,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罗列了第一学段对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学段目标,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目标大方向。在课程内容中,每一个学段都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我们研读图形与几何部分,对照列出的知识点找出相对应的能力点。当然,课程标准作为学科总指导,指导的是大方向。我们还需研读教师教学用书,理解每个知识点更为细致的目标。同时,参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72页附录中,也对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进行了解释,教师可以以此理解各个能力点的基本含义。
三、成“面”
列出了知识点、能力点,也找到每个知识点所要达到的能力点,使之形成一条线。有了方向,也铺设了轨道,但是否成行呢?这时的双向细目表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可行的面。我们还需审核每个知识点的能力是否合理,在运用的过程中是否可行,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还要对双向细目表进行完善与丰富,使之拓展形成完善的面。
双向细目表可以促进教学,帮助教师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反过来,在双向细目表的形成初期,也要通过教学来完善双向细目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备课、上课、反思的过程中,对所教知识点进行检验,对知识点所对应的能力点进行反思。在整理习题、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对能力点进行反思。在一次次的校正过程中不断完善双向细目表,确保双向细目表的有效性。
只有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双向细目表是一个简易表。为了达到一表多用,更好地利用双向细目表指导教学,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补充与拓展。例如,在绘制的双向细目表中,教师可以增加对重点题型的梳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可以教师容易忽略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罗列,提醒教师关注数学思想方法。还可以列出每个知识点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难易程度,提高教学的层次性,也使练习更加有的放矢。双向细目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更新题库,使出题变得有的放矢,使教学变得有效。在不断地完善与丰富中,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真正能助力教学的双向细目表。
通过“描点”“连线”“成面”,编制成了双向细目表。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结合教材、学生、课程标准甚至是练习进行反复斟酌。有的老师也许会认为编制的过程太复杂,过程太浪费时间。其实不然,编制双向细目表的过程也是教师业务水平提升的过程。编制双向细目表的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只有教师对所教内容形成系统,学生才会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整理知识点与能力点的过程也是教师考点意识的提高过程。考试所列题目情境不同,数字有所变化。但是每一种题型,代表着一个或者几个考点。只要掌握了考点,解题万变不离其宗。
作者简介:彭小彬(1990—),女,汉族,福建古田,二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