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2019-09-17邓永刚
邓永刚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创新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时期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喜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基于此背景分析探索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创新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有几个重要的点,首先,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传递,学生对时间进行自由的支配,在课后操作相应的网络平台来进行自主的学习。通过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进行吸收和记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水平,从而进行自主提升。其次,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翻转课堂让教师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自主学习效率与质量。
一、树立明确的数学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分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每一个小组的水平大致一样。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给出学生相应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够在组内进行讨论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互帮互助,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学习指数函数,使教师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指数函数的相关概念。通过分组探讨交流,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然后教师根据小组的表达情况进行评价与指导,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但是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予以有效控制,并且留出一定的讲解与练习时间,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教学活动的组织作用,能够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索和交流,逐步提高质疑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与动力。
二、正确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增强学生数学学习体验感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按照学生各自的理解能力来进行便捷的思路引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但是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使得教学时间耗时太长,难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是数学新教材的实施,教师无法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使得教学内容的教学时间无法缩短,加大了这一过程的耗时,在选择高考数学试题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向数学更深处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深度,使学生在面对较难的数学问题时能够有较好的处理方式,但是这会导致学习时间更加紧迫,学生的学习负担变得更加沉重,无法较好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自我体验感较差,学习效率也较低。
例如:学习“直线方程”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与数学课代表以及小组组长明确好数学教学方案,然后将教学计划发送到班级微信群或者是QQ群,学生能够事先了解预习内容,能够进行自主预习,有助于确保学生在上课时能够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探索创新,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三、鼓励学生质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希望,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于我国的教材在传统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借鉴国外经验,极为重视培养逻辑思维,导致人才大多数是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缺乏开拓精神与创造能力。而直觉思维是基于整体上进行研究对象的分析和探究,虽然不注意细节部分的推敲,但是具有丰富性与发散性,能够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拓展和延伸,也具有反常规律的独创性。例如:学习“立体几何”这节知识点时,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对问题进行反复思考和探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与立体几何相关的知识点了解立体几何图形的解析方法,逐步增强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让每一个小组对某一个概念进行讨论和理解。并且利用几种方式来进行记忆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意识。教师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还要帮助小组进行难题攻关,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课下学生做家庭作业也可以利用微信群来进行讨论,真正将网络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探讨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给小组负责人一定的权力,让小组负责人安排学习任务,教师负责检查和抽查,使小组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来进行提高和拓展。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推选发言人之外,还有自己点名来寻找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数学的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有所收获。教师也要积极地鼓励学生,避免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推动学生积极融入课堂,使学生能够倾心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监督的过程当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上的放松,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细心引导,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细致耐心,从而更好地跟随教师的引导来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切实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环境、基础知识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并不代表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较差,所以教师必须要一视同仁,能够正确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己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与组织作用。在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提出差异化问题,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学习“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制作成教学视频,在视频中加入函数概念以及解说图,有助于学生减少寻找概念的时间。教师应当确保教学视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必须清晰明朗,同时要加入课前练习题,例如: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提的问题是“函数y=3x-1的零点是?”对于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函数f(x)是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所以该函数的零点之和是?”对于学优生教师可以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函数f(x)在R上为增函数,f(3)=1,f(xy)=f(x)+f(y),证明f(x-2)+f(x)>1”通过提出循序渐进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了解到函数与方程的解题思路,進一步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分层引导和提问有助于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上,通过个人的努力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五、丰富翻转课堂活动,延伸翻转课堂影响
有效应用发展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通过开设丰富多元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在教学“直线的方程”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讲解学习平台中学生存在的各类问题,着重讲解直线的5种方程以及直线距离方程,使学生能够从多方面了解直线方程的构建情况以及直线方程的由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和交流。通过布置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包括“直线方程的实际应用”“求过交点的直线问题”。通过提出问题,重视学生是否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在小组探讨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时解答,有效加强师生互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学生在小组总结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补充,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充分重视课前预习以及课中互动交流,同时也应当进一步优化课后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其他教学方式间的平衡点,能够加强与各学科教师间的关联性,学习其他学科教师的优势,能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可以完成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节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平台或者是电话交流等各类形式,引导学生交流正弦定理以及余弦定理的计算公式和应用范围,使学生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六、落实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信心
教师应当有效应用课后测评,例如传统的测评方式通常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此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滞后,也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当运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地看待学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以及态度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和表扬,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互评,或者是学生自评,也可以是学生评价老师。通过互动交流,教师能够了解到自己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学生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优势以及劣势,能够根据其他同学或者是教师的建议予以改正和完善,逐步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教师只有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才能够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鹏.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及其数学教学适切性[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4):10-15.
[2]王春,孙璐,孙秀娟.翻转课堂在数学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6(7):16.
[3]吴华,丛洋,孙丽梅.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8):135-137.
[4]张鸿艳,冯玉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6(6):16.
注:本文系2018年度定西市“十三五”教育规划一般自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題名称为:高中数学翻转课堂应用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X[2018]GHB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