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9-09-17吴访升杨应崧袁洪志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高职教育

吴访升 杨应崧 袁洪志

【关键词】高职教育;内涵建设;质量保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2-0040-05

一、成果背景

建设内部保证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教育部前两轮评估发挥了质量评价主体的质量监控和办学导向作用,促进高职院校改善了基本办学条件,规范了教学管理,提升了办学水平。但这种“外部脉冲式”的激励评价手段,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保证主体缺位、内生动力不足、运行体系失调、信息数据滞后失真”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自2007年起,学院从“质量靠自身保证”的视角开始进行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实践,不断深入探索内部质量标准、保证体系和机制建设。先后出台《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行政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规划》等指导性文件。于2008年完成了21本《质量管理手册》,建立了以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为核心、行政服务质量保障为基础和引领、后勤服务质量保障为支撑的“132”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树立了“质量即生命”的理念,重点研究内部治理结构和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形成包含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质量控制、质量评价、质量信息反馈与改进5个系统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岗位工作标准、专业课程质量标准;在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工作中,建立全面质量管理规范和制度;上线OA平台和多项管理系统,实现了核心业务数据公开化;全面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为后期“工程云课堂”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全员质量意识得到提升。

2013年至今,针对上述问题,学院确立了“质量归根结底靠自身保证”的理念,完善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纵向5个系统和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横向5个层面的“五纵五横”网络化联动结构,“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基本运行单元,“双引擎”(文化、机制)常态化动力机制以及“一平台”智能化技术支撑的“5582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模式(详见图1)。

二、成果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一是传统的分隔的教学质量保障纵向不贯通,横向不衔接,运行体系失调。质量管控重教学轻其他,部门工作与学校规划目标、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贯通不够,部门职能边界不清,标准不明确。

二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科层管理模式使得教师习惯于被动服从,主体内生动力不足,质量保证主体责任缺位。“模板化”思维根植于心,习惯照搬照抄,缺乏主观自觉意识,缺乏主动保证质量的习惯、信念和机制。

三是传统的状态数据采集常以表格形式填写,效率低下,易失真滞后。应用系统各自为政,信息孤岛林立,数据无法统一共享,预警、诊断难以实时进行,脉冲式回溯、主观经验性的事后评判成为常态。

三、解决教学问题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实施目标管理,打造5个层面目标和标准链,运行“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

1.健全组织机构工作标准,建立内控制度,全面实现体系协调运行。以优化内部资源组合效率为导向,依据纵向5系统的职能,对学院各部门进行归位,明晰部门职能定位与责任范围,厘清各部门权责分布和管控关系;制定职责—岗位工作—工作标准,明确责任主体权责利,按照标准开展工作,解决责任主体缺位问题。实施管理事项风险评定,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管事流程和管人制度匹配的内控制度,消除部门协作壁垒,促进各系统工作标准明确,运行机制支撑有力,运行体系协调通畅。

2.确立学校发展目标和标准链路,落实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和质量保证责任。运用SWOT原理全面分析学院发展基础、因素、目标,明确目标起点与落腳点,建立“学院—专项—二级学院”三级规划体系,专业建设方案、课程建设方案为学院规划目标最终落脚点,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耦合,形成贯穿学校“发展总目标—专项发展目标—二级学院发展目标—专业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链路,落实目标任务责任主体。依托大数据平台和相关制度,运行“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不断修正目标链,确保学院发展目标高质量达成。

3.贯通人才培养目标链路,借助信息技术全面衡量课堂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借鉴成果导向(OBE)的毕业能力要求支撑培养目标,分解细化到课程的建构逻辑,架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链路贯通的教学标准体系。借助信息技术,实施基于教学大数据的课堂教学实时、课程教学学期、专业教学年度自我诊改机制。邀请利益相关方,实施基于大数据的三年一轮专业建设水平诊断。建立以利益相关方结果评价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学校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契合度。

(二)制定激发内涵提升的师生发展标准,建立外部干预机制,实施绩效管理

1.制定师生发展标准,建立外部干预机制,实现个人和组织共生共长。从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内在素质切入,结合教师岗位设置聘任制度,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纵向“助讲—讲师—副教授—教授”11级,横向“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4维度阶梯式教师发展标准。立足学生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的能力发展,制定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社会能力发展4维度共20个要素的学生发展标准。借助信息技术搭建基于发展标准的自测诊断系统,实施自测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作为个人生涯规划制定的依据。建立个人成长电子档案,记录成长轨迹和业绩,实施自我改进。系统设计教师职称晋升、选拔激励、培训培养,学生学业评定、综合素质评定、培养激励等外部干预机制,从外部帮助师生不断突破,助推师生可持续发展。

2.建立动态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质量主体内生动力,促进组织系统高效运行。以公开公正、客观考评、全面绩效和可操作等为原则,紧扣目标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3个环节,设计5个考核项目组成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目标任务”考核年度工作执行情况,“项目建设”考核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质量控制”考核制度执行力,“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结果,“创新贡献”考核部门自主创新和服务贡献。事前重计划能力考核,事中重任务执行力和工作创新力考核,事后重业绩增量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绩效激励的依据,保证目标任务有效落实,项目高质量实施,部门高效运行、质量自主保证、改进螺旋循环,形成动态且持续改进的绩效考核机制。

(三)建设智能校园云平台,实现管理提质增效

坚持自主开发原则,以智能化校园建设为目标,“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为路径,自主研发校本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彻底消除信息孤岛。自主研发“工程云课堂”,汇聚课前、课中、课后各类学习行为的过程数据,使课堂教学过程透明,诊断信息实时共享。自主研发网上办事大厅,实时采集各系统运行的过程数据,使各类事务运行过程透明高效。建立校情分析平台,为人才培养质量与工作绩效判断提供技术手段,促进管理精细、精准。实现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运行数据源头即时采集、运行状态实时监测预警与分析,支撑质量保证体系协同高效运行。

四、主要成效

(一)学院质量生态跨入新境界

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普遍增强,追求卓越的育人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质量观念深入人心、质量保证机制健全”的质量生态基本形成。基于质量靠自身保证理念的体系建设与运行得到全体师生响应,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精益求精的育人局面。形成了示范性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出版了全国首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务》。

(二)学院治理形态开创新模式

形成了《章程》统领、255项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支撑的内部治理制度体系,通过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学院的内部控制由局部转变为整体、事后转变为实时、外在转变为自我、命令转变为协调,工作流程的信息化使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与行为落实到责任主体的思想和行動中,实现管理科学化、管理出效益、管理避风险,质量自主保证形态业已形成。

(三)智能校园建设攀上新高度

按照“应用导向、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的理念,自主研发并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校园云平台。统一校本数据中心,彻底消除“信息孤岛”,“工程云课堂”、网上事务大厅等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了数据采集实时化、教学诊改精准化、管理过程精细化、决策支持科学化。

(四)学院综合实力有了新跨越

学院建设发展得到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薪酬水平、雇主满意度年年攀升。学院专业建设发展力持续增强,师生主动对接行业企业,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化工、建筑、焊接等传统专业优势明显,地下与隧道工程、检验检测认证等紧缺专业各具特色。

五、主要创新点

(一)创新了全要素网络化覆盖联动的“55821”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理论体系

将企业诊断学、ISO9000质量管理、目标管理法、零缺陷管理、知识管理等理论引入实践中,提出了多元主体治理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模式;形成了“五纵五横”网络化联动结构、“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基本运行单元、“双引擎”(文化、机制)常态化动力机制、“一平台”智能化技术支撑的“55821”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理论体系。

(二)创新了基于“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常态化内部质量自主保证运行模式

依据质量归根结底靠自身保证理念,以打造学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链、标准链”为诊改逻辑起点,做实目标的质量标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源头数据即时采集,变管理为治理。通过岗位激励、认可激励、考核激励、成长激励等激发质量生成活力,塑造质量精神和质量文化。

(三)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校园云平台

自主研发多端集成与共享、互联互通智能化校园云平台,实现由人工到信息化的智能诊断。各项工作运行于数字化环境之中,各个个体、各个环节信息实时采集存储,实时状态灵动展现,实现即时监测与预警。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诊断反馈,支持了泛在学习与交流、智能决策与管理。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高职教育
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建议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内涵建设改革与实践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