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联结策略提升阅读素养

2019-09-17柯丽芬

新课程·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

柯丽芬

摘 要:2011年版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素养是语文四项基本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有效运用联结策略,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以人教版六年级相关教材为例,具体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联结策略: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积累;联系生活实际。

关键词:联结策略;阅读素养;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积累;联系生活实际

联结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联系”。联结思维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級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引导学生学会联结,运用联结策略进行学习,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有效运用这一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形成能力,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呢?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联系上下文,寻找文本中的内在联结

在每一篇文章中,词句段落之间都是有相互联系的,阅读时,必须着力寻找其内在的联结,方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

1.寻找词与句之间的联结

词离不开句子,课文中有些词语若要学生直接从字面理解很难弄明白,但如果能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联系词语与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了。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山中访友》一文,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一词。如果只单纯地让学生理解“德高望重”就是品德高尚,声望很大的意思,那远远是不够的,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教师不妨进一步追问: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而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相关语句加以品味,如“在这涧水上已经站了几百年了”“你把很多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唯有你依然如旧”等,感悟老桥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品质,感受作者对它的由衷赞美。而后通过教师的深情引读“啊,老桥,你如……”带领学生进一步徜徉在文本里,感受老桥的“德高望重”,感受作者的赞美情怀。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对“德高望重”的理解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2.寻找句与句之间的联结

文章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深意。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渔夫和桑娜的善良深深地震撼着读者的心。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穷人生活上的“穷”与精神上的“富”两方面,联系上下文相关语句,理解感悟。“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至今迟迟未归;桑娜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此时仍“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尽管他们每天这样辛苦地劳作,可生活还是那样拮据,一家人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就在这样窘困的情形下,为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们选择了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是何等的淳朴与善良!通过前后文的联系,穷人生活的艰辛、心地的善良便深刻地揭示出来了。

3.寻找句与篇之间的联结

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难理解的句子,往往可以采用此策略。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金色的脚印》文末“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这句话含义深刻,是全文的一个点睛之笔。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来读懂它呢?我们可以抓住这一句子,引导学生找一找这句话与全文的关系:狐狸一家能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合家团聚、回到密林中去,留下“金色的脚印”,这是一件多么值得赞美的事;虽然狐狸是动物,但它们也是有生命的,值得人类好好珍爱它们,这“金色的脚印”代表着人类对动物、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为救出小狐狸,狐狸爸爸妈妈几经磨难,这“金色的脚印”印证了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这“金色的脚印”还包含着动物对人类的友善之情。所以文章结尾意蕴深远,耐人寻味,集中体现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联系自己的积累,寻找文本与文本间的联结

每阅读一篇文章,其涉及的内容、表达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许多知识是以前接触过的,在学生学习时,如果能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也就是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并帮助其建立联系,学生的阅读理解将会更加顺畅。

1.寻找同一专题内的关联

人教版语文教材按专题板块编排,专题中的课文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专题三“心灵之歌”,教材在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上有相似之处。学习时注意引导学生加以联系,迁移学习。如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时,可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唯一的听众》时,作者是怎样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老教授这一人物形象的?

第一,外貌描写:

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②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③一位老太太,就住在十二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第二,语言描写: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②“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③“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④“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第三,神态描写:

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②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③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第四,动作描写:

①老人靠在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文章通过对老人外貌、语言、动作以及神态的描写,让我们记住了这样一位诗一般的老人,她慈祥、有修养、有内涵,浑身散发出一种艺术生命力。而《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作者又是如何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残疾青年形象的?

通过这样不断地强化训练,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能力就一步步得到了提升。

2.寻找相似专题间的关联

人教版小学语文的编排,不同年级在专题的编排上又有相似之处,学习时要善于运用联结策略,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深化理解主文本。如学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专题一“感受自然”后可引导学生回顾:《山中访友》《山雨》和四年级学过的《观潮》《桂林山水》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分析比较:

首先,《桂林山水》《观潮》都是纪实的写景文章,重在写出景色的特点;而《山中访友》《山雨》则展开想象,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去,渲染了一种物我一体、物我相融的美好境界。

其次,体裁不同。《观潮》《桂林山水》是游记;而《山中访友》《山雨》是散文。当然,表达的情感都是热爱大自然的意思。

这样一比较联结,学生便迅速掌握了同样是写景的文章,作者在选材角度、叙述方式、表达方法上的差异,从中受到教益,学以致用。

3.拓展相应专题外的关联

学习一组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是否读过相关类型的文章,学习阅读之后,同样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同主题或同样式的文章,帮助学生建立文本间的联结。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专题七“人与动物”时,可采取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方式,从文本,到自读选文《军犬黑子》,再到课外读物的拓展。如阅读沈石溪的《狼王梦》、日本椋鸠十的《孤岛野犬》等。目前流行的单元拓展阅读、群文阅读,就是联结策略的最好学习与运用。

三、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读者与文本间的联系

语言来源于生活,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生活的需要与反映。语文教学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此,学生的学习才會显得更生活化,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才能进一步得到拓宽。

1.议一议,联系生活体验,突破文本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把极富生活情趣且学生在生活中能听到、看到、说到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如《山雨》中“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作者为什么会有“流进眼睛”“流进心胸”这种感受呢?这是理解的一个难点。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感体验:有的说因为下雨,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的绿;有的说经过雨的洗礼,这种“绿”绿得发亮,极具生命力的色彩;有的说这种“绿”不光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对于这种含义较深的句子,有时通过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议一议的策略,学生不仅觉得不难理解,甚至能够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发展语言,拓宽思维。

2.演一演,再现生活场景,加深文本主旨感悟

阅读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生活画面感强,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借助情境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使学生如临其境,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从而深刻领悟文本主旨。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学弈》一文,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老师弈秋教学,两位学生学习的场景。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体验,受到学习应专心致志的教育,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

另外,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阅读材料,描述自己的感想时,教师应教会学生应用一些开头语,例如,“这让我想起……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曾在我身边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我想到……时,最终它带给我许多启示……”“起初,我认为……但是现在我觉得……这让我想起……”等,这将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并有序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当然,不同年级,联结策略运用的范围有大小之分,完成的任务有难易之别。低年级,只要引导得当,学生也能学会联结,而且对今后的阅读很有帮助。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可联结的资源多了,联结网自然就大了,思考也就深入了。高年级,联结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提示学生联结的方向,尝试发生不同的联结,使思维拓宽、创新。联结策略一旦产生显著的效果,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也就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
PISA测评框架对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能的启示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结构化推荐,课外阅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