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研究
2019-09-17杨润生
杨润生
摘 要: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关键素养,核心素养是个体需求的直观体现,可以反映社会的主要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尽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头脑进行语文的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学;阅读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同时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化的交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巨大的改变,阅读方式逐渐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方式,阅读能力则是当代社会文化的间接体现,本篇文章就从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践入手,探讨了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讲,通过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核心素养构建,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要观点,从教授的角度上来看,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应该适当地掌握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并且这些技能应该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握学生阅读的灵魂。在进行语文阅读的培训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应该懂得自己所阅读的文章的内容和内涵,在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不是片面地去读书,而是让学生闲下心来去阅读,体会书籍当中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由于不同的学生对于阅读会有不同的感受,老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除此之外,由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之上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学习阅读,自己去理解一篇文章的内涵,不能照本宣科地念答案,然后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积极的阅读。最后,在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应该为学生做较为复杂的分析,让学生培养多思考、多读书的能力,提高自身对文章表达的理解。
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学校可以根据学习状况定期为学生组织读书比赛,让同学们在比赛过程当中多多进行互动和交流,老师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然后学生将自己认为好的故事分享给同学,鼓励学生多讀书,通过读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词库和课余生活。除此之外,在班级当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还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当中的优美句子记录下来,应用于写作当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指导学生的基本阅读方法。如果想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正确认识课外阅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身的阅读方式。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指导课外阅读时可以给学生一些选择,让学生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书籍,真正意义上让他们在阅读当中感受到快乐,进而可以主动积极地进行阅读。以环境为依托,为学生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是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借助课外阅读对课堂的语文知识进行拓展。在日常生活当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课外书本当中的一些重难点,利用生动幽默的语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开放的思维,主动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应该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思想。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小而难以理解整个课文,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的内容,从不同的声调和背景把握文章的层次。
阅读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尤其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高阅读效果和阅读速度,使学生以思维为笔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并记录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在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加强对好单词和句子的解释力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经验和年龄的限制,他们可以使用参考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自己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懂的、不常见的单词或句子。如果不及时发现问题的答案,就会在阅读过程中造成障碍,也就无法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成了一种偏差。因此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可以利用相应的教学工具来加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总而言之,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语文核心素养,就应该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进行整合,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
参考文献:
王凤娜.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