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分析
2019-09-17赵术朋
赵术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对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该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接收的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术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纳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模式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段内眼压水平、血清VEGF、房水VEGF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眼压术后1 d(25.58±3.88)mmHg,术后1周(24.66±3.45)mmHg,术后1个月(20.68±2.88)mmHg,术后3个月(25.44±2.22)mmHg,观察组术后各时段眼压水平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血清VEGF(72.47±9.22),房水VEGF(190.14±12.33)pg/mL,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房水VEGF水平下降程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32.0%;观察组低(P<0.05)。结论 对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推广并借鉴。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79.6;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6(b)-0184-02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导致我国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经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已成为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最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原因即为眼压增高;该病会引起房水引流补偿,导致患者垂线眼压升高、视力下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威胁着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1]。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接收的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术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女(11:14),年龄52~78岁,平均(65.36±10.26)岁。观察组:男/女(12:13),年龄53~78岁,平均(65.23±10.45)岁。对比分析50例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实施球周麻醉,做膜瓣于穹隆处,做巩膜瓣于角膜处,整复巩膜瓣,缝合巩膜瓣顶端,注意调整松紧度,注射地塞米松于球结膜下,术毕包扎。
观察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实施球周麻醉及筋膜下浸润麻醉,常规开睑,缝入悬吊线(角膜上缘1 cm透明角膜板处),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处正上方牵引鼻上方巩膜,做板层瓣于角膜上方,分离两侧板层瓣,于巩膜瓣下置C棉片5 min(浸有0.4 g/L丝裂霉素);生理盐水常规冲洗。经角巩缘穿行前房穿刺放房水,切除前房角和小梁组织,在虹膜根部切除宽基底虹膜以恢复虹膜。对巩膜瓣游离角与中间部位实施缝合,注入生理鹽水恢复前房,缝合球结膜,于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加压包扎[2]。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模式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段内眼压水平;选择专用的眼压检验仪器进行测量,提前调整好仪器高度,指导患者双眼注视仪器内红色点,连续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②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模式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房水VEGF水平情况。③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模式下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前房形成迟缓、前房积血、眼压较低、术眼感染[3])。
1.4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所有产生数据均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录入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s)体现,采用t统计分析并做检验;计数资料均以[n(%)]体现,采用χ2统计分析并做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模式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段内眼压水平
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眼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眼压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术后各时段眼压水平明显较对照组好,数据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模式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房水VEGF水平情况
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及房水VEG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房水VEGF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房水VEGF水平下降程度明显较对照组低,数据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模式下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经对比,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高达32.0%;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现阶段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若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不佳,则会导致视网膜出现供血供氧不足现象,从而产生血管生长因子,形成新生血管并侵犯前房角,以至于造成房水引流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目前眼科最为常见的继发性眼部缺血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炎症、恶性黑色素瘤等因素均会致使眼部病变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现象,从而刺激邻近视网膜和玻璃体[4]。临床研究证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现阶段我国临床最常见的眼科破坏性以及失明率最高的眼部疾病。
此次研究旨在分析对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特抽取该院50例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展开研究,分别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眼压(25.58±3.88)mmHg,术后1周(24.66±3.45)mmHg,术后1个月(20.68±2.88)mmHg,术后3个月(25.44±2.22)mmHg,血清VEGF(72.47±9.22),房水VEGF(190.14±12.33),并发症发生率为8.0%。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属于一种滤过手术,该术式是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瓣缝合调节的,不仅可以减少术后形成瘢痕、提高滤过,还可以调节巩膜瓣缝合,从而减少术后低眼压、浅前房现象[5]。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可在整体改善眼压水平的同时降低患者血清VEGF及房水VEGF水平,并且可以全面预防和减少患者术后出现前房形成迟缓、眼压较低、前房积血等并发症,因此值得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唐丹梅,杜秋,孙士平.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36-38.
[2] 武海玲,马晓梅,才让当周,等.视网膜激光光凝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对比[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7):138-140.
[3] 周林,李芳芳,冯军.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7):1137-1140.
[4] 杜华玉.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0):9-11.
[5] 周哲,胡佳丽,葛茸茸,等.玻璃体腔內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249-252.
(收稿日期:201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