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因调查及分析
2019-09-17姚福琴李廷学
姚福琴 李廷学
摘 要:主要以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第二小学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座座、调查问卷等形式,通过对学校五六年级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了解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从而从学校层面出发,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和学习进行各种干预和正确引导,帮助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状况;问卷调查;成因分析
研究背景:在当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随着外出务工的兴起,农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父母和孩子留在家里,选择了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这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必然选择,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就这样产生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问题已经进入国民视线,怎样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
2016年3月,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尚有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其中中西部地区占到九成以上。据全国妇联报告显示:这些留守儿童中79.7%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监护,13%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作为特殊群体的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和亲情关爱的缺失,他们在思想、行为、学习、生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心理上问题更多。譬如:厌学、逃课,不按时完成作业;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的学习,学习成绩差;说谎搞恶作剧;感情脆弱,缺乏自信;悲观消极,学习没有目标;对学习缺乏兴趣难以完成一般的学习任务。这就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新的问题。因为,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振兴的重任。一个水桶的装水量并不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最低的那一块。因此作为弱势群体的留守儿童,在思想、心理、行为、学习和生活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给学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题,教学课堂也面临新的挑战。宕昌县是西北地区的一个贫困县,山大沟深,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全县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由于受地理和气候环境的局限,农业收成朝不保夕,无法保障人们的需求,因此大部分人选择外出务工,夫妻同时在外务工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部分打工人员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里读书,大批的留守儿童由此而产生。宕昌县城关第二小学是城关窗口学校,在校学生1298多人,其中留守儿童330多人。
我校的现状是:(1)农村转入学生多,尤其是留守儿童较多,这些留守儿童百分之八十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护抚养,百分之二十是兄弟姐妹互相监护照料。(2)由于家庭监管、监护不力,普遍存在以下情况:学习习惯差,对事物分不出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3)管束和引导不到位,道德品行欠缺。张口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经常说谎。(4)家庭贫困,受攀比心理影响,使学生变得自卑,封闭,缺乏自信,上课不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余不和同学交流玩耍,性格孤僻,甚至偏执。(5)单亲和孤儿造成严重心理障碍:缺乏亲情,悲观消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余不能按时完成作业。(6)学校教育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过渡期。在这种特殊的弱势群体环境中和特殊的过渡时期,需要有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特殊的教育模式。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是一项亟须解决的问题,亟须建立完善相应的教育理论依据。
我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发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依据,我将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就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健康、生活习惯、学习能力四方面进行研究,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这次命题主要以横截面研究为主,首先选取小学五、六年级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家长座谈及问卷调查等形式。于2018年10月16日向在校五、六年级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家长及在校教师分别发放调查问卷130份。其中留守儿童卷50份,家长或监护人卷50份,教师卷30份。回收率100%。
一、数据统计(经反复类比、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家长卷统计
1.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情况: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负责监护的有30人占60%。由父亲或母亲单方监护的有20人,占总监护人的40%。
2.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情况:没上过学的7人,占14%;小学文化的26人,占52%;初中文化的13人,占26%;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的4人,占8%。
3.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情况:父母在外务工一年以内的人数排在第一,半年的排在第二位,两年以上的排在第三位,更多的排在第四位。父母单方打工期間回家情况:其中有21人半年至一年回来一次,占42%,一年回家一次的有19人,占38%,两年及以上回家一次的有10人,占20%。
4.家长对学生教育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重视子女教育的占 60%,无所谓的占15%,重视但无能为力的占25%。
5.定期给孩子打电话联系的占70%,长期不闻不问的占30%。
6.孩子经常乱花钱的占17%,有时乱用钱的占37%,很少或从不用钱的占46%。
(二)学生卷统计
1.你和父母的关系:关系亲密的占61%,一般的占17%排斥父母的占12%,无所谓占10%。
2.你和同学的关系:能和同学和睦相处的占72%,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占19%。性格任性、我行我素的占9%。
3.学习情况:喜欢学习,感觉学校生活有趣的占69%,不想去学校又不得不去的占24%,去不去无所谓的占7%。
4.缺乏安全感的占26%,感到生活无趣或无望消极应对的占7%,自信而感到学校生活有趣的占67%。
5.在家喜欢帮助家人干家务的占52%,偶尔干家务的占37%,从未帮家人干家务的占11%。
(三)教师卷统计
1.你把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重点的占13%,关心留守儿童的占38%,没作为重点的占49%。
2.你觉得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占73%,不健康急需疏导的占27%。
3.你了解到的留守儿童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好的占5.3%,一般的占31%,差的占26%。
4.你了解到的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好的占54%,一般的占31%,差的15%。
二、数据分析
1.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在问卷中儿童的心理状况趋于稳定,70%以上的儿童对生活有幸福感,能够理解父母常年在外是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也喜欢学校的生活与学习。但有些留守儿童在对父母的依恋关系上没有一般儿童强烈,甚至有些感情淡漠。和父母的感情一般,对父母回不回家无所谓。部分学生性格较内向,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弱,不能与班内学生和睦相处。在校与一般同学相比,思想品行表现比较差。学习生活缺乏自信,意志力薄弱,自卑感强。有问题的这些孩子都是由于在他们正依赖父母,享受父母的疼爱呵护,感觉父母是他们的天和地,是他们的榜样,是他们的保护伞时,父母突然过早地离开了他们。这让成天围绕父母的孩子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失去了快乐的来源,撒娇的对象。失去了保护伞。让他们陷入了一个极度不安全的生活状态中。他们怀疑自己的爸爸妈妈不爱他才离开他的,所以对父母感情淡漠,甚至仇视。在这种情绪下,久而久之,变得内向,不愿和他人交往;任性,谁的建议劝说也不听;自卑、缺乏信心,不愿意参加任何个人或团体活动。再者他们的监护人不是爷爷、奶奶就是兄弟姐妹,甚至有的孩子没有监护人,监护无力。由爷爷、奶奶监护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缺乏文化教育知识,缺乏科学的引导,合理的管束,不是过分溺爱就是粗暴简单的教育,因此造成孩子道德品行欠缺,有暴力倾向。由兄弟姐妹监护和无人监护的孩子,长期处于无管束状态,无人引领和纠正道德品行问题,所以养成了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散漫性格。
2.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儿童的生活起居等各种事情多半由父母代劳,但他们由于得不到父母的照顾,生活自理能力强。但由于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大多溺爱孙子,再加上他们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法欠妥造成孩子生活习惯较差。(如卫生习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
3.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
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堪忧。学习习惯不好。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至于主动预习、复习就更谈不上了。学习被动,加上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及时给予正确指导。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家人的及时帮助与辅导。以至于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三、今后的干预打算
1.心理状况方面:一方面利用家校联谊转变家长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农村客观环境的制约,也有做父母的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很多人认为只要给孩子留下很多的钱,让孩子有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在外辛苦的价值体现,但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这种错误的观念,往往会适得其反。“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留给子女财富,不如让子女成为财富”才是更明智的。另一方面尽可能让家长和孩子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做到每周能和孩子有一次电话联系,(或用书信的方式联系)从生活、学习、身体全方面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就在自己身边,父母是爱他的。联系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鼓励学生树立在校外有问题找家长,在校内有问题找老师的思想意识。此外,学校“留守儿童之家”要从留守儿童的切身利益出发,多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自卑,孤独感。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群体中成长,感受教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友谊,减少他们受教育的断层和真空。
2.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方面:由于监护人监护无力,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管教缺位。家长应和留守儿童的老师、班主任多联系,及时沟通交流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动态。同时科任教师要多与学生的监护人加强沟通联系,应多给留守儿童一些鼓励,寻找儿童的闪光点,树立好的典型,产生榜样效应。争取监护人同老师一道做好儿童不良习惯的转化工作。
3.留守儿童的学习方面:老师应多给这部分儿童一些知识性辅導,同时也可以在学生中提倡一对一的帮助模式。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针对留守儿童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给予关怀。
参考文献:
[1]张德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6(3).
[2]刘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及展望[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肖正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进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6(1).
[4]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注:本文系甘肃省2018年“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分析及研究》初期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8]GHB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