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伴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的价值体会

2019-09-17李友然闻庭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血压血糖

李友然 闻庭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伴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血糖、血压、自我效能和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糖尿病伴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86例,均为该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就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n=43)与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43)血糖、血压水平、自我效能评分、再出血率展开对比。结果 两组干预前,血糖、血压水平及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伴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重视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血糖、血压水平,增强自我照护能力,防范再出血事件,具有非常重要开展价值。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性鼻出血;综合护理干预;血糖;血压;自我效能评分;再出血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6(b)-0136-02

耳鼻喉科多发性急症领域,高血压性鼻出血占较高病发比例。其病发原因与血压过高相关,促使血压水平有效降低,是对鼻出血病情进行控制的关键。高血压患者多有糖尿病合并发生,糖尿病伴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在治疗上更具棘手性,重视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可为血糖、血压的控制打下良好基础,进而防范鼻再出血事件[1-2]。该次研究针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所选相关病例86例,重视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糖尿病伴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36~79岁,平均(62.9±6.2)岁;对照组43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7~75岁,平均(62.5±6.6)岁。组间自然信息均衡可比(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糖尿病、高血压、鼻出血诊断标准符合;②自愿对知情同意书签署,并报经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排除鼻腔病变者;②排除心脑血管严重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伴高血压性鼻出血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包括注意事项告知、对症照护等。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3.1 心理干预  糖尿病伴高血压性鼻出血以鼻腔后部为病发部位,有鼻-鼻咽静脉丛分布,故通常有较大出血量,严重者,可引发休克前症状,患者极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故需先行止血处理,后及时行心理疏导。开展健康宣教,强调负性情绪可诱导血压波动,引发再出血事件。并针对性予以疏导,以使情绪保持稳定,使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

1.3.2 疼痛干预  因鼻腔黏膜有大量神经末梢分布,加之黏膜水肿及救治过程中的鼻腔填塞物对筛神经构成压迫,故易诱导反射性头痛。需将此原因向患者告知,使其知晓填塞物抽除后,可有效缓解。并保持半卧位姿势,以使头部充血减轻,降低水肿程度,也可用凉毛巾对前额部、鼻部作冷敷处理,以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弱,达到缓解疼痛目的,必要时,可口服镇痛药。

1.3.3 饮食干预  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饮食需以清淡、低脂、低盐为主;同时遵循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原则。以在稳定血糖、血压的同时,减轻患者一次进食过多引发的不适。食物需易咀嚼,以降低再出血风险。

1.3.4 运动干预  合理的运动宜于保持血糖、血压稳定。注意运动幅度不可过于剧烈,以慢跑、散步等缓和运动为主,以每日运动时间为30 min,心率于120次/min以下维持为度。

1.3.5 安全性干预  鼻腔填塞为有效对本病治疗的手段,但患者易因填塞引发的流泪、鼻涨等不适而出现将填充物私自拔出的情况,引发二次出血,故需做好安全防护,规避该类事件发生。

1.3.6 用药指导  糖尿病伴高血压需长期用药,故需强调遵医用药重要性,对不良反应加以观察,并定时监测血糖、血压水平,依据监测结果,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以降低鼻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1.3.7 出院指导  遵医按时滴鼻,忌用力挖鼻、拔鼻毛,定期到院复查。并就鼻腔止血方法向患者及家属做指导,如出血发生时,可将双侧鼻翼捏紧,并用凉毛巾冷敷等。同时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干预前后血糖、血压水平;②平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包括日常生活、遵医行为、健康行为、药物治疗4个维度,单纯以100分为总分,评分值越高,自我效能感越理想;③平均隨访6个月,对比两组鼻再出血率。

1.5  统计方法

数据均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输入完成统计工作,血糖、血压、自我效能评分采用(x±s)表示,行t检验,再出血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血压指标比较

两组干预前,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收缩及舒张压水平经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自我效能评分对比

两组干预前,自我效能各维度即日常生活、遵医行为、健康行为、药物治疗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再出血率

平均行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鼻再出血1例,再出血率为2.3%;对照组7例,再出血率为16.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伴高血压性鼻出血为临床多发性急症,患者负性情绪较为明显,极易引发血糖、血压进一步升高,而增强出血控制难度。若在有效止血后,未建立规范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而引发再出血事件[3-4]。该次研究中,觀察组重视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首次,通过行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认识到紧张、恐惧心理的危害,学会自我调适,使情绪保持稳定,进而为出血的救治提供良好条件;其次,行疼痛干预,可缓解患者不适,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在医护中积极参与;又次,行饮食、运动干预,便于将血糖、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行安全性干预,可降低再出血等不良事件;行用药和出院指导,可增强患者自我照护能力,改善远期预后[5-6]。结合该次研究结果示,两组干预前,血糖、血压水平及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伴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重视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血糖、血压水平,增强自我照护能力,防范再出血事件,具有非常重要开展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桂华,金蕾,李桂珠.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自我效能及再出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9):25-27.

[2]  陈巧玲,冯智敏,敖美卿,等.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鼻出血康复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12(1):130-132.

[3]  朱春萍,闫果珍,王玉春.全程护理管理在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整体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综合版旬刊,2016,24(11):91-93.

[4]  邓冬梅,林美娥.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鼻出血易出血时段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17):3819-3820.

[5]  余陆华,杨丛艳,周英,等.心理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的效果评价[J].淮海医药,2014,32(1):337-340.

[6]  张宗闯,兰丽芳,郑丽,等.护理干预在高血压鼻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201-202.

(收稿日期:2019-03-21)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干预血压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控制血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