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漫谈

2019-09-17杨春乐

新课程·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杨春乐

摘 要: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授知识”的错误教学观,让课堂变成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主阵地,借助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促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具体体现,问题解决过程是小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数学教育的价值也得以充分体现。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存在的不良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策略

新课改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对于数学学科而言,解决问题是这门学科的课程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成功体会到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成功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意识,还可以帮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当前以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良现状:首先部分教师仍旧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即使教学围绕解决问题进行,在问题的设计上仍旧以考试为指挥棒,这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提升极为不利;其次大部分教师所选用的教学素材呈现单一化特征,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极为老套,很少在贴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贴合小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应用题,更鲜少在渗透数学思想方面下功夫;小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思维僵化、参加生活实践的机会较少也是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过程中的重要阻碍。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立足于课堂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呢?

一、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情境教学法作为新课改时期广泛运用于各学科当中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置身于教师所营造出的各种生动的场景当中,不仅可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成功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在兴趣、求知欲望引领下,学生才能主动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并积极投入到问题解决当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达到成功吸引小学生无意注意,迅速将其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当中来,并成功调动他们思维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师要善于借助情境联系生活实践,并借助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将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及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解决问题策略激活。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具体特征,教师在情境创设上要讲究策略:针对好奇心强的低年级小学生可以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将问题寓于趣味故事当中;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数学问题贴近小学生现实生活当中,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他们在生活当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所积累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问题情境对中高年级小学生而言更富有挑战性,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小学生可以自主探究问题,因而思维更具有积极性,在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问题串引领下,小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自然可以获得有效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时,笔者就首先布置课前实践活动,让每名同学在父母陪伴下独立完成“去文具店买一件价格不超过一元的文具”的购物活动,并要求学生记住自己所购买的文具的价格以及如何付款如何找零。在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笔者创设了模拟购物情境,将学生划分为四人小组,每个小组当中由一名同学扮演售货员的角色,其他同学则利用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好的不同面值的零钱从“文具店”当中购买不同价格的文具。在付款、找零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印象,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计算,提高了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对人民币的价值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传统课堂上教师按既定的步骤实施教学,运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法,既定思维模式的引领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固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由于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低下,部分学生即使在知识掌握上比较扎实,也缺乏实际运用意识及实际运用能力。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而要想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出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对那些思考问题偏颇的学生,教师不应简单否定,而要鼓励、引導,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活跃,他们才会敢于质疑、敢于将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表达出来。在教师的鼓励与正确引导下,小学生才能于无疑处生疑,在“是疑”处质疑,才能主动发现问题,进而积极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他们才能学会学习,解决问题能力也才能得以有效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部分内容教学时,笔者在强调将数为对齐才能计算时,有的学生对此产生质疑,笔者就顺势加以引导,让他们通过认真思考、实际运算来探究是否可以不将数位对齐就开始计算,还有的对一定要从个位算起这一原则产生质疑,笔者也鼓励他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究。在小学生自行质疑、主动探究过程中,他们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规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规则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接下来的计算过程当中犯错的概率也变小了。

三、安排动手实践,寻找解决问题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方式。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可以被成功调动起来,他们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获得直观、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发现各种规律。可见动手实践是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以及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总结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可贵经验。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在课堂上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实践操作、动手探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小学生动手实践的实效性,教师应合理设计实践操作活动:首先教师应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准确把握教材当中的重难点,合理设计实践操作活动,并对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进行精心选择;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还应精心选择那些可以成功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操作材料,让小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动手操作,明确应该如何操作;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为他们顺利解决问题并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教师要对操作材料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让操作材料成为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发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部分内容教学时,笔者就让每名学生都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并让学生自行探究如何将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四份,然后将其中的一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想想涂色部分占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他们想出的折叠方法各不相同,探究结束后,教师发现好几种正确的四等分方法,还有的学生虽然没有成功将正方形纸片四等分,但他们也意识到了这并不是“平均分”。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他们成为课堂上的探究者,求异思维得以充分发展,思维品质得以优化,操作材料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四、鼓励一题多解,发展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类似问题:有时候,全班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的方法千篇一律、方法单一;有时虽然所得到的答案是正确的,但解题过程过于复杂;还有时出现学生仅仅会使用教师传授的方法解决问题,思维过度僵化。针对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不良现状,教师应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探究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即鼓励小学生一题多解,在尝试一题多解过程中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得以进一步发展,思维品质也得以进一步优化。鼓励小学生尝试一题多解,教师首先要创新教学方法,变灌输为引导、启发,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尝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尝试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在多向思维的引领下学会创新,并从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当中寻找最优化的方案。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学生面对任何问题都会尝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他们逐步养成一题多解的良好学习习惯,并成功树立起解决问题多样化意识以及最优化意识。

例如,在“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480千米,速度保持不变,8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应用题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可以成功列出:480÷4=120(千米)120×8=960(千米)的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尝试运用别的方法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就用倍比的方法,先用8÷4=2再用480×2=960(千米)。再如下面一道题“一个三角形原来的底边长5 cm,现在底边增加了1 cm,面积增加了1.5 cm,那么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呢?”一题解题过程中,学生大都根据顺向思维解决问题,将三角形的高(原来与现在的高相同)设为h,再运用“原三角形面积+增加的面积=现在三角形的面积”的思路解决问题,虽然这种保守的方法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计算过程太过繁琐。教师就可以鼓励小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创新解题思路,寻求新的解题方法。在寻求新的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起来,思维也更具深刻性,他们想出的解法極为便捷。例如,某学生抓住三角形高不变这一重要信息,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推断出边长的倍数关系等于面积的倍数关系,于是充分利用原底边长度与现底边长度的关系,列出:5÷1=5 1.5×5=7.5(平方厘米)的正确算式。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教学的核心,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将小学生的主体性成功激发出来,并巧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小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勇于质疑、成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会多角度思考,学会运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亚君.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3):135-136.

[2]李丽.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8(23):66-67.

[3]罗清鹏.浅谈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8(9):207.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