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自定:指向学生能力发展

2019-09-17唐永玲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

唐永玲

摘要:从学生发展需求与主动发展的视角,关注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年段递进和弹性要求,自定适合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素材,突出面向不同学生目标的多层级、分梯度,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与课标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让有效学习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真正发生,让不同的人得到切合自己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目标;目标自定;学生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B-0072-04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基本要素形成了教与学、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等基本的矛盾[1]。要能巧妙地平衡这些矛盾的两极,在教学中化解这些矛盾,需要教师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学习上的潜势和劣势,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再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实施课堂教学。其中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状态的事先设定与确认,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定向标准,它具有指导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有实际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环节中最关键的一步。

一、审视:当下教学目标制定的现状

(一)课程标准的普适性,缺乏学校发展的多样需要

国家课程标准面向的是全国所有学生,由于要照顾到所有的学校和学生的需求,所以其提供的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普适性的特点,很难考虑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实际上,不同地区、学校之间发展差异较大,需要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符合本地本校的实际目标,才能全面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质量与水平。

(二)课程目标的概括性,缺少年段目标的螺旋递进

目前的国家课程标准虽然在学段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发展梯度,但仍旧比较笼统、概括,年级之间的梯度与差异、联系与区分等教师心中不甚清晰。有些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前在状态的分析,对学生每一年段应达到什么样的状态,以及本年段的学习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怎样的基础模糊不清,更多的是在原地打转、重复,且知识结构上缺乏关联沟通。

(三)课时目标的统一性,缺失每个生命的个性发展

笔者调研、分析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发现大部分教师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统一适用于所有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一刀切”的要求,缺乏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思考,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此,立足学校的独特性和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校提出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的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课程目标具体化、序列化,课时目标弹性化就弥补了这样的缺失。从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目标自定”应运而生了。

二、诠释:长程视野下目标自定的含义及价值意蕴

(一)“目标自定”的核心概念

“目标自定”是指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学科特点、学生特征、认知规律、学校发展实际出发,自定建构具体的、易于操作实施的以三维目标为基本内容的多层级、分梯度的学生学科教学目标体系。此目标体系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关注年龄差异,又关注知识、能力的内部逻辑,减少目标的盲目性、无序化,使各年级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可操作,能够使课程标准的宏观要求微观化、具体化、年级化,实现小学各年级学习的无缝衔接。该体系是学校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评估的依据。

(二)“目标自定”的价值意蕴

1.关注目标的差异与层级,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从学生自主学习與主动发展的视角,关注目标的年级差异、个体差异,通过对学生学习目标能级序列的研究,突出学习目标多层级、分梯度,让国家课程标准更细致、更具体、更有层次,弥补国家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因区域、学校差异而存在的适切性问题和因学生个体差异及发展需求而存在的个性特长的差异性问题,凸显人本思想,推进个性化教育,让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2.关注目标的实用与操作,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从一个学校整体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目标能级序列,力求形成一套具体化、层次清晰、操作性强的《学生学习目标能级序列指导手册》,让老师们的教学更有整体意识、长程意识、结构意识,让学生的发展更加自主、灵动、有个性。

3.关注目标实施的结果与过程,有利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在学生学习目标能级序列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等方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4.关注目标的形成与完善,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

学生学习目标能级体系是广大教师在细致梳理教材与课标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与完善,需要相应的实证材料、数据分析和理性判断。这一过程将使每一位老师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效益意识和科研意识,必将促进广大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三、践行:长程视野下目标自定的实践路径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中一个具有整体性并需要体现和贯穿教学全程的重要起始环节。然而,在备课中,教师要有长程设计的意识,既要关注一个单元或者一节课教学的近期目标,更要关注整个小学阶段或一个年段的中长期目标。

(一)挖掘各知识领域独特价值,设计整体化全程目标

知识是育人的载体,我们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研究具体学生,充分挖掘教材背后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把学生和学习内容“读”透之后,再根据具体学生的实际起点和发展可能,根据不同知识领域进行教学目标的系统规划,设计各个领域的整体化的全程目标,让有效学习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真正发生,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整体发展。(具体见图1)

当然,各领域长程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节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就能完成的,需要在小学阶段该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分阶段逐步渗透要求和养成发展。教育需要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而不只是认知方面的发展,或者仅仅是服务于认知方面的能力与情感的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整体发展,或者某项意识与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借助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载体来实现,更重要的是以弥漫和渗透的方式有机地融合在具体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这种弥漫性和渗透性的教学,更能体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二)打通横向和纵向结构网络,自定递进式年段目标

为了让各知识领域的独特价值能够在学生学习的每一阶段得以具体落实,需要对各知识领域进行分年段的递进式目标设计。也就是把各领域的长程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合理的、有层次的、递进性的目标结构设计,纵观不同年级的学生到底应该达到什么程度,不同年级之间有何关联,有何递进,不重复,不原地打转,凸显这一专题内容螺旋上升的递进要求。(具体见表1)

在这样的循环性认识过程中,每一次循环教学目标清晰,前后目标之间也是相互关联和不断递进,呈现出一个日积月累的、不断生长的过程。当然,在具体落实每一阶段的递进性目标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每一个学习内容中着重形成学生一两方面的意识或能力;第二,目标不仅仅是当下这节课的目标,还要以日常渗透的方式在后期的学习中加以体现,在后期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地检测前期目标的落实情况;第三,前期学习中学生建立的学习步骤或某项意识与能力,教师在后期教学中要注意提醒学生自觉地加以运用,逐渐形成有意识的、自动化的学习习惯与能力[2]。

(三)研究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形成针对性弹性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必然要关注差异,关注差异也是面向全体的具体体现。传统教学中,往往会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作为代价,来换取另一部分学生的成长发展。要么是困难学生“吃不了”,要么是优异学生“吃不饱”,要么是大家一起齐步走,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充分地发展。要改变这种扎扎实实地实现统一目标的简单操作和思维定式,就要落实好具体的每一节课的目标,需要有对具体学生的针对性思考,建立依据学生“度身定制”的、适合的弹性目标。

所谓弹性目标就是不同的学生所要达到的不同要求,即每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什么程度,保底要求是什么,还可以有什么样的高标追求,同一内容的学习设置一定的弹性目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有了弹性目标的意识,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的追求才不会停留在言说的层面。

对于具体的一节课而言,先要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什么,后续还会学习什么,做好“前移后续”的思考与策划。(具体见图2)

弹性目标是在学生的潜在状态与发展可能之间加以确定,它取决于教师对具体学生潜在状态的了解分析与准确把握,针对每一类学生真实的不同起点,做出目标的弹性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既有底线目标的设定,又有高标追求的空间。所谓底线目标,就是学生人人要达到的具体目标,需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学习才能实現。高标追求是指,在底线目标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有怎样的发展和提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有了教学目标的弹性设计,教学目标也就有了弹性区间。这既是为了顾及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也是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像这样基于不同学生的现实基础、存在问题以及可能发展水平的弹性教学,才有可能具有促进每一个学生真实发展的价值[3]。

(四)目标自定的系统化思考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生发展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可以体现出差异与递进,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也可以努力地体现层次性,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不好体现梯度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如果非要在某一节课中体现出来,也仅仅是一个摆设。所以在进行目标设定的过程中,要注意长期目标、学期目标和一节课目标的相互融合。长期目标需要在每一节课中点滴渗透、持之以恒,切不可将长期目标作为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学期目标需要关注不同年段的关联与递进,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

总之,指向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自定,需要站在学生发展的视角,对本学科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同一年级学生能达到什么程度、保底要求是什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能有什么样的高标追求等进行具体的探究,真正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提供给他们最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最有效的学习,让每一个人获得切合自己的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224.

[2]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9.

[3]吴亚萍.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型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29-30.

责任编辑:丁伟红

Abstract: From the angle of students developmental needs and autonomous development,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desig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ge progressiveness and flexible demands, setting proper teaching targets by themselves. Meanwhile, teachers should select apt learning materials and highlight multiple levels and grad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objectives of different students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student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curriculum criterion unification, so that students competence can be improved and they can have an effective learning for their own right development.

Key words: teaching objective; self-setting target; students ability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
隧道工程教学体系改革方法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