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读写结合训练滞后的误区

2019-09-17刘吉才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

刘吉才

摘要:当下读写结合训练存在着读写结合训练滞后的现象,造成读与写、方法与运用的分离,训练效果不佳。解决训练滞后的问题,需要在读写结合时间安排上从延后走向即时,方法指导上从泛化走向聚焦,训练形式上从单一走向融合。

关键词:读写结合;滞后;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B-0056-03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以课文为载体,立足课文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打通读写之间的隔阂,通过阅读促进写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张志公先生说过:“多写,这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写必须以读为基础;没有正确、充分的读作基础,光写还是不行的。”读和写是互逆的,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和发展。读写结合一直是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主要教学策略。如何提高读写结合教学效率也一直是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纵观常态阅读教学,不少读写结合训练存在读写训练分离的现象,导致训练形式化,训练过程机械僵化,效率低下。为了便于调控,教者常常将读写结合训练与仿照的学习分开来,放在课末进行,这就是读写结合训练滞后现象。读写结合训练滞后客观上造成读与写、方法与运用的分离,进而导致训练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我们全面理解读写之间的关系,走出读写结合训练滞后的误区,及时进行读写迁移,灵活安排读写结合训练形式,以读促写,读中悟写,切实提高读写结合训练的效率。

一、时间:从延后走向即时

造成读写结合训练滞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者出于课堂调控的考虑。教者将读写结合训练放在课末进行,既不会打断原先预设的教学流程,也不会出现课堂冷场的情况,还可以将其作为课末机动的环节,便于灵活调控,避免拖堂现象的发生,可谓一举多得。实际上,读写结合训练滞后完全是站在教者的立场去考虑,是教者的“一厢情愿”,忽视的是学生训练的实际效果。

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在学生学习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部分时,教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运用哪些方法介绍兵马俑的,并及时进行方法的提炼、板书。接下来,教者并沒有及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而是在课末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介绍其他兵马俑。课后与教者交流得知,教者这样安排主要基于学习气氛和时间调控的考虑:课中安排读写结合训练容易造成学习气氛的冷清,也不便于进行训练时间的调控,甚至造成拖堂现象的发生。这实际上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表现。

要改变训练时间延后的问题,需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破除惯性思维,变延后训练为即时训练,体现读写结合的即时性。一是要树立科学的训练观。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学生内化学习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提高表达能力。至于教学流程的预设、学习气氛的调控,都要回归到这个出发点来考虑。二是要符合学习的规律。学生的学习总是遵循基本的学习规律的。我们都知道趁热打铁的道理。学生在学习了必要的表达方法以后,需要及时进行巩固练习,训练越及时,训练的效果就越显著。在这样的即时训练中,有课例的模仿,有方法的支撑,训练时机恰当,学生印象深刻,容易收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方法:从泛化走向聚焦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说过:“方法的得当与否往往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拉入失败的深谷。”小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原因,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亟须得到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读写结合训练就是利用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去写作。但是,在当前的读写结合训练中,教师方法的指导往往比较泛化,难以对学生的写作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灰椋鸟》,在学生学习“闹林图”部分时,教者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闹林图”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者及时进行总结:抓住羽毛、颜色写外形,抓住叫声、嬉闹写动作,以总分句式进行结构,通过比喻、拟人、对仗来描写。教者的方法指导非常全面,从构段方式到修辞手法,从表达顺序到描写方法,可以说面面俱到。方法指导的泛化,势必会造成训练的平均用力,学生一片茫然,拳大的馒头无从下口,很难找到迁移运用的切入点。

读写结合训练需要进行方法的指导,这已经成为教者的一种共识。为了便于操作,教者常常采用撒大网的方式,完全顺着学生走,学生说到哪,教者就指导到哪。表面上看,这种方法尊重学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实际上,这是一种粗放式指导,教者心中无数,手中也就无术,造成方法指导的泛化,范围大,层次浅,针对性不强,收效甚微。

要走出方法指导泛化的误区,需要我们做好减法。一切从学生和文本实际出发,精简方法,突出重点,从宽泛走向聚焦。一是聚焦文本,突出重点。这就要求教者要吃透编者意图,抓住主要方法进行重点指导。而且,每篇课文的表达方法都有主次之分,教者要从年段、单元的教学目标出发,科学确定本课的读写结合训练目标,抓住文中的主要方法进行相机指导,使读写结合前后衔接,一脉相承。二是关注学生,抓住关键。学生走进课堂已经不是一张白纸,经过前期的学习,他们已经积累了必要的语言基础和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者要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已有的读写基础出发,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重点地进行读写方法的指导。

三、形式:从单一走向融合

在常态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训练形式往往比较单一,为便于操作,一般采用书面表达的形式进行。教者一般采用“感悟文本得法—读写结合用法—展示交流评法”的流程进行操作。之所以这样操作,一方面是因为书面表达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便于方法的内化;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对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一般质量较高,便于进行成果展示,体现训练的效果。

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在学习云雀心愿部分时,教者在方法指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表达的对象——小云雀会邀请谁,明了表达的内容——小云雀会怎么对小伙伴说,明晰表达的重点——用对话的形式表现邀请的情形;最后,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单上用“小云雀(  )对( )说:‘(  )。(    )说:‘(  )。”的形式写一段对话,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由于训练形式单一,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者对学情把握不够精准,学生大多依葫芦画瓢,内容平淡,形式机械。

固定不變的训练形式,容易造成学生训练兴趣的降低,长此以往,就会降低训练的效率。小学生生性活泼,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这就要求我们要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让训练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变单一动笔为说写结合。说写结合的训练形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和同学进行交流,得到大家的帮助。另一方面便于教者进行深入指导。学生说话的过程,就是个性化思维充分暴露的过程。从表达的内容到表达的方法、语言,都完全呈现了出来,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指导样本。教者要抓住指导的大好机会,帮助学生剖析问题,由点带面,教给方法,强化训练,逐步做到规范、有序、生动地表达。

读写结合训练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受到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只要我们一切从学生和文本的实际出发,切实转变观念,着眼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时间安排上从延后走向即时,方法指导上从泛化走向聚焦,训练形式上从单一走向融合,就能走出读写结合训练滞后的误区,实现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杨孝如

Abstract: Currently, there exists a phenomenon in which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raining lags behind with a bad training effect for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betwee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requires that the time arrangement should change from the delayed to the timely, that the method guidance should change from the expansive to the focusing, and that the training forms should change from singleness to integration.

Key words: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lagging behind;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