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中国还在路上
2019-09-17田冠华
摘 要: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就没有中国奇迹的发生和中国梦的实现。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将改革进行到底,正是时代的最强音。如何“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之问”。将改革进行到底,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改革创新的决心和勇气,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要有勇于担当的勇气与魄力。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锲而不舍地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改革未有穷期,中国还在路上。
关键词:将改革进行到底;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创新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就没有中国奇迹的发生和中国梦的实现。
一、将改革进行到底
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将改革进行到底,正是时代的最强音。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开启了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此时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进入了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新格局。这是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结果,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向更高发展阶段演进的必然时期,压力与希望共生、挑战与机遇并存。原有的动力和优势弱化了,新的动力和优势从何而来?唯有快马加鞭推进改革,加快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发展潜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下达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员令和进军号,其意义丝毫不亚于1949年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当年,中国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实现了“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使命。现在,中国共产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使命担当,是要在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的基础上,使“中国人民强起来”。建国立国、富民强国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责任担当和初心所在。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用民族复兴的历史标尺,衡量改革开放的不凡意义。铿锵有力的话语,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谋划;是必胜的信念,更是改革的宣言。
二、如何将改革进行到底
如何“將改革进行到底”——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之问”
(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船行大海,离不开灯塔的引航;伟大征程,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南。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不仅要破解国内难题,更要迎接世界挑战。面对这些,中国怎么办,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什么样?中国怎么办?世界怎么看?我们怎么走?这些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直面的问题,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则要在思想层面打开新的理论维度。问题是时代的先声。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毫无疑问,这个“新思想”因为“新时代”而更具使命感,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更具方向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非常善于不断进行理论完善和创新。我国之所以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既坚定地遵循正确的理论指导,又自信地进行理论创新。
越是到基层,越能体会到先进理论对具体工作的指导作用。基层党员干部要尽快学习好、理解透,升级自己的理论库,这样干事创业才有底气。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也就是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它作为行动的指南。
(二)要有改革创新的决心和勇气
(1)改革关头勇者胜,开弓没有回头箭
“新的觉醒,新的长征”,人们这样形容新形势下的全面深化改革。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难度大、阻力大。然而,“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当前,我们不仅面临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和难以预料的矛盾问题,可谓矛盾交织叠加、问题错综复杂。狭路相逢勇者胜。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切实担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重任,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丝毫容不得怠政懒政、踯躅犹疑。
(2)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不论是国家建设遇到的大问题、还是老百姓生活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困难,都可能是深改要攻坚的方向。进入全面深改时间,我们面临的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以问题为导向,踏踏实实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是保证改革成果有效落地的前提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用改革创新手段破解难题过程中实现螺旋式前进。
基层党员干部往往要直接面对矛盾和问题,更要努力找到好办法。解题的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创新思路和观念,探寻新的路径。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三)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党员干部状态什么样,地方的发展状态就是什么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发言,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也凸显了各级干部肩负的重任。
(1)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突出政治标准
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政治标准”这一选人用人导向,可以说,是新时期开展干部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党员干部的行动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 政治意识摆在“四个意识”的首位,体现的就是对党忠诚、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2)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鼓励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历练,强调“在温室里成长慢了一些,温室里提拔要到一线走一走、练一练,看看能不能脱颖而出”。对年轻干部来说,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苦难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实践中读好“无字书”、进好“百家门”、行好“万里路”,才能在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复杂环境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在基层摸爬滚打中“强筋健骨”,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担负起历史重任。
(四)要有勇于担当的勇气与魄力
习总书记讲“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实践,行动,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五年来,我们要啃下改革的硬骨头,不断跨越发展的沟坎、触碰利益的纠葛,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成绩的取得无不凝结着党员干部一点一滴、一砖一瓦、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的心血和汗水。马克思曾说,“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毛泽东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力戒空谈”;习近平总书记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次警示全党。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实干是行动,是落实,是执行力。没有行动,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回首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正是凭着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中国的现代化航船才得以劈波斩浪、一路向前。今天,面对深水区和攻坚期,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以“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决心,以“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我们就能大步涉险滩、啃下硬骨头,不断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鍥而不舍地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改革未有穷期,中国还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4.
[2] 人民日报评论员.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2017-11-02.
[3] 人民日报评论员.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着力——敢于担当 拿出魄力[R].2014-06-09.
[4] 经济日报评论员.向改革要新动力新优势[R].2017-07-24.
[5] 党的十九大报告[R].2017,10,18.
作者简介:田冠华,男,中共日照岚山区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