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经皮肾镜碎石术的麻醉方法与麻醉效果研究

2019-09-17徐继芳赵宗毅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糖尿病

徐继芳 赵宗毅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经皮肾碎石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行经皮肾碎石术治疗的120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A组采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B组采取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并比较不同组患者各时刻血糖水平和生命体征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术前和术毕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麻醉后0.5 h和1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相比,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不仅能维持经皮肾碎石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各生命指征稳定,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经皮肾碎石术;糖尿病;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连续硬膜外麻醉;临床疗效

[中圖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6(b)-0041-02

肾结石是临床泌尿外科常见的一种结石疾病,随着大众生活方式的变化,肾结石发生率也日益增加。由于肾结石质地较硬且体积较大,药物保守治疗疗效不尽理想,往往需要选取手术进行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是治疗肾结石的一种微创术式,然而外科手术会引起正常生理调节功能和代谢出现紊乱,且对麻醉要求较高,所以寻找一种有效麻醉方式显得非常重要[1]。该研究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行经皮肾碎石术治疗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经皮肾碎石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经皮肾碎石术患者选取麻醉方式提供参考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经皮肾碎石术治疗的120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B组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24~74)岁,平均年龄为(48.3±3.2)岁,糖尿病疾病病程为(2~8)年,平均病程为(4.6±1.3)年,结石平均直径为(3.2±1.2)cm,手术平均时间为(130.4±20.3)min;A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为(22~75)岁,平均年龄为(48.1±3.4)岁,糖尿病疾病病程为(2~9)年,平均病程为(4.4±1.5)年,结石平均直径为(3.0±1.4)cm,手术平均时间为(130.0±20.7)min。不同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糖尿病诊断均与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合,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肾结石。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伴有高血压和凝血功能异常,对麻醉药物存在禁忌证。

1.3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停止口服降糖药物,改用胰岛素予以血糖调节。A组采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麻醉前予以苯巴比妥注射液0.1 g和硫酸阿托品注射液肌注,予以1.0~2.0 mg/kg丙泊酚注射液、0.05 mg/kg咪达唑仑注射液3.0~5.0 μg/k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和0.6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予以0.8%~2.0%异氟烷吸入、间断注射1~2 μg/kg芬太尼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0.1~0.3 mg/kg阿曲库铵维持肌松。B组采取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患者选取侧卧体位,从脊正中入路,T10~T11和L2~L3为穿刺点进行硬膜外穿刺,置入上下管后改为平卧体位,经下管注入8~10 mL盐酸利多卡因,10 min后予以上管注入5 mL利多卡因,麻醉平面维持在(T6~S1);10 min后翻身,取俯卧体位,注射10 mL罗哌卡因;手术中对于血压降低者,静脉推注5~10 mg盐酸麻黄碱注射液,对于心率降低者静脉推注0.25~0.50 mg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组患者术前、麻醉后0.5 h、1 h和术毕血糖水平以及生命体征变化。比较不同组患者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不同时刻血糖水平比较

B组患者术前[(9.03±0.90)mmol/L vs (8.99±0.92)mmol/L]和术毕[(8.30±1.12)mmol/L vs (7.35±1.33)mmol/L]血糖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1、4.232,P=0.405、 0.000),B组患者麻醉后0.5 h[(8.64±1.64)mmol/L vs  (6.89±1.32)mmol/L]和1 h[(8.95±0.87)mmol/L vs (8.86±1.09)mmol/L]血糖水平明显高于A组(t=6.439、0.499,P=0.000、0.309)。

2.2  患者不同时刻生命体征比较

B组患者术前和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0.5和1 h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B组患者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包括心率下降1例、血压下降1例,A在患者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包括心率下降3例、血压下降3例和躁动不安2例,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 vs 13.33%)明显低于A组(P<0.05)。

3  討论

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是临床治疗肾结石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对患者具有微创、疗效确切和并发症发生率少等特点。然而即使经皮肾镜碎石是一种微创手术,但也因考虑手术刺激对麻醉方式和手术效果的影响,特别是对伴有糖尿病患者,因其机体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神经病变和代谢异常,加上患者对手术耐受性差以及免疫力低等,致使糖尿病患者经皮肾镜手术风险明显升高[2]。麻醉方式选取不适宜可能导致患者麻醉期间机体处于失代偿状态,进而提高围术期并发症,加重原有病情。目前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与连续性硬膜外麻醉针是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常见的麻醉术式,然而有关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在临床应用上依然具有争议。研究报道,经皮肾碎石术较易引起肾蒂和肾脏牵拉反射,同时手术中体位转变大,所以对平面阻滞要求高[3]。诸多文献报道,全身麻醉时需充分对骶神经进行阻滞,但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无法实现较宽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不尽理想[4]。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连续硬膜外麻醉具有较高安全性。孙月娥[5]研究发现,硬膜外麻醉在手术中比全身麻醉优势更为明显,前者不仅能减轻手术对血糖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能减少手术分析,确保患者生命安全。该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术前和术毕血糖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麻醉后0.5 h和1 h血糖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以上结果与赵宏宇等[1]和舒礼佩[2]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相比,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不仅能维持经皮肾碎石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各生命指征稳定,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赵宏宇,赵天瑶,张宇晴,等.糖尿病患者经皮肾镜碎石术的麻醉方法与麻醉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31-32.

[2]  舒礼佩.不同麻醉方法在糖尿病病人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9):25-26.

[3]  彭棕水,陈佳.瑞芬太尼全麻在经皮肾镜碎石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药品评价,2018,15(20):23-25,33.

[4]  常显涛.瑞芬太尼全麻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7(8):178-179.

[5]  孙月娥.不同麻醉方法在糖尿病病人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87.

(收稿日期:2019-03-16)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