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危机及培育路径研究

2019-09-17贾洪岩刘惠娟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贾洪岩 刘惠娟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新时代教育、服务和管理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微时代带来的变化在逐步削弱传统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的影响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本研究在分析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1194名学生调研探索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微平台和营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体现,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2014年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摇篮,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微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

大学是青年树立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俨然已将我们置身于一个“微时代”下。“微时代”下影响的受众当中,大学生的比例日渐增多。他们的思想态度、价值取向和人格形成也在“微时代”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某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并逐步出现不同的价值标准与追求,呈现为多样化价值观,一系列矛盾也就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在“微时代”之下,迫切需要主流价值观的强力介入。增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性,构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应对国内外思想交错冲击的迫切需求。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微时代”中,大学生在享受高科技为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思想认识也遭受着较大冲击。这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是机遇又有挑战。

“微时代”的到来,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资源又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多元化。也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新的途径、新的渠道、新的方式,其渗入性有利于加深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交错性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度。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调查

以上海市某高校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201份,回收有效问卷1194份,有效回收率为99.4%。其中男生489人,女生705人。

从统计结果上来看,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84.3%的学生认为是有必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1.1%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支持,并有66.0%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教育活动。

(一)认知程度基本情况的差异性检验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了解程度是中等以上,平均分为3.49分,最高分为5分。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了解上,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了解程度显著高于女生,男生平均得分为3.58,女生平均得分为3.43分,这可能是由于男生倾向于关注时事政治,对政治敏感性较强的原因导致;在政治面貌上存在显著差异,党员和团员得分显著高于群众,并且党员得分高于团员,即党员和团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了解程度都高于群众,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高于团员学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三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并且大二学生得分高于大一学生,高年级学生经过在学校的学习,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了解要高于低年级的学生。

在认为是否有必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上,整体上学生都认为是有必要的,平均分为4.08分,总分为5分。在性别和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和各年级层面上都认为都有必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政治面貌上存在显著差异,党员和团员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群众学生,党员和团员学生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党员和团员相对于群众来说,认为更有必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对于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态度上,整体情况是支持的,平均得分为3.86,总分为5分。在性别和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男女和各年级层学生在对待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上的态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政治面貌存在显著差异。党员和团员得分显著高于群众,并且党员得分高于团员。

(二)认知途径基本情况

在对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的有83.1%,微信/微博/QQ等微媒介的有51.87%,广播电视的有48.54%,书报杂志的有40.47%,主题文化课的有39.13%,专业科教学38.47%。在对学习方式意愿度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65.7%的人愿意通过微信/微博/QQ等媒介来进行学习,在对“如果老师通过微信等微媒介向你推送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你会接受吗?”的问题上,84.5%的学生表示愿意,并且81.8%的学生愿意使用微信等为媒介在同学之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研究也发现,10.0%的学生认为微信/微博/QQ等微媒介给自身价值观带来了负性的影响,53.12%的学生认为给自身价值观带来了的影响正负一般,36.88%的学生认为给自身价值观带来了正性的影响;其次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65.28%),愿意通过主题文化课专业课来学习的有59.53%,愿意通过专业课教学来进行学习有54.57%。在对可能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实效性低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4.9%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方法上不能运用新科技,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3.11%的学生认为是教师教学能力差而引起上课氛围低沉;16.44%的学生认为是因为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脱离现实。

四、“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从调研结果得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前高校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主要途径,也是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首要的是摒弃单纯理论授教的方式,逐步树立以理论促进实践,实践改变观念的教学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根据大学生内在需求,以理论带动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深化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认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到生活的点滴。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微平台

微时代多样化信息的产生和渗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高校应当重视微信、微博等类似微工具的运用,积极创立、创新相关的微平台舆论发布渠道,充分利用微平台做正性的价值导向。与传统的传播模式相比,“微”传播的显著特点是个性化、精准化传播,这也让它更贴近实际、更利于生活习惯;而往往贴近实际、利于生活的传播路径更能有效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深入人心。这也恰恰表明了“微”传播媒介和工具符合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需要。当下,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微传播短、精、快的特性,利用校园网络建构与之对应的传播“微平台”,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为直接地展示在大家更容易看得到的地方。

(三)营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它在开展与建设过程中渗透着重要的思想、价值及观念,在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培育起着着重要的作用,是典型的渗透式、封闭式、无意识教育[4]。我们可以以学校的重大活动为契机,如入学军训、开学典礼、校庆、毕业典礼等活动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具体过程当中,以达到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提高的目的。此外,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战斗壁垒和模范先锋引领示范作用。从调研中也发现,党团员不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了解程度上高于群众学生,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愿程度上也显著高于群众学生。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有着与非党员学生不一样的思想觉悟先进性,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好的一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身边同学。

参考文献

[1]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2] 王娥娥,雷于佳.新時代大学生党员党性培育的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9(07).

[3] 许阳,祁海珍,周婷.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和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18(02).

作者简介:贾洪岩(1979- ),男,辽宁阜新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部(处)长,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惠娟(1991- ),女,江西吉安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思政专业,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