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活”起来
2019-09-17宋丽娜邹循东
宋丽娜 邹循东
【摘要】本文对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认识方程》一课的教学进行评述,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让数学“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认识方程》 教学评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6A-0086-02
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的《认识方程》一课,深刻地感受到吴老师教学的魅力。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学生热爱学习的劲头以及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构成了“活”力满满的一堂课。在课堂上,吴老师用独特的教学方法点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巧设疑问,让思维“活”起来
情境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情境导入时,教师要从学生的感受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情境创设。良好的情境导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为进一步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片段一】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师:今天,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方程。你们对方程有什么认识或理解呢?或者,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评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吴老师提出的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以解决自己的问题。开门见山式的提问,也引起了学生积极的回应,不仅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而且使教育者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吴老师疑问式的情境导入带给我们启示:良好的教学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教师要学会设计导入环节,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二、感悟天平,让教学“活”起来
教具不仅是教师上课的“好帮手”,更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它能把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合理地运用教具能够给教学增加活力,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片段二】
师:看,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很重要的朋友。认识它吗?
生:天平。
师:如果天平左边重,天平就会……
生:向左边倒,倾斜。
师:请用体态语言来表达。
(学生抬起手臂和教师一起演示天平的状态)
【评析】天平是学习方程的“好帮手”,许多教师在教学《认识方程》一课时都用到了天平,而吴老师的天平有点不太一样。吴老师将身体想象成天平,将手臂想象成天平的两端,将双手想象成托盘。当身体的左右两边不平衡时,天平便会倾斜。只见吴老师像一个表演者一样,边举例边用身体演示天平的状态,课堂氛围活跃了起来。学生也不自觉地端平了双臂进行表演。这样的教学既能够使学生直接体验到天平的原理,又生动有趣,让学生不自觉地跟着活动了起来。这样的课堂哪个学生不喜欢呢?接下来,吴老师借助教具天平进行演示,教具天平比实物天平更加直观,可操作性更强,能够使全体学生都参与探究过程。感悟天平时,吴老师先从身体语言开始,引发学生的兴趣,再从直观形象的教具天平入手,最后过渡到学生心中的天平,符合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特点。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恰当地选择教具,创造性地运用身体语言等方法,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三、分类探究,让学生“活”起来
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而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核心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具实践性与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片段三】
师:同学们,黑板上出现了这么多乱糟糟的式子,你们说该怎么办?
生:整理。
师:用什么方法整理呢?
生:分类。
师:用天平称物体时出现了几种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可以怎么分?
【评析】在这里吴老师没有直接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而是把疑问留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想到分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分类过程中,吴老师也很好地发挥了教师指导者的作用,在分类过程中进行适时引导并提出疑问:“用天平称物体时出现了几种情况?”引导学生将式子分为等式和不等式两种情况,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接下来,吴老师通过耐心的引导,让学生经历两次分类,一步步抽象,直到学生自己能够完整表达出方程的意义。爱因斯坦曾说过:“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吴老师创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使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方程的意义。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才不会忘记,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学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让课堂“活”起来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環节,在这一环节中吴老师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用手势表示对错,打破课堂原有的死板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解题,教师也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接下来,吴老师将舞台交给了学生。当学生有不同意见时,吴老师没有直接说出结果,更没有批评犯错误的学生,而是将话语权交给了意见不同的两位同学,于是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开始了。
【片段四】
(意见不同的学生进行辩论)
生1:什么是方程?
生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生1:它是等式吗?
生2:不是等式。
生1:那它是方程吗?
生2:不是。
生1:请你记住是方程的式子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含有未知数,同时还得是等式。
【评析】辩论赛形式的课堂练习活动,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这种形式的教学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上述片段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将教师教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同学间相互交流引发的思维碰撞,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在互动中得以燃烧,整个课堂“活”了起来。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适当留給学生更多的交流空间。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指正,可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讨论,直至得出正确结论,让课堂上学生暴露的问题变为学生共同讨论与进步的基石。
五、回归生活,让数学“活”起来
数学学习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条理地认识周围世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如何将数学与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了。
【片段五】
师:你们能根据30+x=100这个方程讲一个数学故事吗?
生1:一个人的年龄是30岁,他爸爸的年龄未知,但是他俩的年龄相加等于100岁,请问他的爸爸多少岁?
师:这样的故事到哪里去找呢?
生(齐):生活中!
【评析】讲故事一般在语文课上才会用到,在数学课上也能讲故事?这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巧妙的设计给抽象的方程赋予了生命的活力,潜移默化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墨守陈规,而是要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吴正宪老师的《认识方程》一课,以问题引入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地运用身体语言,使学生感悟天平的原理;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吴老师在教学中渗透“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将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得整堂课充满了活力。“活”的教学也体现了吴老师对学生、课堂和教材的深刻理解。
作者简介:
宋丽娜(1994— ),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教育学学士,现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邹循东(1958— ),男,壮族,广西桂林人,教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及教师教育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