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构建良好家校关系的策略

2019-09-17吴文敬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农村小学

【摘要】本文论述当前农村小学家校关系存在的问题,指出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应坚持尊重家长、换位思考、关爱学生等原则,通过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注重说话语气和方式、努力赢得家长认可等途径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解决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助推学校教育顺利开展,促进农村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 家校关系 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A-0078-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由此可见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对于塑造人的重要性。可以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两个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对于助推学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在校学生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村小学家校关系存在的问题

笔者工作的学校位于桂东偏远山区,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造成学校留守儿童也较多。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当前桂东农村学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地理位置造成的沟通不畅问题。桂东多数农村地区的居民居住得较为分散,一个行政村中所辖的几个自然村相隔五六公里甚至近10公里。很多小学生要么住校(前提是学校为寄宿制学校),经常见不到家长;要么要走很远的路程上学,早出晚归。尽管现在通讯技术发达,但地理环境上的隔阂仍然在客观上阻碍了学校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例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进行经常性家访,或者家长也未能及时到校了解学校情况、配合学校工作,导致家校沟通不畅。

二是教育观念造成的沟通断层问题。农村小学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是不争的事实,在社会认知、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方面都与先进地区的家长存在差距。许多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课文知识和考试成绩,而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并由此认为教育就是学校、教师的事情,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另外,部分农村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觉得供孩子读书不如让孩子出去打工,因此对孩子的学业不管不问,由此带来了家校沟通断层与断裂的问题。

三是家长外出务工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笔者认为,目前留守儿童问题成为影响良好家校关系构建的核心问题。家长外出务工后,与学校的沟通自然会较为疏远,有些事情需要家长到校配合解决,家长也不可能及时到位。而常年在孩子身边的“隔代家长”——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因年龄原因基本上只能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很难提供更为科学的家庭教育。父母教育的长期缺失,就带来了一系列较为严峻的留守儿童成长与教育方面的问题。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仅是上述留守儿童问题中的一项,但也很严峻。

四是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沟通困难问题。这一问题其实是上述第二点问题的延续,因为诸多客观原因,不少农村家长未能以科学、正确的姿态参与到家校共育中,个别家长甚至以简单粗暴的打骂体罚方式教育孩子。而学校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因为观念上的不同,致使沟通起来较为困难,阻碍了家校共育工作的实施。

二、与农村小学家长交流沟通应坚持的原则

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在与农村小学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三点原则。

(一)尊重家长原则

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各种差异,且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无论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家长都不能置之不理,或者将家长分为三六九等,只重视与自己沟通顺畅的家长,而忽视与自己沟通不畅或不善于沟通的家长。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家长,做到“一碗水端平”,以礼待人、是非分明,公正热情、开诚布公地与家长进行沟通,才能最终树立起教师良好的形象,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从而愿意配合教师做好家校共育工作。

(二)换位思考原则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平时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换位思考原则,懂得把握家长心理,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可以说,学会换位思考是建立和谐家校关系的润滑剂,能一下子拉近家长与教师的距离,从而帮助教师和家长共同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每次笔者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时,都会在拨通电话后问一声:“您现在方便接电话吗?”如果家长方便就接着沟通,如果不方便就另外约定时间,如此能给家长留下充分的缓冲空间,避免一打通电话就一通告状的做法,这样更容易让家长接受。

(三)關爱学生原则

笔者认为,对学生有爱心与责任心,肩负起教师所应承担的责任,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还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同时,对学生付出爱心和责任心,也是构建良好家校关系的坚固基石。因此,与农村小学家长交流沟通的最好铺垫就是要关爱学生。在具体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落实到点滴之中,对学生的责任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上。认真备课上课、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等,都是有责任心的体现,而抽出一点时间来,经常给潜力生补补课、“开开小灶”,则又由责任心向爱心更进了一步。如果还能够做到经常关心学生生活上的点滴,例如能给家庭困难的学生购买一些学习或生活用品,则更能赢得家长的信赖和认同,更加乐意、主动配合教师做好各项家校共育工作。

三、农村小学教师构建良好家校关系的策略

在充分、灵活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和方法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助推学校工作的开展。

(一)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

具体工作中,教师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把家长当作自己的朋友,以拉家常的方式与家长谈心、商量,切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家长。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应避免使用“必须这样”“一定要”“绝对不行”等语句,而尽量使用“您看这样行不行”“您觉得这样好不好”等话语,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从心底里愿意与教师沟通,共同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例如,笔者有一次请一位家长到校商量孩子的教育问题,该家长文化程度较低且家庭经济较为困难,他到学校见到笔者后难免出现一些自卑心理,于是笔者十分礼貌地请该家长进办公室坐下,还热情地给他泡了一杯茶,然后笔者先从近期的农务活聊起,逐渐拉近与该家长的距离,取得了较好的沟通效果。

(二)注重说话语气和方式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是不当的说话方式所带来的直接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分寸、方式,多使用“良言”,避免出现“恶语”。例如,如果孩子在学校出现了问题,教师不宜单刀直入地指责家长“没有教好”,可以从侧面说一句“您最近是不是有点忙”或者“最近家里是不是有事”,这样侧面问候可以消除家长的戒备心理,让家长觉得与教师比较亲近,当教师提出一些需要配合做好的要求时,家长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并落实到位。

(三)努力赢得家长认可

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教师应该主动作为,通过多种方式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努力赢得家长的认可。如今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需要教师用爱与责任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解决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有一次,笔者在放学后让一名学困生留下来,单独为其讲解作业上的问题,并辅导他重新做一遍,这一幕刚好被来接该生的爷爷看到,后来该生的爷爷与该生外出务工的父亲说起此事,该生的父亲十分感动,此后经常与笔者主动沟通,让笔者的教育工作开展起来十分顺利,取得了良好的家校共育成效。

(四)坚持做好家访工作

家访是学校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有效方法,教师坚持做好家访工作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增进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家访,首先应该注意与家长预约,因为农民大多农事繁忙,教师不进行预约就贸然上门极有可能见不到家长。而与家长见面后,教师应该注意沟通的技巧,可以用拉家常的方式与家长拉近距离,在谈话中融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家长配合做好的地方等。在学生家中与家长交谈,孩子一般也在场,此时教师应该把握尺度,谈话的主题也应该以正面鼓励为主,切忌大谈特谈孩子在学校的各种“不良行径”。过度批评学生很可能破坏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会让家长心里很不舒服,让后期的家校互动工作陷入不利局面。也就是说,教师在家访时态度要谦和,谈吐要自然。谦和的说话态度、礼貌的语言,均能给人带来亲近之感,这样家长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

不管是对于缺点多的学生,还是教育方式不当的家长,教师在指出他们的缺点时,语气都要委婉一些,即便是对于身上有多种缺点的学生,也要先發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大力表扬他们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再提出缺点,避免谈话与交流陷入不利境地。教师还要虚心请教,认真对待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最好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立即记录下来,让家长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更加愿意与教师沟通合作。

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农村小学教师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应该善于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花费更多心思,有智慧地与农村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努力构建新型而良好的家校关系,在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架构起一座畅通的桥梁,全面助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开展。

作者简介:吴文敬(1966— ),男,汉族,广西昭平人,现任贺州市昭平县五将镇三界村小学校长,曾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农村小学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