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癌性疲乏、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2019-09-17黄淑玲
黄淑玲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江苏徐州 221006
我国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中第1位的癌症,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临床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为外科手术[2],然而患者承受的心理、生理压力均较大,极易产生癌性疲乏,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康复[3]。近年来,术后的延续性护理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该研究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60例的肺癌患者为对象,旨在研究延续性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2015年肺癌诊疗指南》[4]中关于肺癌的诊断标准;②接受过肺叶切除术,且手术后无明显的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①具有严重失语、精神障碍等症状,难以配合者;②合并代谢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其他恶性肿瘤、消化功能障碍等。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71.49±8.36)岁;肺腺癌21例,小细胞肺癌20例,鳞状上皮细胞癌10例、大细胞癌9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并经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运动指导及心理疏导护理等。
观察组则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在患者出院后通过微信、电话、视频、交流会等对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①患者出院前为其进行临床评估,包括术后恢复情况、疾病控制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等,并为患者建立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院内情况,了解患者的营养、饮食、运动等的依从性。②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随访,并组建护理-病友-家属微信群。③由营养师每月根据患者病情为其调整食谱。并通过微信群、网络等发布食谱内容,并对患者的营养疑问进行解答。④通过回访方式跟踪患者的运动坚持情况,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鼓励其每周坚持2~4 d全身有氧运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分享有氧健康运动的视频,指导患者跟随视频进行运动学习。患者可通过微信群等发布运动视频,交流经验心得,如注意事项、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等。⑤通过回访,了解患者病情康复程度的同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对于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并积极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举办心理讲座,为患者进行疏导。⑥组织病友交流会,为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平台,并通过传送疾病好转的消息,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⑦规律作息指导。分享具有放松精神、催眠等效果的音乐,促进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患者由于睡眠质量差影响病情恢复。⑧制定电话回访提纲。患者出院后于第一周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出现不良反应,给予密切的指导和帮助,必要时指导患者入院检查;此后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的运动强度、时间等,密切关注心理变化情况。同时,每次电话回访时,均需详细记录患者的情况,并于通话结束后,分析患者病情,由专业医师指导。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由专业护理人员监测两组患者的癌性疲乏感,采用癌性疲乏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RPFS)按照问卷调查的形式评分。分数越高,疲乏感越强。
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采用肺癌特异性量表[5](quality of life questionaire-lung cancer module,QLQLC13)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明显,生活质量越低。患者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进行评分,满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评分。两个量表均包含20个项目,分数越高,焦虑和抑郁情绪越明显。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RPFS评分、QLQ-LC13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RPFS评分和QLQ-LC13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RPFS评分和QLQ-LC13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3 0)观察组(n=3 0)t值P值R P F 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Q L Q-L C 1 3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5.2 3±1.6 4 5.3 7±1.5 5 0.9 8 2 0.0 7 5 4.5 5±1.1 6 2.3 4±1.0 3 1 8.2 2 4 0.0 1 9 4 1.4 5±7.7 3 4 0.3 2±7.2 7 2.3 3 5 0.2 4 3 3 0.3 4±5.4 5 2 6.0 6±4.5 2 1 6.4 4 1 0.0 2 7
2.2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满意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评分及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S A 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S D 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满意度评分对照组(n=3 0)观察组(n=3 0)t值P值5 4.5 9±4.5 6 5 4.4 4±4.5 7 1.9 8 3 0.0 9 9 4 3.9 9±3.6 4 3 3.1 4±3.7 2 9.7 6 2 0.0 2 9 5 8.4 6±6.4 6 5 8.6 7±6.5 4 2.5 9 2 0.1 8 8 4 5.4 6±3.4 5 3 5.4 7±2.9 7 1 0.0 0 6 0.0 1 5 6.1 2±1.4 1 8.2 1±0.4 2 8.1 4 2 0.0 3 1
3 讨论
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占比最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7]。肺癌具有发病隐匿、早期发现困难、预后较差的特点。患者常出现咳嗽、咯血等局部症状或消瘦、恶液质等全身症状,病灶可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8]。外科手术能最大程度切除肺部肿瘤病灶,隔离淋巴结和健康组织。然而,术后产生的一系列并发症都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预后以及后续的治疗,因此在术后采用有效的干预模式尤为重要。延续性护理是院内护理的延伸,为患者院外康复提供护理服务,将医院、患者、家庭密切连接,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行之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促进患者康复。
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中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是治疗的重要目的之一。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对患者的治疗及术后的生活质量均有不利影响,其可能是有疾病本身导致的,也可能是随着治疗,在此过程中而产生的。该研究对30例患者进行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出院前两组患者的,RPFS评分、QLQ-LC13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护理3个月后,护理后观察组RPFS评分、QLQ-LC13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 (2.34±1.03)分、(26.06±4.52)分、(33.14±3.72)分、(35.47±2.97) 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19.028、11.445、21.004、19.018,P<0.05)。 这与周喜春等人[9]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表明患者经干预后RPFS评分、QLQ-LC13评分分别为(2.99±1.17)分、(26.35±3.09)分,且 95%的患者心理状态为良好,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具有佐证意义。分析原因认为通过延续性护理不仅能够给予患者有效的专业指导,为患者于医务人员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沟通,提高患者遵医嘱的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坚持适量的运动锻炼,改善肺功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体征。
研究显示[10-11],癌症患者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情绪,约有70%的癌症患者有焦虑抑郁等。焦虑指的是由于预期的危险情境所引起的不愉快、紧张等情绪;抑郁指的是患者具有心情低落等情绪反应特点。该研究通过术后对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并进行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得到缓解,且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更好。通过延续性护理,患者能够通过微信、网络等方式获得心理指导,积极的心理疏导可减少患者由于紧张焦虑带来的困扰,此外还能通过运动、病友间的交流等提升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体验感。相关研究也显示,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患者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癌性疲乏,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缓解由于疾病导致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