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诊断肝外胆管梗阻的临床价值
2019-09-17訾一璇
訾一璇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新沂 221400
胆管梗阻性病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诊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MRI(磁共振成像)、MRCP(磁共振胆胰管造影)、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ERCP(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CT以及B超等,其中CT与B超的诊断准确率较低,PTC与ERCP均属于有创检查方式,故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受到了一定限制[1-2]。MRCP(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属于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新技术,通过利用磁共振原理,将体内胰液、胆汁等类似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流体行高精度成像,促使胰管以及胆管形态学状态清楚显示出来,进而明确诊断胰胆管疾病[3-4]。该研究主要针对肝外胆管梗阻诊断中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在该院诊治的肝外胆管梗阻患者中选取107例,患者年龄 19~87 岁,平均年龄(72.12±6.18)岁,男性62例,女性45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组织等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检查仪器为西门子Avanto--Dot 1.5T超导型MR扫描仪,嘱咐患者行MRCP检查之前保持4~8 h的禁食状态,取仰卧位接受检查;先在患者腹部行常规FSE(快速自旋回波)的横周面T2WI与T1WI扫描、冠状面T1WI扫描;行MRCP扫描时,行常规横轴面图像定位处理,行SSFSE(单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TE(回波时间)设置为 760 ms,TR(重复时间)设置为 16 000 ms,FOV(视野)设置为 34~42 cm,层厚设置为60 mm,矩阵设置为256×256,层间角设置在6~8°之间,采用单次激发模式,层数控制在9~12层之间,采用频率敏感脂肪抑制技术与不屏气呼吸触发技术,采用MIP(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对原始数据行二维重建处理,最终获得MRCP图像。
由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腹部影像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对管腔形态学改变、MRCP图像质量进行仔细观察。
1.3 观察指标
分析MRCP在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诊断中的定位准确率与定性准确率;分析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胆总管管腔的MRCP形态学。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均采用百分比(%)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CP在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诊断中的定位准确率与定性准确率分析
良性肝外胆管梗阻诊断中,MRCP的定位准确率为100.00%,定性准确率为98.67%;恶性肝外胆管梗阻诊断中,MRCP的定位准确率为100.00%,定性准确率为90.63%,见表1。
表1 MRCP在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诊断中的定位准确率与定性准确率分析[n(%)]
2.2 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胆总管管腔的MRCP形态学分析
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患者管腔主要呈现为均匀扩张现象,管壁则均匀增厚,有“鸟嘴样”改变出现在断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患者管腔主要呈现为不均匀的对称扩张现象,突然之间截断或者狭窄,管壁则不均匀增厚,有“双管截断征”出现。
3 讨论
临床上用来诊断肝外胆管梗阻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 CT检查、超声、ERCP以及MRCP等[5]。ERCP不仅能将胆胰管管腔形态学清楚显示出来,同时也能将十二指肠壶腹区以及降部显示出来,且造影时能够进行活检,同时还可行取石、放置内支架以及引流等操作[6]。但是该检查方式也有一定局限性存在,对患者而言具有有创性,检查医师的操作技术直接影响检查成功与否,稍有不慎还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7-8]。B型超声的空间分辨率较低,检查结果易受肠道气体干扰,同时检查医师的操作技术水平高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9]。CT检查虽然空间分辨率较高,能将胰腺以及肝门区的解剖结构清楚显示出来,但因胆管和周围组织密度相差不大,所以检查过程中需要用到特殊的造影剂[10-11]。MRCP技术则主要对人体内液体长T2驰豫值特征进行利用,然后再对各种脉冲序列进行利用,进而获得重T2加权图像,以次来将含水结构或者器官显示出来[12]。该检查方式具有无创的特点,检查时不需要行插管操作,同时也不需要采用造影剂与镇静剂,可将胰胆管内存在的液体作为对比剂,在完全梗阻的情况下也能对远端胆管影像进行观察。若患者有炎症合并出现,同样可采用检查方式对其进行诊断。除此之外,该诊断方式还能对胰胆管管腔解剖形态学图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促使管腔梗阻部位形态清楚显示出来,并对处于扩张状态的胆管宽度、长度以及梗阻近端的肝胆管分支形态进行测量[13]。
MRCP技术具有安全、无创、方便以及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能将胆管特点全方位、多角度显示出来,同时因其能够显示十二指肠环,所以能为临床提供连续、整体、直观的影像资料,在梗阻性黄疸评价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次,MRCP技术能将梗阻范围、部位以及病变长度明确,通过显示梗阻部位胆管管腔的形态学改变,利于将梗阻病因明确,对良性与恶性胆管梗阻进行有效鉴别与区分。该研究经研究发现,胆管梗阻位置判断中,MRCP技术的准确率较高,良性肝外胆管梗阻与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准确率均为100.00%。柏亚[14]学者采用MRCP技术对53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最终显示总定性准确率为90.6%,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0%,这与该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进一步证明了MRCP技术在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有效性。一般情况下,由良性病变造成的胆管梗阻主要表现为胆总管轻、中度扩张,管壁较为柔和,狭窄段胆管呈现为均匀对称状态,管腔则有移行性狭窄现象出现,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出现“鸟嘴样”改变。如果受累段胆总管呈现为不均匀扩张现象,管壁处于凹凸不平、僵硬状态,狭窄位置的管腔突然之间截断,胰头部有“双管截断征”出现,则很大可能是由恶性病变造成的胆管梗阻。但临床上不能完全将管腔突然截断以及胆总管不不规则扩张作为确诊恶性胆管梗阻的依据,同时也不能仅评价胆总管下段移行性狭窄来确诊良性梗阻。
综上所述,肝外胆管梗阻诊断中MRCP具有良好的定位准确性与定性准确性,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