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效果分析
2019-09-17武瑞云
武瑞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平邑分院神经内科一区,山东临沂 273300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因为脑底小动脉出现病理病变,引起局灶性出血、玻璃样变样、纤维性变性,进一步促使血管壁强度受损被削弱,导致血肿扩大以及脑组织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坏死状态[1]。而随着疾病的深入,可发现血肿扩大的原因与血肿形态、凝血功能、药物使用量、出血部位有关,为了挽救患者生命,还需尽早实施药物治疗[2]。通过分析往期报道,可发现甘露醇具有较高利用价值,能够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属于有效脱水药物,是一种高渗性脱水机,也是目前脑部疾病患者常用药,在治疗期间,可延缓神经元的不可逆损害,抑制神经细胞膜氧化,清除自由基,降低颅内水肿,获取满意效果[3],但随着近年来的广泛推广,临床学者在分析治疗时间中,存在不同争议性[4]。而该文旨在探索对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甘露醇治疗,并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面对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时,还需采用奇偶数法分组,两组中各50例,入选标准:①患者经影像学检查中,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性疾病;②患者均无本次试验药物过敏现象;③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④患者经CT检查,可发现血肿量<30 mL;⑤患者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家属是否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②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排除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患者;④排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液性疾病患者;⑤排除混合性卒中或出血性梗死患者。
观察组高血压病程 (6.85±1.45)年,平均年龄(68.56±2.62)岁,发病时间(12.45±1.64) h;性别:男性23例,女性27例;出血部位:16例为壳核出血,18例为基底节区出血,16例为脑叶出血。对照组高血压病程(6.57±1.22)年,平均年龄(68.79±2.53)岁,发病时间(12.62±1.57) h;性别:男性 24 例,女性 26 例;出血部位:17例为壳核出血,19例为基底节区出血,14例为脑叶出血。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延期甘露醇治疗,在患者发病后,给予常规脑保护剂、脑营养剂等对症治疗,且注意保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且注意控制感染,加强抗生素的使用,并在发病后24 h使用脱水(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甘露醇(国药准字H20073135;规格250 mL)治疗,在发病后 12 h内给予甘露醇治疗,每隔6~8 h重复滴注1次,每次静脉滴注250 mL,且控制在30 min内滴注完[5]。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肿量、水肿面积、总有效率、血流量、血流速度、外周阻力、临界压力、NIHSS评分、Barthel评分。
显效[6]:患者经治疗后,病残程度为零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有效:病残程度为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无效:病残程度为4~5级,病情无任何变化。
NIHSS评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7]:主要评估患者当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共有15个项目,分数越高,代表缺损程度越严重。
Barthel评分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8]:≥96分:正常;75~95分:轻度功能障碍;50~74分:中度功能障碍;20~49 分:严重功能障碍;0~19 分:极严重功能障碍。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次统计值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总有效率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总有效率[n(%)]
2.2 对比 NIHSS、Barthel评分
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 NIHSS、Barthel评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 NIHSS、Barthel评分[(±s),分]
组别N I H S 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B a r t h e l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 0)对照组(n=5 0)t值P值1 8.7 5±1.6 5 1 8.5 9±1.7 4 0.5 4 2 6>0.0 5 5.8 6±2.5 5 1 0.6 4±2.4 3 7.8 4 5 2<0.0 5 7 1.8 5±4.5 3 7 1.6 9±4.8 2 0.3 2 5 1>0.0 5 9 1.3 7±2.3 6 8 2.6 4±2.8 7 1 1.7 4 5 8<0.0 5
2.3 对比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两组对比治疗前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对比性,而观察组治疗后血流量、血流速度、外周阻力、临界压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脑血流动力学参数(±s)
表3 对比脑血流动力学参数(±s)
组别血流量(c m/s)血流速度(m L/s)外周阻力[k P a/(s·m L)]临界压力(k P a)观察组(n=5 0)对照组(n=5 0)t值P值1 4.8 6±1.5 7 1 3.6 8±1.8 5 1.6 5 2 3<0.0 5 8.7 9±1.5 3 7.4 1±1.1 9 2.8 4 5 4<0.0 5 1 4 5 2.5 8±2 8.5 6 1 5 8 6.9 9±3 4.1 9 5.2 3 6 5<0.0 5 8.4 6±1.3 9 9.5 8±1.5 4 2.1 0 2 5<0.0 5
2.4 对比水肿面积、血肿量
观察组血肿量少于对照组,水肿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 见表 4。
表4 对比水肿面积、血肿量(±s)
表4 对比水肿面积、血肿量(±s)
组别血肿量(m L)治疗前 治疗后水肿面积(c m 2)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 0)对照组(n=5 0)t值P值2 2.5 1±1.6 8 2 2.6 3±1.7 5 0.4 1 2 3>0.0 5 8.4 2±1.0 5 1 3.8 9±1.7 4 5.8 6 5 4<0.0 5 4.5 9±1.6 5 4.6 2±1.7 1 0.4 2 3 5>0.0 5 2.1 1±0.2 1 3.5 6±0.5 4 1.5 8 2 4<0.0 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个较为短暂的过程,具有发病急骤、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早期可因为血管壁强度受损被削弱,促使脑底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进而形成微小动脉瘤,造成局限性的小动脉管扩张,若此时干预不及时,可导致血肿扩大,危及患者生命安全[9-10]。早期通过脑营养剂、保护剂、抗生素治疗,虽可控制病情恶化,起到稳定作用,但无法改善病情,因此还需配合甘露醇治疗,其在降压、脱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一种常见的降颅内压药物[11]。
甘露醇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主要作用机制包括:①甘露醇能够有效达到止血作用,增大血流量,促进血液流通,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容量,获取较好的降颅内压作用[12];②甘露醇通过静脉滴注措施后,可短暂性升高血压,但可促使脑组织脱水,获取明显效果。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可发现患者在发病后6~7 h内便可形成血肿,若甘露醇的治疗时机不合理,可导致血肿扩大现象严重,进而加重病情,对此还需注意药物使用时机。早期使用甘露醇能够有效避免血肿扩大现象发生,及时控制颅内压,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减轻对脑组织造成的创伤性,减小水肿面积和血肿量,获取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后血流量、血流速度、外周阻力、临界压力优于对照组(P<0.05),NIHSS 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甘露醇能够在进入人体循环后,及时控制疾病恶化,缩小血肿面积,控制病情恶化,防止对肾脏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进一步获取满意的脱水效果,降低细胞外液量,提高治疗安全性。寿利军等[13]学者在《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效果观察》一文中,对照组和该院相同选用了延长甘露醇,观察组选用早期甘露醇,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而该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两组无差异性,由此说明,延长甘露醇效果明显。但在寿利军等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有5例死亡,14例不良反应,而该次研究中无死亡、明显不良反应患者,因此其可能与用法、用量、用时有关。
综上所述,早期甘露醇具有用药安全性、疗效性、作用性等特点,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中效果显著,可缩小血肿量,控制病情恶化,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总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