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治疗4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疗效观察
2019-09-17李英
李 英
(山西省翼城县中医医院,山西 临汾 043500)
子宫粘膜下肌瘤是妇科典型疾病,已婚中年妇女为高发群体,且年轻化趋势明显,临床症状表现为月经不规律、腰痛、尿频、白带增多等。该疾病临床症状特异性不明显,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诱发子宫颈癌、子宫腺体癌等并发症,甚至会导致化脓、感染等情况,使得患者的生命岌岌可危。现阶段,开腹手术是该疾病治疗的常见方法,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较慢[1]。近年来,宫腔镜技术日益成熟,并广泛运用于疾病治疗中,临床效果明显。鉴于此,本研究尝试采用宫腔镜手术,并选取特定对象验证其有效性,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治疗的子宫粘膜下肌瘤病案中抽取80例,均为2018年患者,同意参与研究,并将存在脏器严重疾病、精神疾病者予以排除。其中平均年龄为(45.5±1.5)岁,平均体质指数为(22.31±1.04)kg/m2。对于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例,以双盲筛选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以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对比不明显,不会干扰本次研究数据的统计结果。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后取仰卧位,细致地消毒铺巾,缓慢地打开腹部,准确寻找肌瘤,将肌瘤予以完整剥除,采取“3-0”可吸收线缝合宫腔内膜,然后采取“1-0”可吸收线将子宫肌层及浆膜层完全缝合,最后常规关腹。观察组则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术前指导患者早晚各服用两片米非司酮,术前30min将3片米索前列醇片置入阴道后穹窿,术时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取膀胱结石位,常规消毒铺单,借助治疗用的宫腔电切镜(奥林巴斯生产)。将宫口渐渐地扩张9号扩宫棒,置入治疗用的宫腔电切镜,持续将0.9%的氯化钠溶液灌注如宫腔,促使其膨胀,然后实施等离子电切术,并同时对子宫腔内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基于肌瘤大小、位置深浅实施相对应的手术方法,细致检查无明显残留肌瘤后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如实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相关指标,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调查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次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以、%表示研究要求观察的各项指标,并通过t、x2予以有效检验,P<0.05说明了两者之间差异较大。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据统计得知,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n=40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n=40
组别 手(术m时in)间 术(中m出L血)量气术时后间肛(门h排)住(院d时)间观察组 66.23±12.07 49.48±25.34 18.11±2.14 4.22±1.04对照组 75.54±13.27 86.09±40.25 36.04±8.06 7.01±3.27 x2 6.254 6.325 10.254 7.247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据统计得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临床上,子宫肌瘤属于一种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25.1%育龄妇女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子宫肌瘤[2]。子宫粘膜下肌瘤体积较小,产生血症的风险较大,久而久之出现贫血症状,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宫腔镜手术方法广泛运用于临床,优势较为明显。对于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属于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影像设备系统的指引下,实施微创切除,保全子宫,并不影响卵巢功能,且在比较密闭的环境中实施,也可在腹腔镜的引导下操作人员能够对盆腔内病灶及周围组织的真实情况予以清楚地观察,避免手术操作损伤肠道其他组织器官,预防不良反应的出现。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证实了宫腔镜手术对于子宫粘膜下肌瘤治疗的有效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