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馈式教学在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2019-09-17崔海燕陶阳王红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5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认同感急诊科

崔海燕 陶阳 王红霞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建构主义逐步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对当今世界的教学理念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1]。建构主义的教学一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学生经历问题解决过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密切互动。“反馈式教学法”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信息由单项传递变为多元反馈[2]。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对抢救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3]。目前,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已成为共识,让实习护生更好地掌握急救技能更是临床带教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中心通过对2016年1 月—2016 年12 月来急诊科实习的120 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反馈式教学法(Feedback teaching),为临床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4]。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临床资料选取2016 年1 月—2016 年12 月来急诊科实习的护生120 例,随机数字选择其中奇数试验组60 例,偶数对照组60 例。年龄19~21 岁,实习时间均为4 周。两组学生一般资料:120 名实习生护生学历均为专科,其中男生36 名,女生84 名。随机编号,并按照奇数偶数随机分组,实验组男生15 名,女生45 名,平均年龄(19.00±0.50)岁。对照组男生21 名,女生39 名,平均年龄(18.50±0.4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小组设置

成立反馈式教学小组小组成员9 名,包括组长1 名,副组长2 名,秘书1 名,组员5 名。小组职称结构:副主任护师1 名,主管护师4 名,护师4 名;学历结构:本科9 名。证书资质:取得美国心脏协会(AHA)ACLS 导师证书1 人,取得BLS 证书3 人。组长负责督促指导教学活动,与实习护生每周五座谈讨论;2 名副组长分别负责门诊与监护室培训计划与分工,授课学习内容具体安排;秘书负责统计考试成绩、问卷汇总、反馈分析;组员负责授课和带教并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2.2 教学方法根据入科时间制订计划

第1 周 新生入科

教学目标:熟悉急诊科工作环境,观察实习护生对急诊环境的应激反应;熟悉各班次工作流程,了解急救基础知识水平[5];了解抢救车急救物品放置位置,掌握常用急救药物的用法、用量,适应症,禁忌症、药物作用及副作用;了解各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实施班次带教[6]。

实施方法:统一介绍环境;摸底测试实习护生的急救知识和基础操作,确定教学目标,同时根据每名实习护生操作熟悉程度,合理安排带教老师和制订教学计划:深入访谈护生了解实习护生对急诊环境的应急反应,做好个性化心理辅导并进行急救理论知识及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7]。

第2 周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掌握急诊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常见急症的临床表现、及各种皮试的配置及结果观察)、急救基本技能(患者床旁操作中培训),培养应急能力;关注实习护生知识需求、心理变化及带教效果。

实施方法:及时反馈上周所学的的内容并根据反馈结果再次制定授课计划,根据反馈结果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讲授、急救流程培训并针对典型的急救案例集体探讨;深入座谈了解实习护生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小结并指导。

第3 周 师生互换

教学目标:实习护生能够针对典型的急症进行分诊,熟悉常见急症的抢教流程,师生交流职业感悟。

实施方法:实习护生根据在急诊科所见、所做、所学及所悟,做PPT 课件,在带教老师及同学面前演示,在科室培训中给老师授课。

第4 周反馈总结

教学目标:了解护士带教效果,实习护生反馈问题,问卷反馈式教学对实习护生的影响

实施方法:教学小组秘书问卷式调查反馈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实习护生填写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职业认同感量表,评估反馈式教学对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认同感的塑造。进行急救技能考核总结分析,展示反馈式教学成果与职业认同感评价[8]。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 16.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录入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 所示,实验组学生的留置导尿、静脉输液、心肺复苏的平均考核成绩分别是(91.00±2.34)分、(91.19±2.56)分、(94.50±2.79)分,对照组三项的平均考核成绩分别是(79.50±1.44)分、(80.18±1.01)分、(81.09±1.9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三项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本课题将反馈式教学法应用到急诊实习护生临床实践中,旨在改变实习护生过于依赖护士教的现状,实现临床护士与实习护生互教互学,提升实习护生的急救技能和职业认同感[9]。实习期是护生职业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应激可能会影响护生的职业认同感[10]。急诊科是专业性强、任务重的科室,也是护生实习计划中必须轮转的重要科室,但是刚进入急诊科的护生缺乏实操作能力,往往表现为束手无策、无所适从[11]。如果平日的技能学习和考核仅处于教学模式下,遇到需要救援的病人时,很可能就会“临阵脱逃”,应该掌握的技能也就成了“纸上谈兵”。据统计90.81%实习护生对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不理想,严重影响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12]。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护理技能训练并过于强调反复练习,难以及时直观的反馈学生的实习效果,同时练习过程相对盲目,极易造成单调乏味的现象,造成练习成果低下的情况。反馈式教学具有结合临床患者、实际操作客观、主动的自我展示等优势,对提高实习护生急救技能效果显著。反馈式教学让实习护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帮助发现操作中的不足,从而提升急救技能的实用性。反馈式教学包含了实习护生更多的自我分析,故其评价反馈不会受限于主观性影响。随着救护车智能终端与无线网络全面广泛的普及覆盖,更为反馈式教学提供更便捷、直观的临床案例。本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在留置导尿、静脉输液及心肺复苏3 项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职业认同感的问卷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组间比较具有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说明反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急诊实习护生的急救技能和职业认同感。

表1 两组学生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学生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分,)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认同感急诊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