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日患者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17攀钢集团总医院病案统计科617023吴学智
攀钢集团总医院病案统计科(617023) 吴学智
【提 要】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2017年超长住院日患者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7年全部出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利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其中251例超长住院日患者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纳入全部出院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1例超长住院日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2.30:1;住院时间集中在44~60天;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最多;患者分布前三位科室为骨科、烧伤科、普外科;疾病构成前三位为“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肿瘤”、“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术前住院日主要集中在1~10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医疗付费方式为全公费(相较于其他)、病情状况(急、危相较于一般)、住院期间转科、手术和疾病ICD分类(损伤中毒、肿瘤、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和呼吸系统疾病相较于其他疾病)是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论 医院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重点科室及疾病的患者管理,推行双向转诊服务,缩短术前住院日,建立预警报告与主任大查房制度等,减少超长住院患者数量,降低医院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日是评价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医院效率的重要指标,它综合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护、医技实力和医院管理水平[1]。而超长住院日对医院整体的平均住院日影响严重,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目标的重点之一。对超长住院日的规定,目前国内尚无明确界定标准,根据相关文献[2-4]及医院实际情况,本文将某三甲医院2017年的出院患者住院日大于等于99%分位数(P99=44天)的患者定义为超长住院患者,共有251例患者符合条件。首先对251例超长住院患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其分布规律,然后纳入全部出院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影响因素,为医院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于某院病案统计科病案信息管理系统2017年全部出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总计23084条数据,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婚姻、民族、付费方式、住院天数、主要诊断及ICD-10编码、手术、转科等相关信息,数据完整、真实可靠。
2.统计方法
在全部数据中计算住院天数的99%分位数为44天,以此定义住院天数大于等于44天的患者为超长住院日患者,筛选出这些患者,对其主要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算术平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等进行描述,住院天数呈偏态分布,文章提及的平均住院日未作明确标注均选用中位数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进行描述,并计算构成比。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分析均利用SPSS 23.0统计软件完成。
结 果
1.基本情况
2017年全院出院患者23084人次,平均住院日10.92天,中位数8天,其中超长住院日患者251例,占全部出院患者的1.09%,平均住院日63.92天,中位数57天,如果剔除超长住院日患者,理论上可以缩短全院平均住院日0.58天(此处的平均住院日均指通俗意义上的平均住院日,采用算术平均数)。全院住院日几何均数为8.45天,其中超长住院日几何均数为61.21天,是前者的7.24倍。可见虽然超长住院日患者占的比例很低,但对全院的平均住院日影响很大,不容忽视。
超长住院日患者中,住院时间在44~60天有144例,占57.37%;61~80天有58例,占23.11%;81~100天有36例,占14.34%;101天及以上有13例,占5.18%。
从性别和年龄看,男女性别比为2.30:1,且各年龄段男性数量均多于女性,“40岁~”年龄组性别差距最大,达到3.39:1。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及以上年龄组,二者合计占82.07%。不同性别在年龄组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05,P=0.107)。见表1。
表1 超长住院日患者性别及年龄构成情况
*:不同性别年龄段构成比较χ2=6.105,P=0.107。
2.科室分布情况
从科室分布情况来看,超长住院日患者主要集中在骨科、烧伤科、普外科、肿瘤科和神经外科,这五个科室超长住院日患者人数占到总人数的72.51%。其中骨科最多,占31.08%,主要以各类骨折为主,烧伤科主要以各类烧伤为主,普外科主要以各类恶性肿瘤手术为主,肿瘤科主要以各类恶性肿瘤的对症治疗为主,神经外科主要以脑外伤为主。结果显示,骨科不仅超长住院日患者人数最多,而且平均住院日也相对较长,应重点关注,见表2。
表2 超长住院日患者前五位科室分布情况
3.疾病构成情况
从疾病分类构成情况来看,前五类疾病占超长住院日总人数的79.28%。其中“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人数最多,占了将近一半的比重,它的平均住院日也是最长的,此类疾病应该成为医院重点关注对象,见表3。
表3 超长住院日患者前五位疾病分类构成情况
4.术前住院日情况
251例超长住院日患者中有157例手术患者,占62.55%,平均住院日60天。其中术前住院日最短的是当天急诊手术,最长是113天,平均术前住院日12.47天,术前住院日中位数7天。术前住院日主要集中在1~10天,占45.86%,平均住院日也相对较高,长达63.5天。缩短术前住院日将有效降低患者住院天数,从而降低全院平均住院日,见表4。
表4 超长住院日患者术前住院日分布情况
5.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以患者是否是超长住院为因变量(住院天数≥44天:Y=1,住院天数<44天:Y=0),以性别、年龄、付费方式、入院病情、疗效、是否转科、是否手术、疾病ICD-10分类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方法选择Forward:LR法,变量进入标准α=0.05,剔除标准为α=0.1)。结果显示:男性、年龄、医疗付费方式为全公费(相较于其他)、病情状况(急、危相较于一般)、住院期间转科、手术和疾病ICD分类(损伤中毒、肿瘤、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和呼吸系统疾病相较于其他疾病)是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见表5。
表5 超长住院日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1.超长住院日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该院超长住院日患者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第一,男性患者远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患者的社会属性有关,男性一般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更多的工作生活压力,并且危险性较高的特殊职业往往都是男性在从事[5]。该院为一家大型钢铁企业职工医院,各类金属冶炼、板材冷轧热轧等工作的一线工人,工作危险系数较高,且多由男性从事。第二,重点关注骨科和烧伤科,这两个科室超长住院日患者数量最多,疾病多为各类骨折与烧伤,直接导致“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这一类疾病在疾病顺位上排名第一。主要是因为骨折、烧伤这类疾病没有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往往伴随手术(甚至多次手术),且术后需要长期康复治疗,住院时间与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和复杂性息息相关。第三,年龄是超长住院日的危险因素,251例超长住院日患者中有105例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41.83%。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罹患各类疾病的风险增加。同时,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人口老龄化加剧,多数老年人身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由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衰退,免疫功能的下降,使得疾病的治疗往往效果差、恢复慢、易反复,导致住院时间增加[6]。第四,入院病情危急、转科、手术等均显著影响患者住院时间,这些因素体现的是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复杂性,转科说明患者同时伴有其他需要治疗的并发症或合并症,住院期间手术创伤较大,且易发生术后感染,因此住院时间相对要延长。第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还发现,医疗付费方式为全公费的患者相较于其他付费方式,更容易发生超长住院。可能是因为全公费患者多为工伤患者,不必担心住院费用,存在出于自身目的故意延长住院日的情况。
2.措施建议
超长住院日患者一方面严重影响医院总体平均住院日,另一方面占用(甚至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超长住院日患者的产生。第一,针对集团公司从事高危险性岗位的一线职工,单位应该加强岗位安全培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增加安全保障措施,这也将有效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第二,针对超长住院日患者人数排位靠前的科室与疾病,加强相关科室与疾病的管理。一方面引进或培训相关疾病的人才,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推行双向转诊服务,将处于术后恢复期或慢性病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的治疗与康复[7]。第三,对于手术患者,采取多种措施缩短术前住院日。包括术前准备与完善术前检查同步进行、医技科室配合临床做好病人的相关检查、将术前住院日纳入相关科室绩效考核等。第四,建立预警报告与主任大查房制度。对于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住院患者实施重点查房,对患者长时间住院的原因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上报医务部。医务部进行追踪管理,纳入终末病历重点质控。第五,针对病情已经好转,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但出于个人目的(公费、工伤、对方赔付、保险等)故意延长住院日的患者,医院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通过宣传教育说服其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