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化的小学品德高效课堂建构

2019-09-16刘敏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构建策略生活化

摘   要:道德教育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生活和教育密切相连、相互影响。生活需要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同样需要在生活中实践,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小学品德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品德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文章分析了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活化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品德;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作者简介:刘敏,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合生育才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品德教学。(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7-0043-02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有效性不强,一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案例都脱离了时代需求、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在当前的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措施提升品德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意识到“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与时俱进的途径。本文将在分析小学品德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小学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式单一刻板。品德课程是对学生的观念和思想等进行引导教育的学科,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惯于采取“灌输式”教学,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是什么;学生会被直接告知“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再加上教学方法不当,而教材的部分文字表述较为古板,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小学品德课程枯燥乏味。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端坐在教室里几十分钟实为不易,如果教师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将传统的品德教育转变为基于生活的高效课堂构建。

2. 考核方法不合理。小学品德是以教育思想和行为为主的课程,但目前的课程考核仍以考试为主。利用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较为有效的,任何课程学习都需要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因而品德课程定期检测非常有必要,然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有其特殊性,书面测试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知道道理并不難,但能否应用于生活才是关键。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能反映出他们对理论的掌握情况,如果在现实中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学生是否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因此,单纯的考试方式显然与基于生活化的小学品德评价标准不一致。

3. 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社交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无所不包的教科书,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而言,生活中蕴藏着无穷尽的道理。将丰富多彩的生活限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违背了品德课程开设的初衷。开展基于生活化的小学品德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更多的生活体验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也就是说,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验积累,对思想品德教学至关重要。

二、基于生活化的小学道德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 深入把握和整合教材。笔者认为,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活动应当以教科书和教学大纲为指导,教师也应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情况,创建校本教材,或适当补充和改编教材,以适应师生的需求。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科书中的案例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提升教学效果。

以“购物的学问”一课为例,学生对如何科学地购买商品,身为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消费者协会相关知识进行补充介绍,使学生明白“3·15国际消费权益日”的内涵和意义,并列举日常消费中遇到的问题,如商家缺斤少两、贩卖假货等,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 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阶段,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相关设备,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如充分利用线上品德教学资源,通过视频短片、图片等方式在课堂上将生活事务模拟再现,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白,在遇到上述问题时如何明辨是非、如何处理问题,最终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总而言之,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 实施生活化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必须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进行理论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口头转述或灌输式填充,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并以此为切入点,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与知识密不可分,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以“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预留问题,如“你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一贴切学生生活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家乡进行调查了解,并根据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指出自己家乡的变化。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家乡的民情风俗、建筑风格、饮食文化等方面入手进行调查。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拉近学生生活与理论知识的距离,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强化生活化实践体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生活实践密不可分。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要求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背了多少名人名言,听了多少故事,而是要求学生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道德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明白道德来自生活,且运用于生活。

以“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调查通信技术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课前向学生提问:“哪些通信工具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方便?”通过课前准备,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通信技术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全球大事,聊天软件可以实现与家人视频聊天,网上商城可以便捷购物等。这些结论都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得来的,源于生活。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理念,将生活元素融入小学品德教学,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理解、感悟品德知识,并付诸行动,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诚.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

[2] 吴娟.探究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

[3] 张美英.贴近学生生活打造品德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责任编辑 曾轶维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构建策略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让品德微课助力学生的情感体验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