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创意木工活动“树”的思考

2019-09-16李文庆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木工粘贴小班

李文庆

在一次午后散步中,孩子们发现了幼儿园的院子里落满了各种树叶。于是他们纷纷讨论起来:“这是梧桐树叶,这是银杏树叶……”我笑着与他们交流:“那你们喜欢哪种树呢?”孩子们异常兴奋,纷纷把自己喜欢的树指给我看。每个幼儿都有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与学习艺术的潜能。基于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了一节小班的创意木工活动,将目标定为以下三条:通过欣赏图片,了解树的不同外形,感受树的结构美;尝试运用长条形的木材拼摆、粘贴出树的外形结构,并进行简单装饰;喜欢参加木工活动,体验木材作画的乐趣。

一、材料准备——由单一到多样

在前期材料准备的过程中,我先是提供了长短一样的冰棒棍,但在实践中发现,幼儿利用单一长度的冰棒棍粘贴出来的树造型千篇一律,无法满足幼儿自由表达的欲望。于是,我带领幼儿收集长短不一的木棒、树枝等多种木质材料,给幼儿后期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颜料方面,小班幼儿已经能用一些顏料进行简单、平面的涂刷,因此,我们选择使用呈液体状的白乳胶进行黏合,并将其放在圆形、大小合适的塑料盒中,方便幼儿取放。在辅助材料提供上,我投入了不同色系的毛线、长短不一的毛根、可折叠的吸管等材料,引导幼儿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让作品构成更加丰富。在自然物的选取上,我又添加了具有蓬松立体感的棉花、新鲜的叶子、花瓣和一些细小的麦穗,“自然之物”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艺术的美妙,贴近木工活动所想表达的自然之美。

二、活动过程——从被动到主动

1. 模仿秀——激发幼儿主动地感受与欣赏

在前期铺垫中,幼儿已经知道树的基本构成部分:树根、树干、树枝、树叶,但他们对于树的感知还是偏于单调。为了刺激幼儿创作的灵感,我结合白板电子设备,出示多种不同造型的树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请幼儿自行点击想要观察的树。小班幼儿具有喜欢模仿的特征,故在他们观察欣赏后,我又设计了“模仿秀”这一游戏情境,并提出开放式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棵树?你会如何模仿这棵树?快来展示给我们看吧!”这种对树造型的“模仿”,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其沉浸在愉快的扮演游戏中,也使原本静态的观察融入更为动态的体验,帮助幼儿在主动的游戏中,再次丰富对树的认知。

2. 起名字——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表现与创造

小班幼儿具有行动目的性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他们较难从头至尾地完成自己最初的构思。为了让幼儿在木工活的中更加充分地释放自己的大脑与双手,我设计了“起名字”的环节,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进行表现。如幼儿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狮子树”“长果子的树”,并根据自己设计的想法选择材料创作出作品,避免了无意识的拼摆。在“起名字”环节的设置下,幼儿从拼摆树枝、木棒,到粘贴树叶,每一步都在认真专注地操作着。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幼儿还会与同伴分享自己作品的名字以及创作中的亮点,实现了幼幼间的良性互动。

3. 丛林系——营造幼儿欣赏与表达的审美环境

优美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审美的发展,故我将幼儿木工作品的展示与环境创设相融合。如我选用了与“树”关系亲密的原木色的纸箱,并将其高高矮矮的堆积起来,再将幼儿的作品放置上去,使作品的展示充满层次感。此外,我又搬来绿萝放在个别纸箱上,营造出森林灌木丛生机盎然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交谈,欣赏自己与同伴的作品,极大程度提高了对美的感受与体验。总之,在木工活动中,教师应以“儿童为本”,让每一个幼儿在其艺术天性的引领下,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好。

猜你喜欢

木工粘贴小班
基于特征参数化的木工CAD/CAM系统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帖脸谱
木工课——《野孩子乐队》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猫头鹰》小粘贴
A ski trip to Japan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纪宇:木工让我寻找到自己
数控木工轮廓铣床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