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书忆往四十年

2019-09-16马瑞洁

现代出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联出版社

马瑞洁

编辑作为助人出版的职业,“为人作嫁衣”的辛劳不言自明。优秀的编辑之所以甘愿一生与书为伴,往往因为他在编书人之外,更是爱书人。也总有一些资深编辑愿意化身“写书人”,将这些观察和经验分享出来,帮助年轻的同行一窥职业门径,《做书的故事》便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是李昕先生继《做书——感悟与理念》《做书的日子:1982-2014》之后,第三本以“做书”为题的著作。这三部书视角独特、文风坦荡,既有编辑出版之灼见,又有书话掌故之雅趣,值得出版业界与学界、做书人与读书人共同关注。

一、品牌整体创新:出版竞争之灼见

李昕从事编辑工作近四十年,从入行时的普通编辑开始,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室主任、香港三联书店总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是为数不多的任职香港、领军京沪的出版家之一。

从时间维度来看,李昕的职业生涯横跨编辑地位尊崇的20世纪80年代初,和“千万不要做编辑”的出版滞涨时代;从空间维度看,他的从业经历横跨大陆和香港,既有大陆最高级的文学出版社,又有彻底市场化管理、自负盈亏的“陆资”出版企业,还有备受知识分子瞩目的传统人文社。早期的工作经历塑造了李昕的职业荣誉感和文化使命感,中后期的工作经历则使李昕形成了鲜明的出版竞争意识。

李昕说“我这大半辈子,作为知青下乡不算,只从事了一种职业,就是编辑。”①编辑身份的自我认知,使得李昕很少脱离编辑实务直接由全行业宏观格局谈出版理念;但在出版业转企改制、转股上市时代背景下的总编职责,也促使李昕绝不拘泥于个体编辑经验就书论书。李昕所谈的,是以品牌整体创新为核心的出版竞争策略;各类编辑实践,则被他嵌入产品发展的版图中加以定位和剖析。

李昕提出的以“品牌整体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出版竞争策略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出版社发展要有专业化、品牌化的整体意识。每一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既有资源,这些资源就是出版社的品牌根基,完全脱离根基另起炉灶,很难获得成功。从出版社生产线的发展来说,要抓住本社品牌特色做好整体规划,“不符合出版社专业特长的不要做”②。三联曾经尝试做音乐CD唱片、做辞典,所费人力物力巨大,产品质量也有保证,但就是得不到市场肯定,其原因即是违背了“不熟不做”的規律;从编辑个人策划的角度而言,“不可能各自为战,而必须服从于自己所属的出版社的发展方向”③,出版社的整体创新、思路创新、品牌创新和产品线创新,“对于一个出版社的发展,远远比编辑一时一地的、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出版项目和选题中的创新,来得更加重要。”④

其二,编辑工作自始至终离不开创新。李昕认为,对出版社來说,创新应该是一种战略思维,是在中长斯规划中找到突破口,确定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形成一条或几条产品线⑤;对编辑而言,创新集中体现为社会创新。编辑要从众多书稿中发现新的思想理念、新的艺术形象、新的社会话题、新的创作方法,并凭借良好的“书感”,结合形式创新,将作者的个人成果社会化。⑥李昕反对编辑“炒冷饭”,他认为编辑工作就是给出版物增值的工作,创新则是编辑工作题中应有之义:“编辑不应该从事重复性工作。一本书从编辑手中经过,一定要带上编辑自己的特点,一定要加入编辑自己的创意。……这样才不枉做编辑一场。”⑦

“品牌整体创新”的出版竞争策略在李昕“做书”三部曲中,贯穿始终。例如他提出要以作者为中心发展出版品种,理由就是这样既可以将作者所有成果收入囊中,还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加作者对出版社的归属感。⑧团结作者就是稳固出版资源、强化本社品牌。“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不是书稿的竞争,而是作者资源的竞争”⑨,并因此提出“以作者为中心的策划在竞争时代对于保护出版社的利益是非常重要的”⑩。再比如,他谈到书稿的政治把关时,又站在出版品牌建设的立场上指出面对真正有价值的好书,出版社却只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担风险就不担风险”,看似只是损失了一两个选题,实则是“接连损失一批选题。因为这种事情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消息传出去,对出版社的负面影响很大,从此这一类的选题可能很难再抓到了”?。他在详述三联杀出重围拿到王鼎钧作品系列和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出版权的经过后,也强调这样的成功不是单品的成功,而是品牌塑造的成功。《邓小平时代》在三联成功出版后,同类选题纷至沓来,吴敬琏、于幼军、星云大师的著作均在此列。?

在“品牌整体创新”的发展策略框架下,李昕对某些看似“失败”的个案做出了肯定。比如三联对孤独星球(LonelyPlanet)旅游书系和绘本出版两个板块的开发,几年实践下来,市场表现始终平平。但李昕认为这个项目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是符合“成规模、成板块、成产品线”的出版社战略发展规律的,“项目不成功并不意味着做法不正确,这是两回事。下次选对了项目,还是要这样做的。”?

有人直指所谓畅销书经验总结,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当事人在畅销前既无把握,后来者也难复制其经验。如果仅从单本畅销书来看,的确有一定道理。但李昕的“做书”三部曲却提示我们,如果把视角升高、视线放长,就不难发现,虽然单本甚至单品类图书的畅销与否很难准确估计,但从品牌建设的全局而言,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却是处处有规律可循的。李昕书中案例虽多且散布全书,却毫无繁复堆砌之感。就是因为李昕对这些案例的引述、评析皆以品牌整体创新的出版竞争策略为出发点,旁征博引间,使读者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二、合作共赢:书话掌故中的编创关系

在《做书的故事》中,李昕讲述了许多自己与学术界、文化界名人交往、为他们出书的往事。虽然李昕说自己和作者之间“一般也只是工作关系,而非私人交往”,“作者就是作者,我对他们永远保持谦恭和尊敬,是决不敢谬托知己的”?,但以笔者看来,李昕能够获得众多知名作者的信赖,其“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编创相处之道,十分值得我们编辑探究和学习。

因此编辑要想和第一流的作者交往,非要自己也是第一流的编辑,具备第一流的职业素养不可。编辑素养主要有两点,一是熟知相关领域,能够准确判断选题和作品的价值,并通过编辑创新再为作品增添附加价值;二是体察作者出版作品时的现实困难和核心诉求,能够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回应作者需求、以专业手段帮助作者排除隐忧。

以“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出版为例,李昕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时期即已关注到这位台湾散文大师,在香港仍持续搜集其作品。他对这套书的重视,不局限于著名史学家王奇生和高华的肯定,而是因为他真正理解这部作品的价值,“它给我带来的思想震撼和情感上的冲击力,的确令我难忘”。正因为此,他才会在给鼎公的信中写道:“三联要隆重推出的不仅仅是一套回忆录,而且是一位长期被中国文坛忽略的文学大家”,才有底气决定连续推出16种的王鼎钧作品集。

因为熟悉鼎公作品,了解我国的出版政策,李昕明白鼎公最关心的并不是稿费,而是作品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原貌。因此李昕同时做出了“尽最大努力保持作品原貌不变”的承诺。这样诚恳、知心的来信当然能够打动作者,三联在版权争夺战中脱颖而出,后来者居上也就理所当然了。

更典型的还有李昕对刘再复的帮助。他建议刘再复写《红楼梦悟》,并继而推出《红楼四书》,由此打破了刘再复在大陆出版的僵局。帮助作者突破瓶颈的事还有很多,许许多多作品的出版过程中,李昕无不以其过人胆识,尽力作者提供帮助——作者怎能不感念他“真是好编辑”,“为国家为他人默默地做了许多‘嫁衣裳”呢?

当然,在编辑和作者的合作中,也不全是和谐与欢乐。双方毕竟各有立场,因此出现分歧、误会甚至矛盾在所难免。对于这些问题,李昕在《做书的故事》中并未回避。在他记述的出版背后的故事中,有他对杨绛的三次道歉,有他和李敖的争争吵吵,有他对《胡风评论集》的历史反思,还有他陪吴敬琏先生到各地演讲的种种轶事,无不详尽具体,是编辑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合作共赢的生动范本。

李昕将编创关系定位为商业合作伙伴关系,这和过去常见的“知己说”“衣食父母说”乃至“助产士说”相比,似乎少了许多温情,但这是出版产业化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者出版社双向选择日趋频繁的现实反映。李昕认为,编创双方的情感交流是可贵而必要的,但情感交流只是合作的潤滑剂,“共赢”才是维系长期合作的纽带。编辑只有摆正了和作者的商业合作关系,才能自觉地以高标准的职业素养,兼顾出版社和作者双方利益平衡,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这才是赢得作者信任的关键。

当然,作者利益不等于作者所能获得的经济报酬。编辑必须明白,作者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也是因时因事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李昕不仅在书中对稿酬标准问题、稿件修改问题、首发印数问题逐一给出具体建议,还再三强调编辑必须从作者需求出发、尊重作者、善待作者,才能实现与作者的合作共赢。23

在“做书”三部曲的写作中,李昕表现出了极为坦率温厚的写作风格,令人过目难忘。

从三联策划失败的音乐CD和辞典,到三联多方努力仍无法开打局面的绘本出版;从香港三联的“深井里游泳”到北京三联的“六神无主”,从自己看走眼的《吃主儿》,到明明是好书却销售不利的《德国媳妇中国家》;从失去“金庸全集”到错失林青霞《窗里窗外》;甚至还有那次失败至极也尴尬至极的杨振宁《曙光集》新书发布会……所有这些教训,李昕全都倾囊相授。这是我们在其他业内人士的回忆录、经验谈中绝少见到的,其珍贵价值不言而喻。

更可贵的是,李昕在写作中并不以专家自居,他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他谈到《德国媳妇中国家》销售不佳、谈到绘本生产线的失败时,承认自己不能确定其中的原因,甚至直言自己“反思良久,不得其解”;他在谈到《巨流河》的成功时,并不讳言这本书的畅销完全出乎三联的意料,首印时不过做了区区8,000册……

如果说李昕“做书”三部曲亦有白圭之玷的话,其一是《做书的故事》中所载《埃及七日》,虽以埃及国际书展为兴,但主要内容终究是埃及风土人情与政治动乱,虽情节曲折、可读性甚强,却未免游离于“做书”主题之外;其二是这三本主题关联、内容因应的作品分别由商务印书馆、深圳报业集团、人民出版社等三家出版社先后出版。放在一起,因装帧不同、开本不一,影响了书的整体性和美感,不免让人心有所憾。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李昕.做书——感悟与理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2()16:7,88,229,233,229-230,233-234,270-271,115-116,98,75-77,131,68.

??李昕.做书的日子:1982-2014[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7:227-228,169.

?李昕.做书的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35.

猜你喜欢

三联出版社
小陷胸汤加味与三联疗法联合在脾胃湿热证Hp相关性胃病中的应用
“一站式”三联CTA诊断急诊胸痛的临床意义
生活方式干预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On the Problematic Sounds of English Interfered by Shaanxi Dialect from My Stud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石油工业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我们的都市有童话
重组三联商社无望国美怒斥张继升损公肥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