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09-16凌静

师道·教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法课标教材

凌静

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呢?必须在目标的确定、教法的选择、问题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语言的选择等方面下功夫。其中教学的反思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怎样才有效?怎样更有效?通过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现有效教学。

一、“教材、课标我真得把握好了吗?”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课标是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把握好教材与课标,这是达成有效教学的前提。如果教材没有利用好,课标理解错误了,即使课堂上再精彩,那也会是一次“无效教学”。因此,在教学反思时,必须重新思考“教材、课标我真得把握好了吗?”

在这一环节,要求我们再次重审教材与课标,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正确把握好文本的人文性,思考自己在教学时是否紧扣教材与课标,而没有发生偏离。如果教学与教材、课标扣得不紧,这就应该立即反思:下次教学该如何把握与补救?

因此,把握好教材与课标,不断改进自己的思想遗漏,才能促成有效教学。

二、“我的教法适合教材与学生吗?”

教无定法,适合教材与学生的才是好的方法。课堂中,教法不在于多与泛,而在于精与准。在反思时,我们要注意思考自己在课堂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真正为教材服务,使教学内容能深入浅出,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注意思考自己在课堂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所喜欢;注意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没有出现一昧追求教法的多样而忽略实效的情况。

当自己对教法进行重审后,将自己的成功之处发扬,改进自己的不足,追求教法的完善,促成有效教学。

如在讲授八年级《思想品德》7.3《维护消费权》中“如何认识消费者的五种权益”及“如何维权”这一知识点时,通过情景设置,自主学习,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完成以下思考:(1)分析案例中的商家行为分别侵犯了小林的哪些权利?(2)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做?

学生在讨论、判断、作答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适当点拨,并在每区分一种权利后加两道易错选择题,学生完成后出示答案,再由其他同学判断,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答案,引发同学之间激烈的争论。如学生在判断“维护尊严权”的时候,很容易和“人格尊严权”混淆。教师这时候可强调指出:维护尊严权——是一项消费者权利(包括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是一项人身权利(指人格尊严得到尊重)。通过最大限度地开放课堂,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不仅可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消费时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真正走向社会化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我的教学语言有效吗?”

课堂教学缺不了语言的辅助。有效的语言不仅能清楚地讲解课程,让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还能通过自己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增加自己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程。

因此,教学后,我们要注意反思自己的语言是否有效。思考:(1)语言准确吗?有没有知识上的错误?(2)语言精炼吗?有没有废话?(3)语言幽默吗?有没有过于死板?(4)语气可亲吗?语调抑扬顿挫吗?……对于教学语言的不断反思与锤炼,提高教师自身修养的同时,也能实现有效教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我们并不察觉自己平时课堂上有多少话是无用的;句与句之间有多少不自觉的“嗯”“啊”等语气词,但听别人课的时候很容易发现这些教学过程中的“鸡肋”。因此,备课时对教学语言的不断斟酌、锤炼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四、“学生掌握了知识,达成目标了吗?”

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不仅是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方法的获得,还包括学生的内在发展。因此,这里的目标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目标的发展与完善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

把握教材与课标、采用适用的教法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知识,达成目标。所以学生是否学会知识,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与核心,也是落脚点。反思学生的目标达成程度也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一环节中,应该怎样反思和反思什么呢?(1)反思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地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环境和资源进行有意义的学习;(2)反思学生是否促进了知识的理解和内化;(3)反思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一系列的反思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上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和测试以及观察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等途径来评价学生。

当发现学生掌握知识与达成目标程度并不如意时,就应该进一步反思原因何在、问题出在哪里,寻找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学会了、学好了”,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如在讲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二框《节奏与旋律》第二目“集体中的小群体”中“如何认识‘小帮派”這一知识点时,一开始的教学设计是通过假设一个故事情境,帮助学生区分小群体与“小帮派”,认清“小帮派”的危害。虽然学生在课堂上都能针对假设的故事情节分析“小帮派”的危害,但总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于是课后我重新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反思发现我在授课前缺少了对授课班级小帮派现象的了解,授课中不能很好地做到有的放矢,导致学生嘴上说一套,行为另一套,并未真正从内心认识到小团体主义的危害,从而自觉改变自身行为。

通过这一教学反思,使我认识到,教师的授课应该既有理论提升,更要有行为的指引,让学生学以致用,笃信笃学。

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学反思应该是全面的、详尽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促成有效教学。让我们积极做好教学反思工作,不断地改进自己教学工作的不足,在轻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中实现高效教学。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教法课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