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为桥梁,切实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019-09-16吴英
吴英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从小学低段开始,就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笔者在长期的小学低段教学中探索出一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为学生的口头表达提供展示的舞台。现就针对低段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浅谈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从课堂入手,营造学生乐于表达的氛围
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无意性很强;个性差异大,有的学生胆小害羞、不敢说,有的对说的内容不感兴趣、不愿说,还有的害怕出错,怕被同学和老师笑话。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尽力创造轻松的表达氛围,充分利用相关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保护学生口头表达的愿望。2016年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文的插图色彩明亮、形象生动,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如一年级下册第5课《小公鸡和小鸭子》,第一幅插图中呈现的是草地里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的场景,第二幅插图中呈现的是在水里小鸭子救起落水的小公鸡的场景,孩子们看到这两幅插图,都有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产生了想说的愿望。这时教师让学生们先在自己的四人小组内谈一谈,然后四人小组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这样学生有了充分表达的机会,从插图中有了更多的发现。又如每册课本都设置了口语交际课,这些主题都较符合孩子们真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学生在这样真实自然的交际场景中,投入地说,专心致志地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
二、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口头表达的渠道
当学生敢说、乐说了以后,我们不能坐而论道,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去锤炼、去感悟,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利用节假日开展班级亲子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我最爱的发明家”。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准备好自己最喜欢讲的故事,再由其他家长和同学们做评委,教师总结奖励,由于有事先的准备,孩子们都能自信、大胆地展示自我。由家委会牵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我是小小卖报员”活动。在卖报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孩子在一开始就能够卖出去报纸,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为了完成任务,他不得不一次次地去尝试说服别人,在一次次被拒绝之后,不断地重新调整策略,当他成功的时候就会意识到口头表达的重要性了,这也是孩子们将来走进社会,适应社会环境的一个必经的过程,而这种体验将会给孩子们的人生经历增加一个宝贵的经验。活动结束后,再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孩子们自然而然就能有感而发。虽然孩子们刚进入校园不久,但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实践,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越来越精确,口头表达能力也更上一层楼。
三、借助微信、QQ等移动媒体,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有效性
21世纪,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微信、QQ、各种APP应用软件以及微视频等信息传播平台以其移动性、易操作性、及时性等优势得到广泛使用。如进行语文课前3分钟活动时,教师可以倡议班级学生共同参与,利用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发言,采用背诵故事、脑筋急转弯、词语接龙、诵读经典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老师负责录制视频,通过QQ群或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发到家长群中,进行点评反馈,引起家长的关注、重视。
或者进行亲子共读及班级共读活动。从一年级开始邀请家长来校为孩子讲故事,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利用家长微信群和孩子共读优秀的课外读本。除此之外,通过视频剪辑等手段,进行影视配音、名主持人模仿秀、名人演讲模仿秀等,学生在课后可以时时处处地进行语言的输入、输出性训练,大大提高了口头语言的实践量,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只要我們在课内外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创设条件,鼓励全体学生大胆表达,在各个环节中,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学生提升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展示的平台,学习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提升。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