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9-09-16王学成萧嘉铭
王学成 萧嘉铭
反思教学即为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和自身发展为目的,通过回顾、反馈、观察、诊断、自我监控、同伴评价等方式,对教学过程本身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分析,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行为、方法、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进行主动计划、审视、思辨、评价、调整,反思教学活动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的过程。
一、课例反思能提高教师决策能力
教学决策水平的高低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志。通过课例反思,调整自我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是提高教师决策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教师容易根据已有的经验陷入教学习惯,存在教学流程决策固化的倾向,甚至养成决策惰性。这都不利于教学技能的专业提高。通过主动的自我课例反思,特别是将“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决策过程进行系统的思考,归纳每次在“预设”与“生成”中的取舍经验,逐步提高教学决策水平,可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各种“预设”外的教学“事故”,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大大提升教学能力。
二、观课反思能激发教师创造潜能
集体反思指通过观察他人的教学实践,和其他活动参与者一同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在互动活动中分享成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但要切实提高集体反思效果,要求在观课的过程中必须是带着问题去观摩、思考,真切的互动交流,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这种反思性评课不仅仅是由评课者将自己的意见简单地传达给执教者,而是评课者和执教者、评课者和评课者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是质疑与释疑互动式,即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教学理论为依据,寻找教学的最优化,由评课者提出问题,执教者解释与说明,评课者进行补充说明或者提出不同的观点;也可以是中心问題分析式,即根据研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内容,共同讨论同一问题,针对该问题各抒己见,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有效的实现同伴互助,合作反思。
三、校本反思能提升职业动力
校本反思即利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反思校本教研,通过在教学专家指导下,以教师个人反思活动为研究内容,将教学反思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实施“问题——学习——研讨”的反思式校本教研模式。通过每个教师对活动的参与,促进教师成长内驱力,提升教师职业发展动力。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作用,让教师始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形成各具个性特色的不同类型的典型课例,教师通过学习、模仿、研究这些典型课例,不断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调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专业成长。通过对传统轮教课的改革,一方面要求教师在科组汇报课后要积极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日志等,对自己的汇报课进行认真反思。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存在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备课,以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教研组也会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在活动上老师们互相交流切磋自己的课堂反思,将个体反思与教学研讨相结合,共同面对教学路上的问题和困惑,正视教学问题,启迪教学智慧。在现场的研讨结束后,以教研综述或网上研讨的形式再一次进行教研内容的整合,形成更深入、更有效的教学研讨效果。在合作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获悉同行的教学实践,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师一起备课和观课,以及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形成开放、互相观摩和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教学观摩、批判性反思等手段发展出现代教学实践所需要的信念、知识和教学取向。
“反思”能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也是“教学”发展的灵魂。有反思才会拥有自身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有反思才会打破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地教学。开展教师的教学反思实践的实质,就是为了努力唤醒教师教育科研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教育实践的更高发展层次。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一般项目《反思教学促进思品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题成果】
责任编辑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