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文本细读例说

2019-09-16林雪芹

师道·教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方山裁缝店波澜

林雪芹

文本细读指的是从接受主体的文学理念出发,对文学文本细腻地、深入地、真切地感知、阐释和分析的模式和程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细读的习惯和能力,学会用文学专业的方式面对文学文本,感受它,领会它,理解它,独立地对它作出判断。下面,以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中苏轼所写的古代散文《方山子传》和2018年高考全国2卷现代散文《我们的裁缝店》为例,细说文本细读的方法。

一、在文本的结构上进行细读

文本的结构,体现的是作者在写作之前,对文章的谋篇布局。这些谋篇布局,往往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看似不经意,实际是作者暗藏玄机的所在。因此,在文本的结构精彩之处进行细读,会让读者体会到隐藏在文章框架外的言外之意。下面,以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中苏轼所写的古代散文《方山子传》为例,细说在文本的结构上进行细读的方法。

1.悬念处。悬念,就是在文章的某一部份(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作者故意设置一个疑问,把读者的心给“悬”起来,使其对后文的情节产生揣测、猜疑、紧张、担忧、渴望、期待等一系列心理反应,即激起读者读下去的兴趣。因为悬念是兴趣不断的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在文本的悬念处进行细读,就能收到对文本深入了解的艺术效果。

例如: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你认为方山子到底有哪些“异”呢?

①年少有大志,成年醉心书香,晚年毅然归隐。一生经歷与常人不同。

②宁居陋室,弃车马,毁冠服,也要读书人的气节。精神追求与常人不同。

③不贪慕名利,与世相对隔绝,交往态度与常人不同。

④家境优渥,与常人不同。

2.矛盾处。矛盾,即冲突,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少文章,在一些细节中被作者写得那么复杂、那么曲折,不断有矛盾的出现及矛盾的解决,才使文章充满生活情趣和厚重的蕴味。在看似相互矛盾的地方,引导学生在矛盾处进行细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背后隐藏的深刻意义。文章中的矛盾处主要有三种:语意矛盾、笔法矛盾、情节矛盾。

例如:方山子的家中是真的很贫穷吗?他为什么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实际上,方山子并不贫穷。(世有勋阀、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正是因为方山子超凡脱俗,追求心性的自由,在山水中陶冶性灵,追求宁静淡泊的人生意境,才能皆弃不取,过庵居蔬食,环堵萧然的生活。

3.空白处。空白,即留白。古往今来,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运用双关、借代、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隐晦性、多义性,形成很多空白之处,能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文学作品的空白处包括语法、语义、结构和意境等方面的空白,这些空白是引发学生细读的关键之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具有丰富的潜台词。

例如:你如何理解方山子在听了苏轼的遭遇后,“俯而不答”,沉默好久,然后才“仰而笑”的情态?

①俯而不答:是通过对苏轼遭遇的联想而对自身遭遇的思考,不缺失意,却也不缺释然,是对作者的同情,也是对年少自己的默然。

②仰而笑:是对世俗的看破,对现实的看淡,对一切的释然,也隐含对世俗的嘲笑。

4.波澜处。波澜也就是文章的起伏变化。文章的波澜是读者的一种心理反应。我们说文章有没有波澜,最终要看能不能在读者心里激起波澜,是不是让读者牵肠挂肚,是不是出乎读者意料,是不是让读者感到惊喜,是不是让读者扼腕叹息。对波澜处进行细读,就必须研究作者心理,探究其情感的波澜或结构的波澜。

例如:苏轼对于方山子的“异”,内心是否起了波澜?主要体现在文中哪里?如何解读背后的内涵?(4个问句)

①何为而在此?(担心)

②而岂山中之人哉?(理解)

③此岂无得而然哉?(赞扬)

④方山子倘见之乎?(知音)

5.共鸣处。共鸣,是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同的情绪。共鸣是文学鉴赏活动中较为常见的情感体验现象,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广泛阅读的过程中,读者能够在作品中感受到主人公的形象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且这些情感会深深的影响到读者。巧妙引导读者对共鸣处进行细读,能让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让读者能够真正进入到作者所营造的世界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完成文学鉴赏的活动。

例如:请你代表苏轼,以老友的身份,写几句话给方山子,以求共勉。

学生:何处无路可达志,但留虞心守抱负,出头之日终会至,何计来日之早晚。浊世显达,远不如清寂安逸。

学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空一身抱负,一腔报国情,然世负于我等才华,唯有笑看之。千金难买一知己,逢君即是吾之荣幸。不如一醉,共赴胜境。

学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幸与君相识,无憾。同是天涯沦落人,帝不知尔而吾知,帝不知吾而尔知,足矣。邀吾与尔共饮朝露,共享自然。

二、在文本的语言上细读

高考考纲要求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在文本的语言上进行细读,可以通过“品味语言——怎么写;感受形象——写了什么;探究主题——为什么写”三个步骤来完成,这体现的是一种层层深入的思维过程。三个步骤中,品味语言是基础,也是关键,因为语言是文章的外壳,形象和主题是承载在语言外壳里的内涵。那么,如何对文本的语言进行细读呢?

下面,以2018年高考全国2卷现代散文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为例,细说在文本的语言上进行细读的方法。

1.用词之美

在文本中,用词之美主要通过对动词、形容词、叠字、叠词、反复、化用成语或古语等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这里,“一波一波”“酥”等词语,主要运用了反复、通感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在恶劣的游牧地区,裁缝店里却温暖和平,令人向往和喜爱。

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她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

“受不了”是用了反语,也就是正话反说,表面是写小女孩每天来看衣服又还不起钱让我们受不了,实际上是写出了我们一家人的仁慈、善良,成全了小女孩的爱美之心,深刻的暗示了主题。

2.句式之美

在文本中,句式之美主要體现在长短句结合和整句散句的结合。

长短句结合。先说干裁缝“太麻烦”,说自己曾“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转念一想:干什么不都得麻烦辛苦吗?简单的长句短句结合,巧妙写出了作者的心理波澜。作者从裁缝店主的角度,写干裁缝这一行的体验,并把它升华为对人生劳作的哲理思考。先说干裁缝“太麻烦”,说自己曾“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转念一想:干什么不都得麻烦辛苦吗?再说,裁缝这一营生还挺有乐趣,譬如那一回,因为工作失误,却意外创造出“马蹄袖”,给全村的年轻女人带来了新奇美好。最后,作者表明态度,说自己不可能轻易放弃裁缝这一营生。简单的长句短句的结合,反映的是作者在悠长岁月里曾经翻滚的内心波澜。作者最后才深深感悟到: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因此,对文本长短句变换的细读,重要的是要读出作者在句子中所折射出的微妙感情。

善用短句。“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简单的短句,一系列的准确的动词,把裁缝的工作虽然不算劳累但太麻烦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简简单单的,周而复始的工作中,感悟到平凡的真谛。

3.手法之美

在文本中,手法之美主要体现在修辞之美和描写之美。例如:这篇散文,纯净温暖,质朴自然,请赏析文中主要用了哪些手法?

用比较法,闲闲起笔:裁缝和裁缝店在城市里越来越少,而在喀吾图还必须有。在此,作者并这不是自嘲“我们的裁缝店”是时代的弃儿,而是自矜——在这个金钱裹挟一切滚滚而下的时代,“我们的裁缝店”是遗世独立的存在;在这开阔苍凉的草原上,“我们的裁缝店”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小片绿洲。

用对比法,将男女顾客,突出在裁缝店里,男牧民们固执、害羞,女牧民们则兴奋、热忱。对比只是形式,表现的都是这些顾客的可爱——男牧民的可爱,在于他们孩童般的淳朴,也在于他们习惯性的俭朴,不尚享受,不图奢华;女牧民的可爱,则在于她们对生活的爱和对美的追求,在于她们将单调、简朴的生活美化的热忱。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方山裁缝店波澜
Response of the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model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小老鼠裁缝店(下)
小老鼠裁缝店(上)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一方水土养一方好茶 方山紫雾茶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
一方水土养一方好茶 方山紫雾茶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
伊拉克反恐拿裁缝店开刀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