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形结合更入微

2019-09-16薛维惠丁君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空间想象动态变化数形结合

薛维惠 丁君华

【摘要】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借助具体的形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化隐为显,变得可视、可指、可表述,依托有形,想象变化,使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为有一定的物化支撑而得到有效提升,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形结合  动态变化   空间想象

“数”和“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虽然存在于两个系统中,但又是一一对应的。“数形结合”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图形相结合,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由表及里去探寻知识本质,寻找优化策略的数学思想。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把枯燥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形象直观的图形,让学生感受数形之间的美妙契合,找到解题的方法。数学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操作模仿,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丰富内心体验,实现自主建构,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呢?笔者结合教学中的一道练习,粗浅地说说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聚焦问题——困于遁形的正方形

“明明在一张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里剪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这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的一道數学习题,旨在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联系。从低年级整体直观感知到三年级深入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需要强大的空间观念作为支撑。事实上,三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限,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不知从哪里开始思考。所以,分析练习时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一头雾水。等到下次遇到这种类型的习题,又有一大批学生举“白旗”投降,随便填写答案。追问其原因,是因为上次答案填的是这个数,真是令人抓狂。细细分析原因,其实看似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是抽象的,学生在解答这题时,思维往往停留在机械、呆板的模仿阶段,知道在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但为什么边长会等于宽?为什么不能更大些?这个长方形能不能剪出其他的正方形?这些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说明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真正认识透彻。再深入分析一下,面对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学生不能自己找到那个最大的正方形?是因为正方形的无形,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所以抽象、难懂,这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确实是一个挑战,因此只靠教师讲解,缺少学生自己的数学思考和理解,这样的数学学习苍白无力,因此让学生产生了“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感。

二、探寻策略——想象动态的正方形

如何带领学生走出“困境”,让简约变得不简单,让数学学习经验丰富起来呢?实践证明,数形结合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由数及形,因形寻法,借助具体的形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化隐为显,变得可视、可指、可表述,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为有一定的物化支撑而得到有效提升,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就在那里,你必须解决它。”(希尔伯特)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便是探索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寻求策略——不妨画个示意图,在数与形的灵活变换中找到联系,尝试解决问题。

具体教学如下: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图1)。如果让你用剪刀能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你能剪出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

生:能剪出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师:只能剪出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吗?你还能在这个长方形里看到其他的正方形吗?现在教师把这个长方形沿着长、宽分成边长是1厘米的方格,长是8格,宽是5格(图2),你在长方形中看到正方形了吗?

生:我看到了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生:我看到了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

生:我看到了边长3厘米、4厘米、5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在图中沿着方格线画出来)

师:哦,原来在这个长方形中藏着好多正方形呢,有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边长3厘米、边长4厘米、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其中最大的是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

生: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师追问:能不能剪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

生:(观察直观图)不能,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长够剪,但宽没有了。

师:现在教师再把长延长至10厘米(图3),想一想,你能看到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

生:我看到了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最大。

师:为什么长变长了,最大的正方形边长还是5厘米?

生:因为宽只有5厘米。

师:如果宽不变,长变成20厘米,剪出的最大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

生: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师:如果长不变,宽变成7厘米,剪出的最大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

生:剪出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

师:还能剪出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

生:还有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

师:在下面的长方形中,能画出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最大的一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

生:在图4中能画出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边长3厘米。

生:在图5中能画出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边长6厘米。

师:想一想,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和什么有关?

生:在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中较短边的长度。

师:随着我们以后进一步学习,就会知道在长方形中除了能找到边长整厘米数的正方形,还能找到无数个边长不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

三、反思与解读——数形结合,柳暗花明

1.依托有形,有序建构

如何让藏于长方形中的抽象正方形现身?本案例中,教师别出心裁地将长方形置于方格纸中,借助直观的方格图,一个个有形的正方形跃然纸上,学生面对可以感受到的正方形,自然能一下子找到那个最大的正方形了。当然,让藏匿的正方形现形,这只是第一步。依托这张方格纸,教师不断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长变化,宽不变,剪出的最大正方形为什么没有变化?如果长宽都变化了,此时能剪出的最大正方形又是怎么變化的?让学生借助图形直观感受数与形的变化,在变与不变中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离开方格纸,寻找那个空白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此时这个无形的正方形已在学生脑中悄然着陆,变得有形可感,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也走向了深入,空间观念的建构也变得扎实、有序。

2.依托动态,灵动生长

“在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中,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还可以怎么剪?一定只能剪6个不同的正方形吗?”这样的变化是否要让学生感觉到?又该如何渗透?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在长方形中有序地运动,还可以动态地演示正方形边长由1厘米逐渐变化为6厘米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其实不仅仅只有6个不同的正方形,内含着无数个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6厘米。这样动态地呈现,学生的思维视角也渐趋开阔:所能看到的正方形可以移动位置、大小可以不断发生变化。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离不开想象,这样以直观的变化来促成学生想象视角的变化,以运动变化的视角来展开想象,展开思维,对学生的震撼是强烈的,感受是深刻的,无疑打开了想象的新天地,空间观念得以灵动地生长。当然,这样的动态呈现切忌矫枉过正,需要把握教学的度,适当给学生些开放的视角,点到即可。

“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当直观的图形和抽象的问题相结合,学生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脚手架,数学在他们的眼中也会随之变得简单而丰富。图形、动态虽只是依托,但恰恰是这些不可少的巧妙依托,能架起学生思维与学科知识过渡的桥梁,让学生实现稳稳地着陆——进行深刻地思考,扎实地建构,灵动地生长。

猜你喜欢

空间想象动态变化数形结合
侦查阶段“证据材料的动态变化”监督与控制研究
广西木材产量动态研究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浅析舞蹈表演中“想象力”的重要性
动态变化的网络系统安全处理机制研究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