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医学本科院校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分析及探讨
2019-09-16易聪彭杰毛返骄
易聪?彭杰?毛返骄
【摘要】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作为民办医学本科院校而言,英语课堂沉默的现象十分普遍,无疑大大增加了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针对医学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了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主观及客观原因,探讨了如何打破学生课堂沉默的方法,以切实提高医学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办医学本科院校;英语课堂;课堂沉默
【作者简介】易聪(1990.07-),女,汉族,湖南娄底人,长沙医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彭杰,毛返骄,长沙医学院。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课堂沉默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古人云“ 沉默是金”,但是课堂沉默不仅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也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民办医学本科院校的学生很多是因为高考失利而被迫选择的,所以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和焦虑,在课堂上羞于表达,沉默不语。课堂沉默,教师的情绪也会受挫,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差,教学目标就更难以实现。
一、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比较著名的是Amy B.M.Tsui所作的《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沉默与外语课堂焦虑》,此研究主要针对中学生外语课堂沉默现象,该研究发现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主要与焦虑有关。另一项则是Jackson的研究,他发现社会文化、教育、情感等各方面因素导致了学生的课堂沉默。相比而言,国内对于高校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甚少。本文以医学本科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为例,分析了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各种原因,探究打破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解决方式,以构建更为有效的课堂互动模式,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原因分析
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与心理方面以及个人所受知识方面有很大关系。而对于民办医学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心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敏感与焦虑,爱面子等。有的学生因为对周围事物比较敏感,怕被同学们笑话,认为在课堂上当众回答问题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从而不敢积极发言。另一方面,民办医学本科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水平參差不齐,很容易导致听课吃力,学习热情低,所以课堂上就保持沉默。
如今的英语课堂大多数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留给学生自我思考和发言的机会并不多,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慢慢消退,于是就选择保持沉默。另外,教师选择的提问方式以及提问内容单一,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容易使其产生厌倦和疲劳的情绪。
对于“沉默”的理解,中西方存在着较大差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认为学生课堂保持沉默是对老师的一种支持与尊重,是有礼貌的体现。而在西方文化中,讲究言论自由,鼓励“辩论”,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随时提出来,所以在欧美文化中,“沉默” 是一种消极的表现,更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三、探讨如何打破英语课堂沉默
因材施教,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点与学习风格,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针对式”提问,带动学生发言,保证性格外向与内向的学生获得同等的发言机会;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式提问,消除学生课堂焦虑与紧张感,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同时,对于学生们给出的答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与赞许,如确实回答错误,则要在思维上予以引领,帮助其通过探索得到正确答案,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与职责。对于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的学生,要多加以鼓励与肯定,并且适当的予以提醒,让其勇于表达;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们享受自由发言的乐趣,逐渐擅长打破英语课堂的沉默,喜欢发言,敢于秀出自我。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浓厚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课堂中尤为明显,很多学生英语课堂上选择沉默就是因为对英语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是改善英语课堂沉默的方法之一。在教材的选取上,可以选择一些紧跟时代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材,老师也可以穿插很多与主题相关的时事新闻或网络热点等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激发他们评论,打破沉默的课堂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总而言之,民办医学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心理特点 、以及教师讲课方式等都有可能导致英语课堂教学的沉默。老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最终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