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写儿童诗——风》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9-09-16陈文静胡值豪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柳条风铃儿童诗

陈文静 胡值豪

一、声音导入,激活思维

师:同学们,听,什么声音?(播放风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风吹动风铃,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师:是呀,风来啦。(板书课题:风)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风呢?

生:我在草原上看到过风。

师:风吹过草原,会怎么样?

生:风吹过草原,绿油油的小草会随风摆动。

生:下雨的时候风很大,雨丝会被风吹得斜斜的。

生:我看到过台风,呼呼地刮过大海,卷起很大很大的浪。

生:我也在电视里看见过台

风,会把大树都拔起来,把房顶也卷起来。

师:哇,台风真可怕,做这么多坏事,大家可不喜欢他!风要是可以小点,小点,再小点,你还能看见他吗?

生:我刚刚就看见风了,他让我的几根头发动了一下。

生:刚刚老师的丝巾也飘动了一下。

师:哇,风悄悄来到我们教室了,那他一定也能去操场、公园、森林,甚至池塘、天空……可以去好多好多地方。

生:我看见过风吹过树林,树叶左右摇晃。

生:我还看见风把风筝吹到了天空。

生:我在池塘边玩,看到风把水池吹出了波纹。

二、策略可视,明晰思维

1.将风吹动柳条的场景说得有趣

师:同学们,风有时很大,有时又变得很小,无处不在。看,他来到了这里,你看见了吗?他在干什么?(出示柳条扶动的画面)

生:风在吹柳枝。

生:风在帮柳树传播种子。

生:风在柳树叶底下玩耍。

师:怎么玩?

生:他们在开心地玩耍。

师:哇,好想看看是怎么开心地玩耍。来,咱们看看大诗人是怎么说的?可有意思了,来,讀读。(出示“风抱着柳枝荡秋千”,生齐读。)

师:看你笑得最开心,说说,哪里有意思?

生:我觉得风会荡秋千很有趣。

生: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风当作了人在荡秋千。

师:风“抱”着柳枝荡秋千,(板书:抱)他就是一个贪玩的娃娃呀!你也能像诗人这样有趣地说一说吗?

生:风正在扯女生的头发。

(师板书:扯)

师:扯的就是柳姑娘的头发,对吧,真调皮!

生:风匆匆跑过,不小心碰到柳树的头发,头发就飘了起来。

(师板书:跑)

生:风和柳叶在走路。

师:(拉拉小朋友的手)你看是这样手牵手走路吗?

生:是。

师: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呀。

(师板书:牵)

生:风拉着柳妹妹的手,想一块去湖里游泳。

(师板书:拉)

生:风躺在柳叶上睡大觉。

(师板书:躺)

师:哇,贪睡的风可真会享受生活。

生:风在和柳条打招呼。

师:就像我们课前那样打招呼。

生:我觉得风是在给柳条编辫子。

(师板书:编)

师:哇,他是一位——

生:他是一位理发师。

生:风在给柳条挠痒痒,柳条嘻嘻地笑。

(师板书:挠)

师:你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

生:我觉得他说的不错,因为挠痒痒会忍不住躲或者动,柳条动的样子真的好像很痒。

生:风在和柳条打闹,他把柳条推到一边,柳条又踢他一脚。

师:两个顽皮的家伙。

师:(指着黑板上书写的动词)原来风会“抱”,会“扯”,会“跑”,会“牵”,会“躺”……风已经不再是风(将“风”替换为拟人化的卡通“风”),他可以是贪玩的娃娃,可以是位理发师,也可以是捣蛋鬼……风不再是风,一变成人就特别有趣。

2.将风吹动花儿、风铃的场景说得有趣

师:(出示花儿、风铃图片)想想他还会做什么?又在做什么?像这样有趣地说给同桌听听。

(同桌交流)

师:好,请你说。

生:我觉得风和花在玩游戏,风本来想和花跳舞,结果不小心用力过大把花撞到了。

师:(指向花朵)瞧,把花儿撞得——

生:把花撞得脸红了。

师:粗心的风,小花一定痛极了。

生:快下雨了,风摇着小风铃,想告诉大家快去收衣服呀!

生:风担心大家的衣服被淋湿了,摇着风铃叮叮当当地告诉我们,他是一位很热心的人,我很喜欢他。

师:老师也很喜欢他呢,还想替大家谢谢他。还有吗?

生:风和花一起在跳舞。

师:他们怎么跳?

生:他们手牵着手,跳着摇摆舞。

师:说得怎么样?

生:感觉摇摆舞很特别,很有趣,和我们平时跳的舞有点不一样。

师:还有吗?

生:风想听歌,让风铃唱歌给他听,风铃就叮叮当当地唱了起来。

师:嗯,是位音乐爱好者。

生:高年级的风在欺负低年级的小花,大欺小不公平。

师:她说得怎么样,你觉得?

生:她说得很好,我好像都看到小花被气得脸红了。

三、范文引路,提升思维

师:同学们,风原来跟我们一样,会哭会笑,会玩会闹。那他会和谁玩,和谁闹?他要怎么闹,怎么玩?咱们一起看看。

(师出示儿童诗《冬风》)

师:来,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哪里最有意思?

生:把窗户关起来的时候,风就把窗户吹得咚咚响,人就睡不着,如果把窗子打开的话,风又会伸出冰冷的手,摸得人全身冰冷冷的。

师:是呀,风就是个野孩子,最会调皮捣蛋。老师也想来读读,咱们可以合作吗?

生:可以。

(师生合作读《冬风》)

师:咱们默契指数棒棒的!在不同的诗人眼中,风又不一样。(出示《爱读书的风》《看》)选择你喜欢的风自由地读一读。(生自由读)我看到好多同学两首都在读,都喜欢,对吧?在读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诗和咱们平时学的文章不一样,句子有时候长长的,有时候又短短的。(课件呈现童诗长长短短的对比)它就这样长短、短长的摆在一起,所以咱们读起来就特别有味道。谁想再来读读?

生:《爱读书的风》,雪野。走在山顶上读/躺在海面上读/一边走着/一边读着/彩云这本书啊/风最爱读。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鼓掌)对,大家不要吝啬对别人的鼓励,谁还想再来读一读?

生:《看》,雪野。东风来看/西风来看/南风来看/北风也来看/小花摇着躲着/脸/一下子红了。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有节奏,很好听,我还听出了小花害羞的感觉。

师:你也很会倾听,很会点评。

四、童诗创作,外显思维

师:同学们,在诗人眼中,(相机指向诗中对应词句)风既可以是调皮捣蛋的野孩子,也可以是爱读书的乖宝宝,他会“敲”、会“摸”、会“走”、会“读”。那在你们眼中,“风是谁,他在干什么。你们也像诗人这样把他长长短短的写在我们的学习单上吧,注意,一定要加上小诗人自己的名字。

(生自由创作)

师:写好的同学可以对照评价表给自己评一评,修改后,让同桌再帮你评一评。

(生自评、互评)

师:哪位小诗人想来分享自己的创作呢?

生:《风》,何禹霖。风是个爱跑步的人/他天天绕着地球跑/前天,在海面上跑/昨天,在高山上跑/今天,在草原上跑/他这样天天跑,一刻也不停/我就想问/难道不累吗?

师:想听谁帮你评一评?

生:我想请同桌评一评。

生:我刚才读了何禹霖的诗,就感觉很有节奏,很喜欢。我觉得风天天跑,到处跑很符合实际。

师:会评的同学一定自己也很会写,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创作吗?

生:《调皮的风》,邓涵文。风/是个调皮的娃娃/躲在花底下/偷偷地用力摇晃/累得花姐姐涨红了脸/别闹/别闹/痛啊/花姐姐差点闪了腰。

(生鼓掌)

师:瞧,大家用掌声证明会评的孩子果然会写。谁还想来分享?

生:《听》,冯彧曦。妈妈来听/爸爸来听/我和弟弟/也来听/风姐姐害羞极了/“呼”的一声/藏在云妈妈身后不出来了。

师:想听谁来评一评?

生:请王艳、柳怡帮我评一评。

生:冯彧曦的风像一个特别害羞的小女孩,大家只是想听一听她的声音,就把她弄得不好意思了。而且她的诗也做到了有长有短,还是很有节奏的。

师:害羞得藏到云妈妈身后去了,你们觉得有趣吗?

(生点头)

师:同学们,还有好多好多诗因为时间关系没办法分享了。今天的课先上到这里。老师希望风永远不停,你们的创作也永远不止。把我们今天的诗带回家,反复读,读到哪里不舒服,哪怕只有一个字,咱们也要改一改。最后再把这些诗收集起来,整理成咱们班的第一本诗集,好吗?

生:好。

师:下课!

【评析】

一、调动感官,激活思维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也是如此,有一个成功的开课,能让整堂课的教学事半功倍。而本堂课作为儿童诗的习作课,最需要的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打开孩子天性中那丰富的想象,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在这堂课的开课之初,陈老师先给学生播放了风的声音,再出示跟风有关的图片。这样通过调动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多重感官来感受风,一来可以将课堂跟生活的距离拉得更近,唤醒学生最真实的生活记忆,二来可以让学生不受某一种感官的约束,让学生感受得越多,他们想象到的也就越多,从而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通过陈老师这样的开课,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的学生从最开始的拘谨,逐渐变得活跃起来,个个踊跃举手,各抒己见。那激动劲儿,仿佛他们描绘的风这会儿就在自己的耳边,就在自己的眼前。因此,这堂课的开课是成功的,不仅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也打开了他们思维的大门。

二、尊重个性,扩散思维

思维,是存在个体性的。所以才有“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而本堂课儿童诗习作的主体——风,更是千变万化,学生的思维也是天马行空,每个学生心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课堂上,有的学生说龙卷风把房子吹上了天,有的学生说狂风吹飞了妈妈晾的衣服,有的学生说风让小草跳起了舞……这些感受都是真实的、鲜活的。因此,面对学生对风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描绘,陈老师都一一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畅所欲言。

不仅如此,陈老师还积极地引导学生扩散思维。当学生回答完,陈老师便从风的大小、场景等不同角度追问:“这是很大很大的风,风可以再小点吗?”“在湖面上看见过小小的微风,那微风还可以来到哪里?”

正是对学生个体思维的尊重,加上陈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在学生口中的风,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风吹黄叶落、风过泛微波,而是有了各种可能。就如同在学生思维的大门后,营造了一片广阔无垠的大草原,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

三、搭建支架,引导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躍的,也是最有创造力的,尤其在成功打开学生的思维后,他们的思维也就有着无数可能。但,学生的思维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儿童诗的要求,就很难保证了。因此,陈老师在打开学生的思维后,顺势出示了图片和诗句“风抱着柳枝荡秋千”,追问:“这句诗哪里有趣?”“风在干什么?你也能像诗人这样说吗?”在学生的回答中总结:“风,他像人一样,会哭会笑,会玩会闹。”将儿童诗的思维方式——拟人,教给了学生,而拟人正是学生最擅长的思维方式,因此,让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思维方向。

紧接着,陈老师借用思维导图,将本堂课的思维方法可视化,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风,是谁?他会去哪儿?他会干什么?他会和谁玩谁闹?怎么玩呢?” 这样,就给了学生一条清晰的思维路径。

因此,我们也看到,学生口中的风都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有调皮的孩子、暴躁的巨人、温柔的母亲……每个都有不同的行为,不同的性格,让杂乱无章的想象,慢慢变得有了诗歌的灵动和韵味,就像在广阔的思维草原上给了学生一匹识途的好马,将他们带到草原深处那片最美的花海。

四、评价有方,自审思维

习作需要修改,也需要评价。评价能让学生在过程中不断自我审视,自我修改,精益求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不再是习作课堂的教育对象,而是课堂的主体。

因此,陈老师在课堂上将评价的权利交到了学生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自我评价。但是,学生该如何去评价?陈老师本着思维教学的理念,给学生列出了三条评价标准:(1)有没有把风当作人。(2)是否是长长短短的形式。(3)写得有没有趣。三条评价标准分别从儿童诗的内在思维、外在形式和个人感受,给学生指引了一条自我评价的路径。

同时,陈老师还以“星级作文”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满足一条标准,就在作文上画上一颗星星,满足两条就画两颗,满足三条就画三颗,比一比谁能拿到“三星”作文。这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评价氛围。

在这种评价方式的引导下,学生能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自我审视,自我修改;同时,学生也不再惧怕修改,而是为了“三星”作文,积极地修改着自己的不足。在此过

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作文在不断地完善,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自我审视的思维也在学生的心中悄悄扎下了根,这将是最宝贵的财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思维方法,比单纯教写作知识更有价值。这是有思维的教师,有思维的教学,有思维的课堂。

(作者单位:重庆两江新区民心佳园小学校/重庆两江新区白马小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柳条风铃儿童诗
柳芽
紫色风铃
教案《创作儿童诗》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拔河
风铃
树叶风铃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