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减四逆散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2019-09-16吴宜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8期
关键词:反酸流性三联

吴宜华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苏州21500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幽门手术等多种原因引起胆汁、胰液等物质反流至胃中,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以上腹部疼痛、灼烧感、嗳气、反酸等症状为临床表现的胃部炎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未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有较大差别。如合并存在Hp 感染应首先根除Hp,临床多采取西医标准三联疗法,可有效清除Hp,但对反流症状无显著治疗效果[1]。有关研究指出,四逆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本研究探讨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加减治疗Hp 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1 月~2018 年6月收治的106 例Hp 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25 例;年龄38~69 岁,平均(55.62±6.65)岁;病程6 个月~10 年,平均(5.21±0.25)年。观察组男27 例,女26 例;年龄38~70 岁,平均(55.64±6.59)岁;病程6 个月~10 年,平均(5.18±0.2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3]相关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符合《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医病、证规律研究》[4]中痞满证型诊断标准。主症:上腹部疼痛、胸闷不适、反酸、嗳气、口干;次症: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苔薄白,脉弦细。(3)均经胃镜检查及14C 尿素呼气试验证实为Hp 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排除标准:(1)有胃部手术、胆囊手术、胆结石病史,患有糖尿病;(2)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3)对治疗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46379)口服,40 mg/次,1 次/d;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43020265)口服,1.0 g/次,2 次/d;克拉霉素(国药准字H19990104)口服,1.0 g/次,1 次/d。连续治疗6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减四逆散治疗。方剂组成:陈皮、醋柴胡、生姜、生甘草各6 g,麸炒白芍、香附、枳实各10 g,代赭石25 g,旋覆花30 g。随症加减:胃脘冷痛、喜按便溏者,生姜改炮姜8 g,白术10 g;嘈杂泛酸者加吴茱萸8 g,黄连3 g;积食者加焦山楂、神曲各10 g;显著腹胀者加碎槟榔10 g;胃脘灼痛者加红藤15 g。日煎1 剂,去渣留汁3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连续服用6 周。

1.4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6 周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评定,包括胃痛、胃胀、灼烧感、反酸等症状,以0、2、4、6 分别表示症状无、轻微、中度、重度。(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标准[5],显效:胃脘痛、反酸、灼烧感等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显示正常,14C 尿素呼气试验显示为阴性;有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胃镜检查胃黏膜好转,14C 尿素呼气试验为阳性;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胃黏膜无改变,14C 尿素呼气试验为阳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比较两组Hp清除率,6 个月后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胃痛、胃胀、灼烧感、反酸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治疗前胃痛治疗后 治疗前胃胀治疗后 治疗前灼烧感治疗后 治疗前反酸治疗后对照组533.62±1.151.42±0.57*3.68±1.321.35±0.53*2.94±1.231.14±0.33*3.26±1.431.22±0.45*观察组533.58±1.120.72±0.28*3.71±1.290.76±0.42*2.99±1.190.82±0.26*3.31±1.370.85±0.17*t 0.1818.0250.1186.3520.2135.5450.1845.600 P 0.8560.0000.9060.0000.8320.0000.8550.000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3%(显效33 例,有效18 例,无效2 例)高于对照组的83.02%(显效24 例,有效20 例,无效9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P=0.026)。

2.3 两组Hp 清除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Hp 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p 清除率及复发率比较[例(%)]

3 讨论

Hp 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多出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中。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 感染的发病率较低,但有关研究指出,Hp 感染可导致胃泌素的释放量增加,抑制幽门括约肌收缩,这是引发胆汁反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西医治疗Hp 感染多采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标准三联方案。其中埃索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具有良好疗效,与相应抗菌疗法联合使用,可提高Hp 根除率,防止与Hp 相关性消化系统疾病复发;阿莫西林是一种常见的半合成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及细胞膜穿透力,对Hp 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克拉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体内抗菌活性较强。三种药物联合用于Hp 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可增强抗菌效果,有效根除患者体内Hp,但对反流症状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6~7]。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机为饮食积滞、中焦气机受阻、胃阳渐虚,进而导致气滞血瘀于胃,通降下行之功丧失,故治疗应以温阳理气、健脾祛湿为主。有关研究指出,四逆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8]。本研究采用标准三联疗法与四逆散加减疗法联合治疗Hp 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胃痛、胃胀、灼烧感、反酸等中医证候积分、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与Hp 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Hp 清除率,降低复发率。四逆散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肝胃气滞。方剂中柴胡主升,具有疏肝解气、通达阳气的作用;枳实主降,具有行气散结、宣通胃络的功效;芍药与甘草可和脾制肝、益阴缓急;香附具有理气宽中、疏肝解郁的功效;旋覆花可补中下气;代赭石可平肝降逆;陈皮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健脾之效;生姜可温中止呕。全方共奏降逆和胃、疏肝理气之功[9]。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柴胡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利胆保肝的作用;枳实可有效抑制胆汁反流,改善幽门状态;芍药可有效抑制胃液分泌[10]。

综上所述,与标准三联疗法比较,采用标准三联疗法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Hp 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中医证候,提高Hp根除率,降低复发率。

猜你喜欢

反酸流性三联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