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四逆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及组方分析

2019-09-1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证候中药糖尿病

赵 鑫

(大连市中医医院药剂科,辽宁 大连 116000)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方式的西方化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距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糖尿病患者1.5亿人,截止至2025年糖尿病患者突破3亿,疾控形式刻不容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M)是糖尿患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约有6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该并发症是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热点及难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慢性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称为慢性糖尿病的“三联征”。多数患者存在疼痛、麻木、感觉过敏等感觉神经病变,部分患者可有运动障碍、局部肌肉萎缩等运动神经病变。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主要表现在:自汗、大小便失禁、腹泻等。随着周围神经病变的加重可以出现足跟部溃疡、坏疽等,所以该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发生残疾的重要原因。目前西医对于该病主要有血管内损伤学说、线粒体代谢障碍学说、神经营养障碍学说、免疫反应学说、基因遗传学说等,但是仍缺乏对于该病病因的统一认识,西医治疗方面主要从调控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控制疼痛等入手,治疗效果有限。中医学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尚无病名,主要根据症状从“痹证”“厥证”辨证论治,早在《黄帝内经》记载:“凡治消渴瘅、仆击、偏枯、疹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初步描述了消渴病出现糖尿病周神经病变的症状及病机。在金元时代李杲在《兰室秘藏》有记载:“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疼,四肢痪弱,前阴如冰。”至现代多数医家认为该病是由于消渴病日久,气阴损耗,阴损及阳,血行不畅,脏腑四肢不荣则痛[1]。我院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当归四逆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颇有效果,先对该方案及组方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6.8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7.1岁。对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纳入试验研究。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本文纳入研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参照2002年第一版《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学》中的诊断标准:蚁行感、麻木、肢体凉感、撕裂样疼痛、深浅感觉减弱、腱反射减弱。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学》中中医辨证属于寒凝经脉证:肢体冷痛、得温则缓、疼痛多呈刺痛,胃脘部冷痛,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胖、脉沉细。

1.3 排除标准 (1)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恶性肿瘤患者;(3)不同意参加临床实验的患者;(4)慢性酒精中毒、骨质增生、金属中毒、药源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炎;(5)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1.4 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将患者的乏力、冷痛、腹部冷痛、肢体麻木、腱反射情况、感觉障碍、饮食、大便、睡眠症状由重、一般、轻微、无,记为3~0分,记录治疗前后证候积分。

1.5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中医积分比,具体方法。有效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经过治疗后的症状明显改善,积分比低于30%;有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积分比高于30%,低于70%;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证候积分比高于70%。中医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6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均口服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治疗。

对照组联合口服当归四逆汤(当归15 g,桂枝10 g,芍药15 g,细辛3 g,通草10 g,大枣8枚,炙甘草10 g等),常规水煎,150 mL,日2次,早晚分服,14 d为1个疗程。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复方熏蒸治疗,具体:当归20 g,红花10 g,川芎10 g,木通20 g,艾蒿15 g,乳香15 g,没药15 g。将上述药常规煎煮后,取200 mL汤汁,将浸透药液的纱布(纱布不宜过湿)湿敷到患者四肢,然后将中频脉冲(定向透药治疗仪)的电极片按医嘱取穴,直接放在相应穴位的纱布上,2片电极片应至少间隔一指宽的距离以免设备短路,用绑带固定电极片。设定治疗时间20 min即可。治疗期间观察病人的皮肤情况及耐受程度。治疗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共观察4个疗程。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为(22.3±3.5)分,对照组为(22.4±3.6)分,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为(11.5±2.8)分,对照组为(18.5±3.1)分,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效:12(40.0%),有效:15(50.0%),无效:3(10.0%)。对照组显效:12(40.0%),有效:10(33.3%),无效:8(26.7%)。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比较 [x±s,例(%)]

3 讨论

消渴病属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最终阴损及阳,发为阴阳两虚之证,治疗上以滋补肝肾、舒筋活络为主。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主治临床患者出现血虚寒厥之证[3]。当归四逆汤中的当归性味温、甘、辛,归经心、肝、肺,具有活血养血兼通经之效。桂枝性温,具有温经通脉之效,二者是为君药。白芍味酸、苦,柔肝敛阴,养血通经,防止辛温之药伤及阴分。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与白芍共为臣药。大枣、甘草健脾养血共为佐药。药理学研究显示:当归的有效成分可以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改善外周血液循环,抗高脂血症。桂枝的有效成分桂皮醛可以抗多种细菌、真菌,兼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白芍的有效成分白芍醇可以缓解中枢性肌肉痉挛,治疗由于痉挛引起的疼痛等。细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效成分具有类β受体激动剂作用,有增强脂质代谢等作用,诸药配合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4-5]。中药熏蒸可以行气活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改善抗凝药物作用效率,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患者症状[6]。本文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于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应用当归四逆汤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证实该方案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证候中药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糖尿病知识问答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