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9-09-13杨红玉
兰 雪,杨红玉
(1.新疆和静县人民医院,新疆 巴音郭楞 841300;2.新疆和静县妇幼保健院,新疆 巴音郭楞 841300)
重症肺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如不及时接受合理救治,可导致多功能脏器衰竭,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1]。目前临床治疗此疾病的方案较多,为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对集束治疗的实际应用效果探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治疗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41例与观察组37例。其中,常规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50.5±5.2)岁,患病时间2~7个月,平均(4.5±0.8)个月;观察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50.0±5.7),患病时间1~8个月,平均(4.5±1.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抗感染及脏器支持治疗。实施常规药敏试验,以试验结果为依据针对性开展阶梯式抗感染治疗,若患者出现肝功能障碍需要积极采取保肝疗法,针对急性脑功能障碍需要给予神经营养药营养脑细胞、甘露醇降颅内压、应激性惠阳出血则给予PPI三联疗法并采取止血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集束治疗。(1)给予呼吸指出:针对动脉血氧分压不足80%的患者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2)血液净化治疗:以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病情严重程度给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3)营养支持治疗:依据患者身体状态给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并给予鱼油脂肪乳。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ODS发生率,ScvO2、CVP、MAP水平以及住院时间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ScvO2、CVP、MAP水平均高于常规组,且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住院时间情况(±s)
表1 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住院时间情况(±s)
组别 n ScvO2 CVP(mmHg) MAP(mmHg) 住院时间(d)常规组 37 0.66±0.05 7.35±0.78 61.89±5.62 15.34±1.67观察组 41 0.69±0.04 7.98±0.86 65.03±4.34 13.72±3.25 t-2.939 3.376 2.777 2.724 P-0.004 0.001 0.007 0.008
2.2 两组MODS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与常规组的MODS发生率分别为9.76%(4/37),27.03%(1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9,P=0.047)。
3 讨 论
重症肺炎是指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并发中毒或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患者多存在反复感染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分析原因是集束治疗是建立在循征医学基础上,依据可靠的证据支持以及患者实际病情情况,将治疗指南中推荐的治疗方案实施合理运用,进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对症治疗。通过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血流动力学支持、血液净化以及营养支持的集束治疗,进而有效纠正患者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机体组织缺氧状态,逆转了器官功能损害,避免患者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展,实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