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伴高脂血症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评估
2019-09-13张惠
张 惠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第二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非酒精性脂肪肝本身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的疾病,临床病症为实质细胞脂肪变或脂肪堆积,疾病阶段较多。本文总计40例研究对象,我院收治入院均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研究伴高脂血症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阿托伐他汀药物的应用,总结其疗效及应用价值,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患者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高血脂,参照先后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本文研究经过院方批准同意,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明确研究目的,并签署相关责任书。其中,观察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40.0±2.0)岁;对照组男3例、女17例,年龄22~65岁,平均(40.6±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式
对照组实施肝爽颗粒治疗,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1包。观察组实施阿托伐他汀+肝爽颗粒治疗,肝爽颗粒用量与对照组一致,阿托伐他汀每天服用1次,每次10.0 mg。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对比两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数值均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各项血脂指标数据均降低,观察组数值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出现1例并发症,占比5.0%;对照组出现8例并发症,占比40.0%。观察组不良反应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x2=4.50)。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项目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 t P谷丙转氨酶 治疗前 84.7±8.5 85.8±9.5 1.29 0.20治疗后 30.9±3.5 42.4±2.5 13.53 0.00总胆红素 治疗前 49.6±7.4 48.9±5.6 0.82 0.41治疗后 20.7±5.5 30.5±4.5 11.53 0.00谷氨酰转肽酶 治疗前 22.7±1.8 22.1±1.3 10.06 0.06治疗后 11.2±1.5 17.8±1.3 12.56 0.00
3 讨 论
临床医学认为,伴高脂血症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与酒精性肝病相近的病变,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患者无过量饮酒史。
近几年,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也不断提升。阿托伐他汀药物本身可降低胆固醇对肝细胞的刺激,以此将血液内的低密度脂蛋白清除,降低患者血脂。
本文研究表明,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数值均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各项血脂指标数据均降低,观察组数值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并发症,占比5.0%;对照组出现8例并发症,占比40.0%。观察组不良反应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x2=4.50)。由此可见,选择阿托伐他汀+肝爽颗粒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伴高脂血症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阶段,选择阿托伐他汀+肝爽颗粒,具备显著的疗效,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