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情能力培养的体验式教学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3文玉萍黄小兰
朱 艳,张 洋,文玉萍,黄小兰,龙 捷,付 利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5)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推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成为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作为未来我国护理事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使命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任。研究表明,共情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加强护生共情能力培养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高职护生共情能力现状为切入点,探讨体验式教学在护生共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为探索有效的共情能力培养方式提供新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校2016级高职护生136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68)和对照组(n=68)。两组均为全国统一高考入学,前期课程一致,均在大二下学期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学习内容、授课计划、课时数、进度及授课教师均相同。实验组男14名,女54名,年龄19~22岁,平均(20.25±0.82)岁;对照组男13名,女55名,年龄19~22岁,平均(20.34±0.83)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在实训室上实验课,课程结束常规进行理论考核。
1.2.2 实验组 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采用基于共情能力培养的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如下。
根据本课程每章节的特点,选择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老年人心理护理和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章节实施体验式教学。课程结束前安排一次养老院参观见习实践活动,每6~7人为一小组。
(1)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老年人各器官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导致老年人经常不合理用药,用药依从性差,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几率高。因此,重视老年人用药安全,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防止或减少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依从性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学中采用模拟给药方法,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护士、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每个小组给一个药物处方,处方涉及4~6种药物,用安慰剂或不同颜色的糖豆代替。“护士”指导“老年患者”正确用药,“家属”进行协助和监督。结束后,进行组内和组间讨论,提出老年人用药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2)老年人心理护理:课前组织护生走进社区与老年人进行交谈,调查其生活状态、内心感受和生活期望等,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建议。课上,教师随机抽取护生发言,让他们想象自己退休或空巢后会如何安排生活。组织护生展开讨论,讨论内容为根据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其心理健康评估方法、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方式等。教师引导护生发现护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护生初步形成临床护理思维,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3)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本章节除理论教学外,还设计了高龄体验内容。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失能现象越来越严重,给晚年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身体健康者很难体会失能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影响及潜在的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设计了高龄体验内容,利用各种装置增强了体验的真实性。体验内容:①戴上眼罩或特制的老花镜及音阻耳塞,体验老年人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的感觉;②单侧肘部及膝部用小夹板固定、约束带约束,限制关节活动,改变体验者的平衡感;③穿上老年偏瘫模拟服,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如穿衣、上下楼梯、如厕等,体会老人偏瘫后的感觉;④约束带束缚下肢,使行动不便,乘坐轮椅体验肢体活动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上体验活动各小组轮流完成,体验结束后,护生写下体验感受并在组内分享。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间相互讨论,分析老年人的行为特点,探讨哪种护理方法更合理、更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最后,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1.2.3 效果评价 (1)研究工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由美国杰弗逊医学教育和健康护理研究中心的Mohammadreza Hojat博士编写,2009年Ward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护生版共情量表,2010年邱志军将其汉化。量表共20个条目,包括观点采择、情感护理和换位思考3个维度,采用Likert 7点计分制,总分20~140分,得分越高说明共情能力越强。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39,折半信度为0.907,重测信度为0.843,信度和效度良好。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对护士的入科接待、对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对护士的服务态度等8项内容,每一项分4个等级,分别是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2)评价方法:①研究者向护生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填写注意事项,强调保密和知情同意原则,问卷现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36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100.00%。②课程结束后两组统一进行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统一命题,满分100分。③临床实习阶段,实验组护生向患者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8份,回收有效问卷68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共情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共情量表总分、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共情量表总分、各维度得差异均有显著性,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共情量表得分比较
实验组在干预前后共情量表总分、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共情量表总分、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2)。
2.3 两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比较(见表3)
表1 干预前后两组共情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共情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维度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总分干预前实验组52.57±5.70 38.74±4.70 14.87±2.38 106.18±10.01对照组53.28±6.93 38.71±4.22 15.10±3.03 107.09±12.20 t值-0.649 0.038-0.503-0.476 P值0.518 0.969 0.616 0.635干预后实验组59.59±2.70 41.56±2.02 18.60±1.39 119.75±3.83对照组53.75±5.11 39.53±3.80 15.35±2.60 108.31±9.14 t值8.324 4.474 9.079 9.522 P值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共情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共情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维度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总分实验组干预前52.57±5.70 38.74±4.70 14.87±2.38 106.18±10.01干预后59.59±2.70 41.56±2.02 18.60±1.39 119.75±3.83 t值-11.083-4.768-14.156-13.090 P值0.000 0.000 0.000 0.000对照组干预前53.28±6.93 38.71±4.22 15.10±3.03 107.09±12.20干预后53.75±5.11 39.53±3.80 15.35±2.60 108.31±9.14 t值-0.847-1.833-1.323-0.853 P值0.400 0.071 0.190 0.397
表3 两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2.4 患者对实验组护理工作的评价(见表4)
表4 患者对实验组护理工作的评价[n(%)]
3 讨论
3.1 共情的概念和作用
共情又称移情、同理心、共感等,由英国心理学家铁钦纳在1909年最早提出,认为共情是指人不但能够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共情能力在医学领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护士共情能力越高,对患者情绪与情感的体验能力就越高,能更准确地识别患者的各种情绪与情感,促使护患关系和谐融洽,护患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进而减少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同时,还可以避免护士情感耗竭,保持良好的情绪,激发工作热情。
3.2 高职护生共情能力现状分析
干预前对136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共情量表得分分别为(106.18±10.01)分、(107.09±12.20)分,略高于潘云[1]、崔杨[2]和朱宏锐等[3]对高职护生的研究结果,但低于高小芬等[4]对高职护生的研究结果,同时也低于对本科护生[5-6]和国外护生[7]的研究结果。说明本次调查的高职护生整体共情能力一般,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在校护生多为“90后”,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沉迷于网络,不愿和人打交道,遇事时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不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将影响护生的共情能力。另外,也可能与国内外教育制度、学习环境、学历层次及文化背景等有关。
3.3 体验式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生共情能力
研究显示,实验组在干预前后共情量表总分及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实两组共情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体验式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生共情能力。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角色扮演、参观养老院及走进社区、情感交换、情感分享等活动唤起了护生的共情意识,护生将自己融入患者的角色,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重新理解自己的认知与经验,对自己的观点与行为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与患者共情的目的。
3.4 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生理论考核成绩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体验式教学法的实验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把知识灌输给护生,护生在学习过程中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学习动力,不能将书本知识很好地应用到护理工作中,使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从而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老年护理学课程,护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刻理解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特点及影响,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并展开讨论,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3.5 患者对实验组护理工作的评价较高
本研究显示,患者对实验组护理工作的评价很高。其中,83.82%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文明用语很满意,14.71%的患者满意;77.94%的患者对与护士的交流沟通表示很满意,22.06%的患者满意。说明护士共情能力越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就越高[1]。共情能力强的护生,更擅长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有效消除护患沟通障碍,提高沟通能力,改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法,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护生共情能力,为培养更多优秀护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