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制定

2019-09-12吴春

文教资料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高中政治新课标

吴春

摘    要: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高中政治教学目标的确立提出了新要求。一线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深化政治课教学的育人指向。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明确政治方向,贯穿核心素养,注重学业质量评价及学生学情分析。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从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进一步整合,在教学目标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新课标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引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开展的关键,对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取都起着导向性的作用。2018年1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課要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从本质上讲,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第一要素[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视角,在教学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作用,使学生具备学科要求的核心素养能力,就必须制定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

1.明确政治方向

教学目标首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新课标指出思想政治课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要求。便指出了高中政治课的核心要旨,教学目标要与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性,即坚持党的领导、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反映时代所需,坚持继承与发展并存。政治方向明确,将育人摆在教学目标制定的关键位置。

2.融入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提出高中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为了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凝练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四大核心素养。其中政治认同强调的是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要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指出要具有辩证看问题的能力,立足实践应对挑战;法治意识意在培养学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公共参与是为了体现公民的主体地位,有序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所侧重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核心素养培育,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教学过程。

3.关联学业质量评价

新课标中提出学业质量评价这一概念,学业质量是指学生在学习之后应达到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进行设计。分为四个水平等级,其中水平二是高中毕业应该到达的合格要求,即目前的会考要求;水平三是等级性考试要求,即目前高考试卷编制的依据;水平四可以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即目前高校自主招生的评价要求。学业质量可以看作抽象出一般的考试说明,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认真分析学业质量并对其进行有效落实。

4.注重学情分析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地区差异、学校差异、班级差异和学生差异。学情分析中需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班级中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有所差异的。高中生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个人价值观在构建与完善的过程中。因此,要针对学情,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步骤

1.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材研读。

明确本节课教学内容所在的单元及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为例,本节课是“生活与哲学”中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最后一框的内容。在逻辑结构上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而且侧重点在于实践层面,即如何做。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其实本课的三部分内容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第一部分在劳动和奉献中强调的是创造和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第二部分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侧重于客观条件,第三部分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则是强调主观条件。解读教材是第一步,只要立足教材,就能高于教材。

2.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核心素养。

新课标对于价值观内容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教学目标的立意要深远,不能单单局限在知识层面。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为例,在这节课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养,可以结合当代先进人物事迹例如时代楷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可选择的素材是很多的,将先进人物事迹贯穿教学目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先进人物身上体现的爱国、敬业、诚信等核心价值观思想进行深入体会。

3.找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

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开展之前可以做相关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先期经验掌握了多少。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并且组织与生活实际有关联的教学内容、教学探究问题。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节课为例,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价值冲突的事件。如果个人与社会价值有所冲突,如何取舍?是牺牲个人利益,还是维护集体利益?这种和学生实际有所关联的问题要在教学目标中有所体现。

4.着手制定编写教学目标。

依据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中考虑具体的知识层面、能力层面等,不能脱离三维目标的同时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节课中,从三维目标层面看,知识上识记人的价值是如何创造与实现的;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奉献中创造价值;理解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理解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能力目标上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我人生价值的能力,意识到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体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走向成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要树立顽强拼搏,努力提高自我,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树立与人合作、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但是在新课标中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基于这节课而言,重点是强调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因此在教学目标中要融入核心素养,不能笼统地以三维目标表述。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

目前,教学目标表述常用的是行为表述法。在表述中注意如下四部分内容:首先,明确行为主体是学生;其次,用行为动词加以表述,即强调每部分是能做什么,是侧重于理解层面还是知识掌握层面等;再次,明确具体的情境和条件,即具体教学目标中,要通过怎样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最后,确定具體的水平和程度,是初步掌握、基本掌握还是完全掌握。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节课为例,笔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通过黄大年先进事迹的学习,学生在案例分析探究中识记人的价值是如何创造与实现的,初步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结合辨析,以“黄大年同志放弃国外优越生活条件,毅然回国。如果是你会怎么做?”为辩题,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问题能力,理解在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以黄大年组织领导团队攻坚克难,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公共参与能力;组织学生课前集中观看与黄大年相关的纪录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并充分掌握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目标制定的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要由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整合。

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的提出不是完全舍弃三维目标,而是在三维目标基础上的再整合。传统三维目标从三个不同角度的表述某种层面来看是将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割,在新课标的理念引导下,核心素养的能力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不是割裂开的,而是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中、教学提问中。因此,教学目标要具有整合性,不单单是重视知识能力,更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

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教学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起引领作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主体一定是学生,把学生摆在第一位。

3.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利于评估。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是空洞的理论术语堆砌,而是结合课程内容、课标要求具体到本节课所学的每一部分知识中。情境表述要具体,达到的学习程度要进一步明确,选择的教学资源、设置的教学环节都应该有所体现,不能太笼统。

综上,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高中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制定要充分结合核心素养理念,进一步体现育人价值,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寒梅.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困惑、问题与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8(9):3-6.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高中政治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