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羊群效应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2019-09-12吴曼曼

大经贸 2019年7期
关键词:借款者羊群效应次贷危机

吴曼曼

【摘 要】 现代金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市场参与者采取的行为是理性为前提的,但在实际中,金融市场上各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大多数都是非理性的,具有盲目的羊群行为特性,加大了金融市场上的不稳定性,容易引发金融危机。当前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各金融市场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其波及范围广,危害性大。本文基于羊群效应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借款者、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三者的羊群行为,得出他们盲目的羊群行为加快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从而对金融危机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次贷危机 羊群效应 借款者

引 言

近些年,金融全球化、自由化趋势日渐明显,金融创新持续完善,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风险的传播渠道也逐渐扩大,使得风险不再单独存在某个金融市场。除此之外,风险也被无限地放大,这就会导致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增大。如果发生金融危机的话,它就会快速地波及到其他市场,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危害巨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多次。

一些学者提出金融市场上存在羊群行为,大多数都是投资者角度进行分析的。本文主要是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借款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三者的羊群行为,对采取羊群行为的主体的分析更加全面、完善,使我们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认识更加深入。

一、羊群效应综述

羊群效应就是从众行为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在金融市场中,由于特定的一些原因,投资者会和其他大多数投资者实施大致的行动。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对投资所采取的策略,如果更大比例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策略一致,投资者不会根据个人掌握的条件做出决策,而是受到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影响做出和他们一致的决定。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2000年3月,联邦政府诉微软垄断案,微软败诉,以此为导火索,美国股市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开始持续性地衰弱,经济发展低迷。美联储为了降低失业率,重新振兴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多次降低联邦基准利率。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

在联邦基准利率降低后,类似债券等传统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收益类很低,股票市场正在经历低迷期。人们手中的钱投资渠道减少,就把多余的钱投资于发展长期低迷的房地产业。由于房地产市场中需求大于供给,房价就开始上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钱去购买房产,这就出现了次级贷款。

(二)案例分析。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市场中的交易主体中的借款者、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都存在非理性的行为,这些行为从某种程度上导致或者加快次贷危机的爆发。

1.借款者方面。在次贷危机中贷款的好坏对整个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健康良好的運行至关重要。借款者是次级贷款的第一步,所以对借款者的心理变化必须加以重视。

由于美联储多次降低利率,大量信用等级差的人也能在银行获得贷款去购买房子。由于房地产市场中需求大于供给,房价不断提高。由于利率的降低,银行可以向借款者提供较低成本的贷款,贷款条件也不再像以前那么严格。这就使得大量没有固定工作、收入水平低的人们向银行借款去购买房子。这种盲目的羊群行为使得次级贷款在银行总贷款中的比例直线提高。人们纷纷选择向银行借款,却忽视了未来是否有能力偿还借款,造成了房子的价格显著高于其真实的价值,产生房产泡沫。

2.投资者方面。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大多数机构投资者都会获得类似的信息,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方法和程序也一致,所以他们采取的投资策略也并无较大的差异,羊群效应在这个方面得到很好地体现。风险与收益并存,高收益就会存在高风险。

三、对策建议

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使投资者投资行为更合理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种类不再单一呈现多样化,投资者对其真实的投资价值越来越难以了解,再加上投资者普遍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足,在金融市场交易活动中就发生羊群行为,很可能投资以失败为结束。从美国的次贷危机中我们也可以得出金融知识宣传的重要性。

金融知识宣传工作主要是由相关的监管机构负责的,人们对金融相关法律知识也了解甚少,除了对股票、债券等金融知识加以宣传外,对一些政策法规也不可以忽略。投资就会存在风险,人们要认识到自己投资风险程度的大小。如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要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能够促使投资者减少非理性的羊群行为,营造出一个有序、健康的金融环境。

总 结

本文主要是基于羊群效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金融危机中市场参与者的羊群行为有一定程度的认识。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在金融危机整个过程中,借款者、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都存在非理性的羊群行为,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我认为本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提出的对策建议方面不够完善,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对此加以补充改进。

【参考文献】

[1] 刘少东.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金融监管理论:文献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金融研究中心 Working Paper No 0909

[2] 谢平.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J].金融研究,2009(2)

[3] 李敏,王振磊,刘晓娜.次贷危机的行为金融学视角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杂志,2009(4).65-67.

[4] 肖崎.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对次贷危机的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1(6).4-7.

[5] 李少君.对次贷危机的一个解释: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4).96-99.

猜你喜欢

借款者羊群效应次贷危机
空气质量与P2P借款者的利率选择
声誉资产与借款违约
——以P2P网络借贷为例
浅析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
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