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家养老服务精准化研究

2019-09-12张皎月

市场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精准化居家养老养老服务

摘 要: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部分,但现行的居家养老服务普遍存在服务对象识别、服务资源供给与服务管理不精准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要精准识别服务对象,并精准评估服务对象需求,从而为老人链接多方资源,通过科学的政府管理,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关键词:居家养老;养老服务;精准化

中图分类号:F24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7-0184-02

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66亿人,占比11.9%。与2017年相比,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人,占总人口的34.9%(王建军等,2018)。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养老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现行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居家养老作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作为依托,将机构养老作为补充。中国人素来崇尚孝文化,因此居家养老目前仍占主流地位。受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421”的家庭结构逐渐占主流地位,“一对夫妻要承担赡养四个老人的责任”。可见,养老保障的重要性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居家养老服务精准化的概念界定

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支撑,由政府主导,充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使得老年人能留在熟悉的生活场所中”,获得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家政服务与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不仅是对传统家庭养老的补充,也是机构专业化养老向社区的延伸。

近年来养老问题备受关注,但是针对精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却较少。“精准化”的理念源于企业管理领域。2013年,精准化概念首次被应用于扶贫工作中,随后精准化被广泛用于社会治理领域。精准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要求识别具体的服务目标,提供精确到位的服务,重点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养老服务的精准化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充分运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循序渐进的扩点增量,是政府牵头与市场运作的结合,有利于促进专业化服务的开展,有效识别多元化需求,将供给与需求相结合。居家养老服务的精准化离不开需求与供给的完美衔接,首先,要了解谁是最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其次,了解这群人的需求是什么,接着从资源供给的角度,尽可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政府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导者,要与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居家养老的精准化。

二、 当前居家养老服务精准化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识别不精准

尽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都有评估老年人需求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服务人员数量与时间限制,相关工作人员只是对老年人的基本信息有所了解,并不能根据服务对象的特征为其提供服务。服务对象主体间的差异,造成老年人群体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存在不同,具体受老人的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与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识别标准目前一般分为年龄、自理能力、经济状况与家庭结构等,在标准制定方面,覆盖范圍并不全面,政府的兜底养老保障也不能精确锁定服务对象。依照标准选取的老人被动接受政府购买的服务,但并非所有老年人都有这方面的需求,而真正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却被排除在标准之外。

(二)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不精准

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普遍存在内容重复单一的特点,“服务水平较低,缺乏创新”,注重于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忽视了服务对象的异质性。如在助餐方面,不同老年人的口味偏好、健康状况不同,对餐饮的需求也不同。在助医方面,伴随着老年人机体衰老、免疫力下降,且较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在医疗护理方面需求较大。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就近就医与陪同就医的需求,而因专业化程度与服务人员数量不足,需求的满足情况较差。受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资源也存在较大差异,却不一定与老年人的需求相匹配。如某高校社区的服务中心可链接的资源丰富,但该社区老人经济、健康综合状况普遍较好,导致一部分资源闲置浪费,而部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却存在资源匮乏的状况。

(三)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不精准

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与下岗失业职工,在上岗前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职业培训,只能够提供基础的送餐与照料服务,更高级的需求则难以满足。服务人员长期与老年群体接触,处于随时见证死亡的环境,若积累的消极负面情绪没有得以正确疏导,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相较于老人的需求量,服务人员的数量少,工作人员往往要同时承担行政管理者与一线社工的角色,工作量大也影响了人员的流动率。中国居家养老服务起步较晚,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估并没有统一有效的标准,评估多以定性评估为主,依赖评估者的主观性。一些评估标准不适用于现实情况,反而为机构正常运行带来了压力,如政府要求通过老人刷卡或扫描二维码来评估指标的完成情况,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大、可行性低,老人往往忘记携带卡片或忘记刷卡,导致服务人员需另外承担刷卡“任务”。

三、 精准化居家养老服务

(一)精准识别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精准识别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精准识别,另一方面是养老对象需求的精准评估。政府在制定服务对象标准时,可以增强标准的灵活性,为条件不达标准的老年人提供单独渠道。特别要与当地基层工作人员紧密联系,定期对特殊个案开展审批工作,使得标准外的老年人尽快享有养老保障的权益,完成政府的养老兜底服务。精准识别服务对象,首先要对服务对象的需求有全面的了解。考虑到老年人群体数量多、情况复杂,若设置专业人员采集需求,将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可以开发相关软件,通过家人协助与社工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线上填写。采用建档立卡的方式,注重老年人自我意愿的表达,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网络。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将老年人的需求分层分类,进而因人施策。

(二)精准供给居家养老服务资源

精准供给居家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根据服务对象需求精准提供资源,还包括链接多方面资源以满足老人需求。从整体上,完成对服务中心老年人的需求调查后,通过数据统计,提供最多老年人需要的服务。从局部上,关注老年人个性的表达,为个别老年人单独开展服务。服务的供给不只是依靠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更应该综合社会组织、政府、当地企业的资源。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资源共享网络,缩小地区间居家养老的服务差异,避免资源的重复供给。在医疗服务的供给上,政府应支持社区卫生组织与家庭医生的发展,以缓解社区卫生中心与医院资源的不平衡。倡导有条件的老年人发展互助养老,整合老年人的闲散资源,实现一部分老年人的自助式养老。

(三)精准管理居家养老服务运行

居家养老服务的精准化管理,一方面要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另一方面要增强政府评估考核的科学性。养老服务精准化离不开服务的专业化,养老服务人员上岗前要接受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技能,政府及社会组织可以积极向服务人员提供培训机会。除了提供助餐、助乐等基础服务外,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护理康复服务同样重要。针对专业从业人员缺少的问题,政府应推出更多吸引人才的激励政策,同时为从业人员提供定期心理疏导,以避免人员流失率高的情况。政府在制定養老服务行业的标准时,要增强操作的可行性,弹性评估服务实施情况。通过互联网平台,达到老年人、服务中心与政府的多向信息流通,使养老服务的评估回归老人的最原始感受,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

[2]易天媛.共享型养老平台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6):46-58.

[3]易艳阳.蒂特马斯三分法视角下的社区医养结合国际经验探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8,6(10):68-79.

[4]陈睿玲.养老企业供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4):36-41.

[5]柏萍.论居家养老服务的精准化[J].城市观察,2018(4):93-100.

作者简介:

张皎月,女,江苏扬州人,南京林业大学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精准化居家养老养老服务
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思考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研究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互联网+”时代养老政策探究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